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婧  涂剑 《法制与社会》2010,(22):284-285
骑士精神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骑士阶层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它严格规范了骑士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在以"忠勇"作为骑士的道德原则,以"宗教信仰"规范骑士的行为,在社会中处处对妇女表现出的"绅士风度"。骑士精神的出现与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当时的社会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当然,骑士精神也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士是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存在的、以"弘道救世"为己任的、其社会群体(或阶层)在各自社会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士制度主要包括士主体规范、士行为规范、士之特权与使命规范等。骑士是指形成并存在于中世纪欧洲的以追求与维护个人及社会荣誉为己任的、对其相关社会起重要作用的骑兵阶层中的人。骑士制度也可以从骑士主体规范、骑士行为规范及骑士权利义务规范三个方面来概括。士与骑士制度具有同样重要的法律文化地位,但二者从经济、法理、思想基础,到具体内容与各自之特点都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塑造了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之不同内容、特征与命运。  相似文献   

3.
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廉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09,(13):33-35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对世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反映了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道德操守和精神追求,积淀着这个民族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准则,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文化的力量就是精神的力量。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广泛性的。  相似文献   

4.
骑士传奇是西欧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产物,由分封制所造成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是其产生、发展的基础。所描绘的种种爱情故事,虽然显得荒诞离奇,然而总是与骑士制度有着种种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性的肯定。散文体骑士传奇是西欧近世小说的先导,至少从叙事形式和技巧方面为欧洲近世小说提供了范式。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中国中古以后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体制,特别是唐代以来实行的决定中国知识阶层命运和思想状况的科举选官制度,是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产生和长期延续的基础。即使是那些耽于幻想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所描写的虚幻恋爱婚姻故事,也多少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清代前期中、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兴盛的小说史意义,则在于巩固了《金瓶梅》发轫的以长篇小说描写现实生活的新传统和确立了长篇小说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新格局。西方和东方这两种文学现象是基于两种社会体制所导致的历史文化的差异,从而证明了制度文化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提醒我们不能脱离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古代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司法文化是人类司法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积淀,它从根本上塑造着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甚至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社会进程。然而,“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治制度、民族的伦理、民族的法制、民族的风俗以及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技能,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路易丝·拉贝,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里昂著名女诗人,她的作品集中体现了16世纪里昂流行的各种思潮。本文以互文性视角来分析其诗歌,通过互文性解读尽量深入地挖掘其诗歌的多声部意义。虽然她的诗歌只围绕一个主要主题——爱情,但她用来编织诗歌文本空间的线却多种多样,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骑士文学和彼特拉克主义等都成为她的手中线。这些互文本共同构建了路易丝·拉贝的诗歌空间,将16世纪里昂社会写入了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共同法时代,欧陆法制发展的主线即罗马法的继受和日耳曼法的大幅消亡。日耳曼法上的"诉"虽因败于罗马法上的"诉"而逐渐销声匿迹,但它仍对中世纪的司法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共同法时代对罗马法上的"诉"的不同解读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都形成了对立局面。其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民法和民事司法制度中形成了诉权思维并一直延续到近代中晚期。这一统治欧陆数百年的法律思维的形成无疑受到罗马法的直接影响;但从根本上看,它是中世纪法制发展水平的必然产物。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加以观察,中世纪诉权思维和诉权体系发挥着承载私法规范、维护私权利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巩固藉由罗马法继受而实现的欧陆社会生活秩序转型的成果。"诉"与诉权思维的确立集中反映出欧陆日耳曼民族在法制文明上的重大转型,具有多方面的法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适应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全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道德建设,应依据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必然性和道德必要性,发展、强化、充实和提升它所内涵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价值取向。然而,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价值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还必须立足传统文化的道德。我们必须找到市场经济与民族道德价值系统的契合点,构建一个以民族道德价值系统为本位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要求的道德体系。具体说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道德价值取向进行宏观导控。  相似文献   

9.
齐文丽 《法制与社会》2011,(26):248-248
作为中国宝贵精神财富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沈维刚 《河北法学》2007,25(11):136-138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文化系统,它几乎与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社会形态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既有深广多面的精神资源,又有丰厚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还是民族融合的纽带.在社会主义社会,它将具有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等特点.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社会稳定作用、心理慰藉作用、文化展示作用和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精神产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信息,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地域环境生成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它塑造了这个区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意味着民族的认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形成,由此会产生两种或多种社会生活方式。道德生活与法律生活方式是对这些生活方式的抽象,这两种方式对不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很深的影响,对现代社会追求的法治生活与信仰有消极或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从历史和社会的眼光去解析它。  相似文献   

14.
法律传统与当代法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传统与当代法制黄晓明吕艳利一传统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历史积淀,反映了民族的个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区别,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法律是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源于社会生活,调整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良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曾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探究、挖掘、继承和光大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和凝聚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着不可低估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英国议会两院制的产生,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演变过程,议会政治作用的加强,低级教士从议会中分离,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分别开会等惯例,都是逐渐形成的。因此,不宜用一个确定的年份来划定两院制产生的时间,只能认为英国议会两院制产生于14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化是一种内容广泛,历史悠久的文化,在法律文化发展过程中,都深受道德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道德观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以法律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来。道德从不同角度对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积极的,同样也有消极的。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德与法律文化一同编写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进步史。  相似文献   

18.
冲突与融合:外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中华法律文化发端于具有发展原始农业良好条件的黄河流域,在漫漫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农业文明色彩的法律文化机制。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法律心理和经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条件的作用下,由特定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观念所构成的法律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古法律文化形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版权包括文学及艺术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它与专利权、商标权等一起,被称为知识产权。版权形成的历史,与专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最先出现在中世纪末商业发达的威尼斯,而后又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的英国形成最早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面临一对十分尖锐而又至关重要的矛盾:现代化与民族传统。道德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也是道德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的道德是没有存在根据和发展前途的社会惰性力量;而任何现代化的道德总是奠基于一定的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并以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的,超越于民族社会的道德只能是灰色的理沦。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只有与扬弃了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