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学者们提出了众多参与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对公众不信任之境况.在当前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语境下,其他参与主体能否参与进来以及在治理中处于何种地位由政府给予的信任程度决定.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应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和司法补救制度等方面增进对公众的信任;而公众则应提高参与的专业化与组织化,赢得政府信任.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消弭政府对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不信任状况.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者是行政学科发展的希望。以"行政学政治学青年论坛群"学术共同体为平台发起的"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期待通过交流和互动推动中国行政学青年学术研究。本文是对三次公共治理青年学术研讨会的述评。三次会议的的主题分别是"中国城市发展与政府管理"、"公共治理与青年学术使命"和"探究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寻求政府有效治理之道"。文章从实体论点、研究路径以及规范性、精细度对三次会议文章进行了述评,并分析青年行政学研究现今状况和展望未来发展可能的走向。公共管理学科愈益重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基础的合理化,青年学者研究路径呈现多元分布的格局:从研究基础看,文本基础、经验基础和逻辑基础三分天下;从研究方法来说,质性研究、量性研究、文本研究、逻辑分析这四种研究方法齐头并进。青年学者学术研究在"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和"文章以结语来收尾"这两个问题上有较高的行动共识,在文本文献梳理、研究设计、逻辑分析过程、再讨论、经验与理论互相关照上共识行动较低,在理论对话和延伸研究上行动很差。公共管理学科青年学者未来应在经验与理论对话、实证研究和研究复合化等方面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信任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斌 《理论前沿》2004,(4):46-47
一、“信任问题”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社会学家齐美尔开启了关于信任问题的研究,但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信任的研究被中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任问题又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各科学者均以建设诚信为己任,希望从理论层面上深入探讨信任问题,力图解决这一重大难题。西方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齐美尔是最早对信任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学者,其1900年出版的《货币哲学》可以说是信任问题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从信任的视角对金钱这种制度化象征物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学者们提出了众多参与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对公众不信任的境况。在当前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语境下,其他参与主体能否参与进来,以及在治理中处于何种地位由政府给予其的信任程度所决定。因此文章建议政府应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和司法补救制度等方面增进对公众的信任;而公众则应提高参与的专业化与组织化,赢得政府信任。只有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消弭政府对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不信任状况。  相似文献   

5.
长达12个月的实施准备期和近6年的具体操作期,暴露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诸多不足,不同学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从时间序列看,2007年至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时区;从主题内容看,理论多于实证。从影响因素、政策执行、绩效评价和社会参与等四个方面评述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行政行为问题;从法律适用、法律比较和法律完善等三方面评述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法律法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政府信任的视域看,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构了民众对政府的初步信任。实行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遏止权力腐败、塑造廉洁政府的有效利器是提升政府信任的长效机制;是赢得民心、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重要环节。以"中国国情"为由延阻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与世界大势及时代潮流相背离。  相似文献   

7.
