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在农村,沉积了两千多年的陈风陋俗也逐渐被挤出历史舞台。对于这些成就的取得,新闻媒介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被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媒介。那么,它们在农村的发展现状如何?农村中媒介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农民对新闻媒介还有哪些期盼?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河南省北部农村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抽取了50户农村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农民(包括村干部)、教师、退休工人及…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双休日海风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的每周工作五天的双休日制度,正在改变着中国城镇职工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因人而异双休日实行以来,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两天的呢?对去年9月份一个双休日的抽样调查表明,北京市民中50.8%的人外出娱乐,30.5%的...  相似文献   

3.
在如火如荼的海西建设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应当如何作为?他们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哪些认识与感受?他们有什么需求与困惑?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福建省政协委员,被媒体誉为“一个崇尚公益的法律人”,第二届“全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杰出律师”入围奖,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省十大杰出青年律师——涂崇禹。  相似文献   

4.
知识纵横     
清明节史话请问节是大门民间的共此节间,义是在石工专。?九之一。耐用节,也叫“不会节”、“江车节”,且今已改共】两千多年。迫在来么时代,大间疾的人民此用生表到量间形的方法,文出来分、夏五、积分和冬亚。个?气,到了公元百二百年的计长时代,人确立了二十0个...  相似文献   

5.
黄文伟 《当代广西》2007,(19):28-29
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花山岩画所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画?有何目的和意义?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色彩如今还能如此鲜艳?古人用的是什么颜料?这一系列的疑问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2,(11)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过去多年来改革开放中党忠实地为人民的小康利益奋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由于改革开放得到了显著实惠、同时还有着新世纪应当向更高生活标准迈进的期望的亿万群众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兴奋、让人憧憬的目标。“小康” 这个词,考其源头,由中国古代哲人孔子最早道出,有两千多年了。当然,彼时的小康,与我们所说的小康,并不是一回事。而我们把“小康…  相似文献   

7.
吴心辑 《中国保安》2012,(12):55-56
人要怎样进行自我管理?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门管理科学。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手段及方法基本雷同。只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就不难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人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行举止、品行素质、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做事。人们如果能够明白这各个方面的作用、内容和做法,就懂得了最基本的自我管理常识,就比较容易进行自我管理,也比较容易管理好自己。  相似文献   

8.
董伟 《今日广西》2008,(11):67-67
房价月月飘红,老百姓自然怨言不轻。对此,有学者、官员抛出了新说法:为什么要买呢?可以租嘛!有的说,中国高房价的最主要症结是老百姓的观念“非常错误”,“每个人都想买房”。此后不久,建设部一位负责人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出.对于普通的市民。通过租赁房屋来解决暂时的住房问题,应该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0.
有资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36年的两千多年中,全国灾害总数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较大的灾害,其中死亡万人以上的重大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明清两代,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有783次。由于灾害频繁,赈灾工作在历朝历代都是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驻南使馆遭轰炸,当时使馆人员是如何在战争状态下生活的,又是谁在为他们解决吃、住、行?我的电话追踪到了尚在上海老家休养的我驻南使馆办公室主任刘锦荣家中。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驻南使馆的情况好吗?刘主任:中国驻南使馆是一个比较大的使馆,因为巴尔干是一个热点地区,所以在驻外使馆中的地位大概是中上等。馆舍比较大,非常漂亮,设备比较先进,自动化程度高。馆里连记者等编外人员共有60人左右,但后勤系统只有7个人,另外还雇用了5个外籍人员。记者:请问你是何时到驻南使馆的呢?刘主任:我是今年1月份到那儿的,…  相似文献   

12.
谈谈吃饭问题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现在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不但国人谈,外国人也谈。有一个外国人甚至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命题,把中国的粮食前景描绘得暗淡无光:“突然之间,中国开始失去养活自己的能力。”实际情况究竟怎样呢?看粮食,要看中国的农业;看农业...  相似文献   

13.
"政策找人"作为一个新的重要命题提出,不只是在政策操作层面,更是在政府治理层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不仅是为群众提供更切实有效的保障,更是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根本性转变,既是民生等公共政策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民政部门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围绕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上海民政部门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东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谈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不仅是对两千多年前孔子等先贤以德治国、以德兴业、以德立人等传统政治伦理理念的现实回应,也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具有现实关切和文化战略意义的深远洞见,它直接而积极地回答了两个相互关联且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地生活?  相似文献   

15.
如何准确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是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全国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也是目前乃至今后需要不断研究、攻克的一道难题。在低保家庭保障金核算工作中,笔者经常遇到两个疑难问题:一是多子女老人提出子女无赡养能力要求低保,其子女赡养能力怎么认定?二是家有宽敞住房,因一时生活困难提出低保申请,怎么处理?在此谈点个人看法,愿与同行们探讨。一、关于多子女老人申请低保,其子女有无赡养能力怎么认定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一是比例赡养问题。比如申请低保老人的子女中其中一个经济条件很好,其余几…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但社会风尚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道德意识还不够强,社会上违反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现象还不少,特别是一些“经济人”还缺乏“道德人”意识。为此,在当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  相似文献   

17.
党组织在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时,如何对待少数人的意见,是党的建设实践中较难把握和操作的一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然影响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的质量。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少数人的不同意见。《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第六条也明文规定:“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因此,正确对待、认识和处理少数人的不同意见,也就成为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组织内部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客观…  相似文献   

18.
劳斌同志:关于人的素质的重要因素,我们初步接触了信念、品性、学识这三个方面,按原定构思,现在该谈谈有关能力这方面的问题了。我觉得,能力确实应当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能力很差,或者没有什么能力,那么即使信念再强,品性再好,学识再高,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我们能否在这方面再作些探讨?李今李今同志:你的话有一定道理。的确,人的能力对于人的素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简直就可以说:提高人的能力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一般地说,如果真有信念、品性和学识,就不可能完全没有能力。一个真正具有坚强…  相似文献   

19.
自从《尚书·禹贡》提到“云梦土作×”这句话以来,古云梦泽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已经争论了两千多年。现在有些学者对此又提出了新的看法。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两湖平原古代有个大云梦泽。 从汉代到清代,许多学者对古云梦泽作过研究,他们都承认古代有个大云梦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都有论述。近代人也多同此看法,  相似文献   

20.
法律人子产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10,(14):52-53
公布法律,这是现代社会法律实施前的必经程序。法律公布出来,就可以为老百姓所知悉,老百姓明了法律的规定,就可以用它来保护自己。在当今中国,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不少人会依据法律去打官司,有的人甚至把政府推上了被告席。于是有人感叹:法律正在改变百姓的生活。这样的改变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到两千多年以前,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样的改变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为此,我们得感谢子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