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击和杜绝倒卖火车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击和杜绝倒卖火车票违法犯罪行为,首先是要对为倒卖火车票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机会或者促成其产生的社区环境加以控制;其次是组织人力,制定措施,严密布控,收集信息,预测、发现各类隐患和行为苗头,及时进行干预;第三是发生案件后,要及时、正确地处置,消除危害,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人.但是,要彻底解决倒卖火车票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取消户籍制度、打消地区差别,为人口正常流动提供畅通的渠道;修建质量高、速度快的新干线,提高运能、运量.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们国家铁路在运能矛盾和运输管理方面的原因 ,造成倒卖火车票等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侵害旅客合法权利的现象严重存在。另外 ,铁路是特殊的流动的社会构成 ,人、财、物高度聚集 ,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也混迹其中作案 ,危害社会。由于铁路区域内的人员流动性特别大 ,如果没有严密的社会管理手段 ,会给各种在铁路上作案的违法犯罪分子很多便利 ,令广大旅客和铁路部门防不胜防 ,铁路的秩序和社会的安全缺乏保障。火车票实名制是指公民在购买火车票和乘坐火车时必须登记、查验个人的真实身份的一项社会制度。火车票实名制是防治倒卖火车票 ,预防、控制和打击铁路站车上的旅客财物被盗、抢劫、杀人、爆炸、贩毒等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铁路和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建立火车票实名制制度的重要性 ,积极稳妥地推进有关立法、科技投入、改革铁路客运机制等方面工作 ,使之早日变为现实的铁路和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打击倒卖车票的违法犯罪活动是铁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结合当前铁路公安机关打击倒卖车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实际,就倒票现状、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就预防和打击倒卖车票违法犯罪活动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就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倒卖和伪造火车票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大量增加,伪造变造火车票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伪造火车票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户籍限制;二、供需失衡;三、利润巨大;四、服务缺位;五、监管不严;六、打击不力.  相似文献   

5.
倒卖车票严重扰乱铁路旅客运输秩序.其人员成分复杂,活动形式多样,呈现出智能性,导致这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因主要是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铁路在车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使违法者获利较高.打击倒卖车票活动要从改革管理制度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倒卖车票违法犯罪活动一直是困扰铁路治安的顽症。杭州铁路公安处在2010年春运期间开展了名为"蓝盾"的打票贩统一行动,总结本次行为的工作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售票组织加强票源卡控、强化路地综合治理加强打击力度、广搜倒票线索提高打击精确度、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打击工作常态长效的打击票贩活动提供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倒卖车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运能与运量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直接侵害旅客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其形式、规模、手段、方法和参与人员的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针对这些新的特点,公安机关应会同相关部门在化解运能与运量矛盾,改进售票组织与管理,提升防控与打击倒卖车票的能力上采取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制贩假火车票是指利用各种手段伪造或变造火车票进行贩卖的案件.伪造假火车票的手段主要有涂改、挖补和打印制版、印刷制版等方式.其中印刷假票危害最大,且每年都有新的印刷版本出现.打击制贩假火车票犯罪的对策:加强宣传、防范力度;把打击制贩假票犯罪与客票调查、打击炒票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假火车票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假票样本统一收集和检验工作;建立健全多警种联合侦查工作模式;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的合作和情报信息资料的积累工作.  相似文献   

9.
佛山代购火车票案中钟某夫妻二人的行为不构成倒卖车票罪和非法经营罪。钟某夫妻二人的行为是一种民事代理行为,每张火车票加收10元手续费是委托合同双方事先约定的服务费。其行为既没有使铁路部门受到损失,也没有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故不应当以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10.
"两头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涉票违法犯罪行为,较以往传统倒票活动手法更隐蔽,社会危害性也更大,铁路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理过程中,存在打击难、定性难、处理难等工作难点。以上海虹桥火车站为例,对倒卖"两头票"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犯罪行为的一些特点。而对这种犯罪行为的打击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一线实战需求与当前立法滞后存在矛盾、旅客防范意识欠缺与铁路宣传政策存在矛盾等,对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警力投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等等。  相似文献   

