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访是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心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消费者有两种消费心态尤为典型:一种是热衷买买买者的消费心态,另一种是勤俭持家者的消费心态。热衷买买买的背后大体呈现出盲目从众、享乐主义、炫耀性消费和补偿性消费心态,勤俭持家反映了消费者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心态危机和失衡问题凸显,尤其是负面社会心态的蔓延,如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应深入考察负面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影响,进而科学理性地应对,积极培育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4.
胡建国 《乡音》2012,(5):37-38
当前社会怨恨心态呈现出的新的变化,社会仇富、仇官心态在公众中蔓延开来。对此,舆论与学者普遍认为,这种社会怨恨心态,主要是对非法致富与为富不仁、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的不满与仇视。但是笔者发现,当前社会怨恨心态呈现出的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社会仇视心态指向由个体转变为群体,社会仇视心态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产生着深刻影响。社会心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当前青年中主要的不良表现为浮躁心态、颓废心态、悲观心态、怨恨心态和极端心态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青年的自身特点、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青年边际人的社会文化定位和网络技术的助推,都影响着青年不良心态的形成。从促进青年发展的角度看,要努力使青年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重要心理素质.本文从心态的认知态度、情感体验、意志行为和人格特点等方面对当今大学生的心态状况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眭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积极的社会心态,可以引导人们保持理性、责任、客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消极社会心态则具有反向作用。微媒体技术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社会心态形成发展的既有生态,影响社会成员的普遍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亟须加强对微媒体的认识和有效运用,引导和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8.
乔云 《前进》2015,(4):46-47
当前,政治生态与干部心态成为社会热词。干部群众之所以深切关注、频繁点击,就在于政治生态、干部心态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休戚相关。优化政治生态、保持良好心态已成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政治生态与干部心态是互为关联、相互影响的。政治生态是母体,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  相似文献   

9.
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各种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社会心态是由这些因素构成的道德反应机制,道德行为要通过这个反应机制形成。社会心态构建道德行为的起点的六种方式是:态度的方式、感觉的方式、理性的方式、规定道德行为标准的方式、“场”效应的方式、构建和传播道德价值观的方式。从“自我觉知的社会心态”、“群体的社会心态”、“客我与主我相结合的社会心态”中则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心态对道德形成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起点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突出表征是:怨恨式社会心态、拒绝式社会心态、暮气式社会心态、盲目式社会心态。自媒体传播的不良思潮产生的误导、自媒体暴露的制度缺陷带来的冲击、自媒体强化的认知偏差形成的影响、自媒体建构的负性情绪导致的泛化是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此,重点要在"指引"、"关怀"、"疏导"、"管理"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和治理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心态危机和失衡问题凸显,尤其是负面社会心态的蔓延,如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应深入考察负面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影响,进而科学理性地应对,积极培育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2.
8问为何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彩语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热点回应: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心态,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压抑焦虑、空虚迷惘的心态;麻木冷漠、失信失安的心态;怨恨不满、失衡偏激的心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  相似文献   

13.
金灿荣 《人民论坛》2012,(27):22-25
成熟的大国是理性的,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随波逐流。大国心态应该是更趋乐观、自信,更具责任心,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中国与世界遇到国际争端,我们要避免受害者心态,阴谋论心态也要少一点,这两种心态都是弱势心态的表现。当前,国际形势较为复杂,我们要实事求是,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4.
求稳心态不是当前唯一的社会心态,与它同时并存的还有求变心态。打破求稳心态,领导心态转变是关键。在当前的时局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深层改革,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力,求变心态才能汇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流社会思潮,成为体制内的建设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前沿》2011,(12):173-175
近十数年来,学界关于胡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及政治主张等方面,对于胡适青年时期的心态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却鲜有论及。而青年时期的胡适与同时代人相较而言,确有不同于他人的心态特征,并且其心态在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中又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具体来说,青年时期胡适的心态轨迹呈现出如下的特征和变化:开始是书生意气与狂放心态的产生和发展,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又产生出妥协、折中的心态,接着又产生出自我安慰—心理平衡—快乐的心态,这些心态对其以后的治学途径、政治生活及其人生哲学理念的最终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求稳心态不是当前唯一的社会心态,与它同时并存的还有求变心态。打破求稳心态,领导心态转变是关键。在当前的时局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深层改革,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力,求变心态才能汇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流社会思潮,成为体制内的建设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CSS2013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安全感、社会情绪和环境意识三方面考察了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现状,并探讨了社会质量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整体上处于积极健康状态,正向社会心态是共识;社会质量是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而言,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越高的个体,其环境意识越强;社会凝聚对三类社会心态都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方向一致,即社会信任有助于积极社会心态的产生,而对社会冲突的感知则会催生消极社会心态;社会融合对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情绪有显著影响;社会赋权对三类社会心态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据此提出通过提升社会质量优化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付桂芳 《求索》2013,(6):243-245
大规模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涉及制度政策与社会管理问题.更涉及心理融合与心态变迁问题。本文在社会心态的内涵与核心维度基础上,从社会建构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人本主义心理角度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知、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其社会心态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指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重视、为其提供心理服务、促进其与当地居民的心理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价值的多元会导致社会心态的多元化。在这些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中,存在着五种不良社会心态,即群体性怨恨心态、浮躁功利心态、焦虑悲观心态、娱乐泛化心态和极端偏执心态。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减少社会不良心态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