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伟 《行政与法》2023,(4):10-23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基本实现了“碎片管理”向“系统治理”的体系变革、“凭人管理”向“依法治理”的逻辑变革、“行政管理”向“综合治理”的手段变革、“末梢管理”向“源头治理”的环节变革,社会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将“加强社会力量的培育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2.
冯雪  樊瑛 《法治与社会》2006,(12):51-51
西部开发作为一个城市社会、物理环境、空间进一步膨胀,并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状态或过程,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使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向现代工业城市社会发展.在这个进程中人们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也逐渐发生适应性转变和开创性改造,社会变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仅犯罪案件的发生数量明显增高,犯罪现象也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存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社会前提。政治社会是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它的建立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当前正在实行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只有矫正被扭曲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塑市民社会,才能进一步消除转轨道路上的障碍,以较小的社会代价换取转轨的顺利实现。市民社会的发展最终将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宣城市中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就社会矛盾“焦点”、社会问题“热点”和社会管理“盲点”、“难点”,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司法建议,督促和提醒有关部门及时消除矛盾纠纷隐患,促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实效。此外,该院还认真履行综治职责,积极开展各种社会管理和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5.
民事调解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纠纷的有效手段。新民诉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民事调解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在中国社会结构由国家一元结构向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社会结构演进中,各种纠纷成散状扩展,在变动不居的多义的社会现实中,正义逐步占据了优先地位,人们从未如此渴望正义之神的眷顾。同时随着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流变,人们也越发关注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7.
新年祝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向广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感谢你们扎根基层、辛勤工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即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14,(14):10-10
整合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多轨制,既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继续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和增强社会均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法学说及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与中国的改革同步的。中国的改革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但却速速超越了经济领域,而波及全社会,成为一种全方位的、社会性的根本变革。经过2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迁必然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经济法的理论与制度的创新,具体表现在:由单一发展、重点发展、区别发展的“不均衡”发展观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由单纯或过多地强调政府干预或国家调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国家观向强调政府的超越性和可问责性转变;由“国家本位”的法益观向“社会本位”的法益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