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是由不同个人、群体、阶层构成的,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学会协调、合作和互助,这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原则。人们之间协作、互助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权,确保所有人的人权不受侵犯。因而,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上。没有人权的普遍实现,人权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生活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社会秩序构成一般社会理论的核心主题。一方面,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秩序问题需要法律等强制性的制度权威,需要人类理性选择的自发倾向,人类利益性的理性追求、个人的自律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以及公平合作的社会理念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秩序奠定了理性的基础;另一方面,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秩序问题需要共享价值、规则、习俗、信仰、符号、程序以及人们的情感、认识和道德等,它们同样构成了人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面对现代世界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大卫·雷·格里芬教授认为,现代世界机械论的、还原方法的世界观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由此他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即用整体有机论的世界观看待和解决人类的问题,设想构建更加和谐、更加合理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根源之一。腐败现象的存在,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地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秩序。因此,必须以加大反腐败力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人类要正常地生产生活,就要有社会秩序,为保障社会秩序而存在的社会控制也就由此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及其必要性社会控制原意是社会必须控制人的动物本性,限制人们因私欲恶性发展而产生不利于社会的行为。后来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是讲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守社会规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共存理念。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方面,人类战天斗地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摧毁大自然,而是要努力追求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社会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该是人类自身的相互欺压与仇恨,而是共同建设公平、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5,(9)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秩序变迁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里,由自发分工和私有制导致的私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对立是产生异化秩序的主要原因。国家是人们共同利益或普遍利益的虚幻代表,目的是把社会秩序控制在统治所需要的范围内。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具备了共产主义的内在本质和特征,为构建公正和谐的人类社会新秩序提供了制度和社会条件,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活中仍存在失序或无序现象。《形态》中的光辉思想能为面向中国问题,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新秩序提供宝贵的指引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群居性决定他们必须互相适应,必须共同持久地追求文化水准和时代认为是适宜的、社会的和个人的目标,这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每一社会成员的心理发展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会发现最适于其自身发展和有利于同他人发生互动关系的位点,这就导致了人的择群性。人们往往在共同的大目标驱动下(当然这是就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言),结成一个个“至爱亲朋”的小圈子,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这样的“小气候”中,人们之间会更加信任,更加和睦相处,从而也就有利个人、小团体乃至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的渴盼与追求,是经济政治生活中的棘手选择,然而却必须清醒地面对和做出抉择,这无论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出发分析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价值张力,剖析了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成因及现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政府应该秉持的公平与效率的中庸和谐理念以及相应的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效率与公平自人类始就不可分割地联在一起。人类最初的然而也是最崇高的理想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的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当人脱离猿性而开始作为真正的人生活即进入人的发展阶段时,极不发达的生产力决定了人们必须共同生产才能共同生存,因而以共同生产和平均分配为特点的效率与公平第一次结合在一块,但这是它们在极低层次上的结合,其内涵是“有难同当”。然而也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还必须进行化和价值观的调适,摈弃天人对立的观念,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考察了资本文明对人的传统生存方式的彻底颠覆,接着着重论述了由于资本逻辑自身内在的矛盾性,必然造成人的生存方式的非生态性,以至于必须对之进行第二次否定,构建真正的联合体,才能使人获得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态生存方式。当前全球共同战"疫"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生存思想为指导,超越资本主导的、冲突型的文明形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以人的生态生存方式为目标的、以和谐、共生为特质的生态文明转型升级,携手并进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正逐步介入人类生活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教育与引导,使网络虚拟社会也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和谐创建如何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倡导做和谐人的价值理念,合力营造办和谐事的舆论氛围,着力培育建和谐单位的共建意识。和谐是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可见,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人民大众的和谐才是真…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既是一种思想建设,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建设。人的心灵秩序是外显的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的主流价值必须适应大多数人安顿心灵、发展智力的精神需要,必须适应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进步的需要,必须适应人类文明潮流的大趋势。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国建设诚信社会、法治国家和  相似文献   

18.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工作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重大部署: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相似文献   

19.
利益是能够使社会主体的需要获得某种满足的生活资源,是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农产品贸易和环境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和严峻,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和利益冲突问题。在利益和谐理念下构建全球性协调机制是化解农产品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20.
陈胜  李硕 《理论研究》2010,(3):34-3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宗法性宗教背景下研究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探讨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融合的契机。人们共同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和对宗教终极关怀的祈求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