道德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政治学学科视角看,道德行为是等级式权威教化的产物;从社会学学科视角看,道德行为是源于由社会关系所促成的责任、信任与监控的产物;而从经济学学科视角看,道德行为则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从不同学科视角对道德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综合解析,有助于还原道德行为的真实运作逻辑及其过程,可为转型期中国社会道德行为的再造和引导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当代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政府信任赤字出发,对公共行政中的信任问题以及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信任在公共行政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过程中在重建政府与公民信任关系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概念研究是专业研究的基础,从旅游管理专业看,尽管学者专业研究成果已经越来越多,但学科的某些基本概念,如"旅游景区"概念仍然模糊不清,且易与其他概念混淆,给初学者带来了诸多困惑。对此,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景区的定义,了解当前旅游景区的概念内容,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因此有必要与相似的易混淆的定义加以辨析,结合当前旅游景区发展的现实,提出了旅游景区的定义,并认为旅游景区最重要的内涵特征即旅游吸引力、旅游服务功能和有限的地域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制度理论、文化理论是西方解释政府信任起源与影响因素的两种竞争性理论。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波、第三波数据,本文检验了两种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解释效力与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制度理论对我国政府信任具有良好的解释效力,但是不同制度变量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和变化,制度绩效与政府信任的线性关系趋于复杂;文化理论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低估,从文化视角解释政府信任应当关注公民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本文也验证了我国政府信任的结构差异和非均衡特征,有关政治代表性信任与行政执行性信任的区分,提供了分析当前我国政府信任结构分化的有效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同时对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政府信任的复杂关系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主流公共行政对管理技术、经验和官僚文化的强调,实证主义成为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的认识论途径.但仅仅通过客观和实证的手段,无法创新性地满足社会转型的变革要求并彻底解决现实矛盾,故而需要在政府信任关系研究的起点、路径和方法方面实现后实证主义转向,即以类型划分入手对政府信任关系进行结构分析,遵循总体性原则下的构成主义路径,在...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信任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关照和理论根基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内容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论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西方思想的引介阶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信任理论的挖掘和分析十分欠缺;在研究方法方面,许多学者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实证的,尤其是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政治信任问题,但是在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观点论争方面,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观点趋同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仍然处于思想积淀不足、理论分量不够的"研究领域初创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只有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学科融合,深化对理论元问题的剖析,加强对中国本土信任文化的挖掘,才能推进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1998年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正式提出到2012年,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程。这14年中,服务型政府研究从热点议题成为中国行政学界最热门的主题,其理论成果向实践的投射,又使其成为中国行政学者最巨大的学术贡献和主流的学术话语。在理论研究的带动下,构建服务型政府也成为从地方到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目标。本文对2002—2011年中国服务型政府论文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10年来哪些人在做服务型政府研究,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如何,以及学科分布状况。因此,关注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头十年历程,既是对这一学术史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将服务型政府建设导向更辉煌未来必须经历的反思,还是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消费者信任-行动理论,利用2013年深圳P区的农民工调查数据,从公众信任视角切入,从政府信任和人员信任两个维度对农民工公共服务参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流入地政府的总体信任对其积极主动参与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农民工对于流入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越高,公共服务参与率越高;而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机构的不同信任水平对其参与公共服务均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对于提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民工有序参与流入地公共服务,进而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由小微矛盾引发的戾气和暴力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媒体热炒,群众紧张,学者争论,政府关注。实际上,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从坏的方面看,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伤害,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可以告诉我们社会在哪一方面已经出现了新的问题,可以让政府明了下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西方国家政府信任的普遍性、持续性衰退,政府信任相关研究成为西方政治学、行政学领域关注的核心议题。国外对政府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信任的概念、影响因素与后果这三个关键问题上。首先,政府信任概念的界定、结构和有效测量,是讨论和研究政府信任的起点和基础;其次,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的验证和解释,是分析政府信任来源,探讨政府信任衰退的核心内容;最后,政府信任的后果,则是关注信任衰退背景下,信任/不信任对公共治理的价值、风险与作用机制。比较、参考西方政府信任研究的丰硕成果,将为我国的政府信任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任是政府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是社会法治健全的有利因素。本文从行政法的视野角度,对我国现阶段政府信任在行政程序、行政透明、行政职能和行政干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郑姗姗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2):13-20+96+124-125
巩固和提升地方政府信任是优化政府公众关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本文基于对公众安全感与地方政府信任的理论分析,厘定公众安全感与地方政府信任关联关系的逻辑框架,运用四市六区23个城乡社区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广义倾向值匹配的因果推断方法,确认了公众安全感对地方政府机构信任、地方政府机构信任结构的积极影响;以中介效应分析探究并呈现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证实了公共服务满意度在公众安全感影响地方政府信任中的重要功能。本研究揭示了公众安全感与地方政府信任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确认了对其关联关系发挥影响的重要因素,为加强地方政府公共关系建设、优化地方政府治理效能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9.
历史研究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的事物进行考察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一个研究领域,法学学者也在学科层面上认可了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并加以实际运用,法制史专业正是立基于此,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法学学者,如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梅因、德国的萨维尼等也正是借助于历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新公共管理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信任导向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主题。并从信任的准备、诱导、内化、外化与坚固四个阶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对该模式进行了全程分析,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