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轰动全球的红卫兵运动,带着红袖章的红卫兵在全国各地搞串连,“横扫四旧”。红卫兵运动的迅猛发展,与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毛主席八接见红卫兵不无关系,自1966年8月18日至11月底,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毛主席八次十批接见了1200万红卫兵,消耗的财力、物力不计其数。本文作者当时在首都工作组工作,亲历了八次接见的全过程。他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运动的支持和周总理卓越的指挥才能。  相似文献   

2.
正国庆观礼,首次见到毛主席1952年9月中旬,察哈尔省(1952年11月15日,撤销建制)组织代表团赴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和参观,我由中共大同市委选定以青年代表身份列入察哈尔省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和参观团。9月24日,我和马六孩(大同市全国著名工业劳模)以及其他代表赴省会张家口市集中培训两天。代表团还选定了部分代表上天安门观礼台就坐观看天安门广场  相似文献   

3.
陈文新 《新湘评论》2010,(12):39-39
我的父亲名昌,字章甫,湖南浏阳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幸结识毛主席,因志趣相投,成为好友。那时毛主席是学生会的主席,我父亲则是“雄辩部”的部长。我母亲姓毛,叫毛秉琴,主席亲切地称她为大姐。1920年主席与杨开慧结婚,就是我的父母帮着操办的。  相似文献   

4.
陈文新 《学习导报》2010,(12):39-39
我的父亲名昌,字章甫,湖南浏阳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幸结识毛主席,因志趣相投,成为好友。那时毛主席是学生会的主席,我父亲则是“雄辩部”的部长。我母亲姓毛,叫毛秉琴,主席亲切地称她为大姐。1920年主席与杨开慧结婚,就是我的父母帮着操办的。  相似文献   

5.
1958年11月14日,灿烂的阳光普照着孝感大地,融散了初冬的寒冷,给人们带来欣慰和温暖。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古老的孝感城,机关、学校、街道呈现出一派洁净清新的景象,大家喜气洋洋,等待着幸福时刻的来临。毛主席到孝感官木生生产大队视察后,晚间到驻军礼堂接见当地党、政、军和群众团体干部代表,并观看京剧演出。对毛主席视察的接待准备,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事先,接到上级通知,告诉说毛主席特爱俭  相似文献   

6.
李顺达颂     
年解放战争,山西平顺县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受剥削受压迫的旧社会获得了彻底的解放。推动这个变化的排头兵是西沟村,西沟村的带头人是李顺达,所以说他是领头雁。注二: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召开的历届群英会上,李顺达作为劳动英雄总是名列榜首。建国之后,山西省和全国召开的历届劳模会,他也总是名列前茅而闻名全省。所以说,他是劳动塑造起来的新状元。  相似文献   

7.
天安门前,红潮如涌。“文革”初期,毛泽东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检阅红卫兵。从首都北京,到全国各地,从全国各地,到首都北京,红卫兵,大串联,红卫兵,向太阳。千万颗红心向北京,祖国山河一片红。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从主动到被动,从兴致勃发.到心感无奈,其情感几经变化。红卫兵运动亦潮涨潮落…… 揭示“文革”初期的真实,展示红卫兵运动的历程,那时节: 天安门前涌红潮,小将热情比天高。胸前像章带泪闪,手中宝书连心摇。劲猎东风擂战鼓,漫卷红旗歌舜尧。伟大领袖一挥手,映得山河如此娇。  相似文献   

8.
我曾在湖南省两个县(宁乡县与桃江县)工作过,由于湖南是毛泽东的故乡,所以他对湖南的工作比较熟悉。我在县里工作期间,曾发生两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幸运的是都被毛主席知道了,在他的亲自关心过问下,事情都得到圆满解决。特别是我因受到冤枉在桃江县委书记位上只干了半个月即被撤职,毛主席知道后很快在省委的报告上做了批示,间接为我的冤屈平了反,每每想起这些,我都会由衷怀念和感激主席。  相似文献   