11.
火车票实名制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客票实名制信息系统数据的应用,为铁路公安机关开展网上追逃以及打击倒票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鉴此,必须加大公安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统一的实名制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平台,将火车票实名制信息纳入铁路警务信息平台管理应用系统,拓宽情报信息来源渠道,进一步健全铁路公安管理和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旅客人身财产安全,为社会的公共安全提供安全保障,增强铁路公安机关驾驭社会管理的能力。应进一步完善铁路大情报系统建设和工作机制,使实名制数据应用在铁路公安反恐防爆、追逃、缉毒、打击倒票等专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知识密集的情况下 ,犯罪分子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制贩假火车票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掌握制贩假火车票的特点 ,积极地寻找对策 ,始终保持打击制贩假火车票犯罪的凌厉攻势 ,维护铁路运输生产安全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广大旅客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伪造火车票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犯罪趋于专业化,手段具有隐蔽性;(二)犯罪呈现与铁路运力相关的季节性、规律性;(三)伪造火车票的仿真度高,伪造手法趋于高科技。打击伪造火车票犯罪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及增加火车票的仿伪难度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当前同倒卖铁路车票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倒卖铁路车票违法犯罪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通过行政和技术措施对车票票源实施有效控制,通过组织人力、制定措施、收集信息、区域布控等进行严密防范,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界定明确、及时处置从而以儆效尤、控制事态发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铁路客票退、改签、通退通改签及梯次退票办法实施后,票贩子活动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变化,票贩子利用相关规定、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的漏洞,非法获利,严重影响了火车票管理秩序。应采用综合应对的策略,进一步严密防范措施,堵住梯次退票获利渠道,强化票证人一致性查验,完善订票系统,加强宣传等,以有效打击和防控票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打击邪教的误区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打击处理邪教违法犯罪活动中存在一些误区,诸如一些干部不具有相应的宗教知识,重视不够,实践中不能很好地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公安工作有漏洞,片面强调打击"法轮功"而忽视了其他邪教等.对此,我们应提高理论和执法水平,堵塞工作漏洞,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在综合治理邪教过程中,保护合法宗教活动,打击所有邪教的违法犯罪活动,从而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特殊群体违法犯罪是火车站区的治安顽症.特殊群体违法犯罪存在行为矫正难、打击防范难、抓捕防护难、查办处罚难等特点,应从加强站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压缩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空间等方面加强打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和2011年春运期间,铁道部连续两年在全国部分车站试行购票实名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实名制下也出现了提前收集旅客身份信息,为旅客代订购火车票并收取费用的新现象。此类有偿代订购行为是源于当事人的委托,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按照当事人的要求帮助当事人订购票,并协商一致,在订购票成功后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行为,具有民事代理的性质。行为人未控制车票,不存在倒卖的行为,只是以别人的名义帮助他人订购车票,行为人并不倒卖车票、订购车票凭证,而只是收取订购票的服务费,并没有加价卖出或是为卖出而购买车票、订票凭证。  相似文献   

19.
制贩假火车票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贩假火车票案件有以下特点:一是拥有制假票的条件;二是制假行为和制假窝点十分隐蔽;三是组织形式团伙化;四是涉及地域范围较广;五是出现逐级销售假火车票的趋势;六是精心选择行骗对象、谨慎选择交易地点,利用孕妇、儿童藏匿和销售假票;八是销售假票的方式多种多样。打击制贩假火车票不法行为的对策包括:一是加强站车治安防控,二是运用异地用警战术,三是组建打击假票小分队,四是加强制贩假票人员信息情报资料建设,五是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合作。  相似文献   

20.
铁路推行实名购票和网络售票之后,倒卖车票活动受到了非常明显的遏制,但并未根本杜绝。一些倒票活动出现新的规律、特点,倒票行为模式、途径方法、人员构成发生较大变化,防范和打击倒卖车票活动面临诸多难点。研究购票实名制后票贩倒票活动的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精确打击,严厉惩处,才能有效维护购票秩序,为广大旅客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