9.
每当人们参观龙岩革命纪念馆和阅读反映龙岩人民革命斗争的史书时,总会看到这样一幅珍贵的照片:怀仁堂里,毛泽东笑容满面,神采奕奕地同一位老妈妈亲切握手,热情问好,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邓子恢站在他们中间,为老妈妈这一幸福时刻开心地笑着。这位身着列宁装,头戴布帽,精神矍铄的革命老妈妈就是龙岩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张龙地。 张龙地参加过著名的后田暴动。1929年5月,朱毛红军首次攻占龙岩时,张龙地等发动了300多名妇女参加暴动,策应红四军。为了迷惑敌人,张龙地和妇女们动脑筋,想办法,把点燃的鞭炮放到洋铁桶里,伪装成机关枪,吓得敌人屁滚尿流,无心恋战。攻克龙岩城后,张龙地幸福地见到了毛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60年代前后,我在长治县南呈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时,就听说有平顺西沟李顺达、申纪兰"勤俭办社,建设山区"的事迹。我们村老支书李秉璧是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抗战英雄,复员回村后,又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58年得到周总理亲自签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奖状。李顺达、申纪兰、李秉璧经常在一起开会、学习,不断交流经验。我和他们接触较多。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20周年。耀邦生前对青年干部的成长倾注了毕生心血。缅怀耀邦同志对我的7次接见,我热泪盈眶,7次接见时的教诲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令我难忘并激励我一生不懈奋斗的,是我曾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50年8月7日,我作为解放军卫生工作者代表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参与讨论建国后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以及军队卫  相似文献   

13.
刘慧 《党史文汇》2023,(10):48-50
<正>李顺达(1915—1983),河南林县人,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平顺县委书记、晋东南地委副书记、书记,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抗战时期,他先后担任西沟村民兵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为克服日军“扫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组织起农业生产互助组。1946年,他组织制定村5年经济恢复发展计划,推动全村农业生产的发展。1948年,平顺县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4.
晓华 《学习导报》2012,(13):18-19
史来贺,一个农民出身的党员,做了50年的村支书,先后于1952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5年、1970年、1975年9次受到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4次当选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7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4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这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发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5.
即墨市档案馆馆藏的《即墨县志》和《即墨人物志》以及有关档案资料,都记载着当地农村基层干部杜世询向党中央、毛主席三次直言上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日理万机中,非常关心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给予中国革命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历史上列宁曾三次接见旅俄华侨刘绍周。刘绍周是何许人也,为何会受到列宁三次接见? 刘绍周,又名刘泽荣,1892年出生于广东省高要县,在他5岁时,随父移居俄国。在那里,他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1917年,俄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25岁的刘绍周亲眼目睹了这场伟大的革命,接受了斗  相似文献   

17.
马明 《党史文汇》2009,(1):1-1,4-13
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劳模李顺达同志离开我们已近26年了,但是他那身材魁梧、说话洪亮和淳厚朴实的高大形象,时常闪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他那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的伟大精神,仍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8.
张松斌 《党史文汇》2010,(12):55-57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铭刻着创造历史的人民。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年代,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19.
马明 《党史文汇》2002,(8):29-32
革命战争中诞生的劳动英雄李顺达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祖籍河南省林县东山底村。他1915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李发泉是种田能手,精通泥土、木工。母亲郭玉芝勤俭持家,善于纺织,是一位贤慧、朴实的农家妇女。在黑暗的旧社会,全家8口人,虽然刻苦勤劳,仍然少吃缺穿,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生活得非常艰难。1929年,李顺达15岁时,随母亲携带弟妹逃荒到太行山深处的平顺县西沟村。全部家当只用扁担筐子就挑来了。他们住在圈过羊群的破土窑洞里,租种了地主郭召孩的几亩荒坡薄地。辛苦一年,除交租外,…  相似文献   

20.
马明 《党史文汇》2018,(4):59-62
正一1951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个春天,作为新华社兼《山西日报》记者,我了解到山西平顺县劳动模范李顺达早在1943年就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带头成立互助组获得丰收,并被评为太行区一等劳动英雄的事迹。特别是他们适应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急需,在制定全年计划时,提出要因地制宜改善生产条件夺取大丰收且增加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及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