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创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恰逢世纪交替、千年更迭.五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一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我们党着力开展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积累了新经验,创造了新业绩.党的对外工作在国家总体外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树立起更好的形象,影响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2.
调整中的东欧中左翼政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前后,东欧国家经历了剧变后的又一轮的左右换位,匈牙利社会党、罗马尼亚社民党、波兰民左联党等再次掌握了政权.此次中左力量掌权并非简单的政权易手,而是东欧中左政党在经历了低谷和反思之后,通过政策调整和加强党内建设,使自己以革新的面貌,再一次跃居政坛的前沿.四年后的今天,受欧盟东扩及全球化等时代浪潮的冲击以及各国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这些政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党为应对新的、不断涌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再次面临着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上由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向西方式多党议会民主制、经济上由公有制和中央计划经济向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双重转轨进程中,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5)
东欧剧变后,一批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在这一地区建立起来。围绕着摆脱历史羁绊、实现党的现代化,东欧共产主义政党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经过艰难复苏,逐步融入到现行的多党竞争的议会体制中。剧变20年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数量已超过30个,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苏联、东欧国家十几年来政党格局和社会政治思潮变化的分析,考察了制度变迁的特点与后果.苏联、东欧国家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政党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剧烈变动,原来执政的共产党纷纷倒台.实行多党制后,政党政治逐渐走向制度化,议会也成为国家政治的中心,基本上进入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范畴,从政治体制上结束了斯大林模式.同时,各国原有的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文化丧失,各种潜在的或外来的政治思潮涌现,在制度变迁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三股思潮在苏东国家制度变迁和变迁后的十几年中,不同程度地左右着政局和社会的变化.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执政党要充分认识社会政治思潮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7.
百姓对于各类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就是一张政府工作和经济改革的晴雨表。百姓关注度高的,肯定是问题突出和形势严峻的,而当政府采取重大举措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之后,百姓的关注度自然就会下降。也就是说,政府要让百姓放心,首要的决定应是被百姓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李世辉;牛晨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5,(2):93-101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共产主义政党的生存样态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性:有的发展较为稳定且多数时候在国家议会中拥有席位,有的在取得一段时间的较大发展后趋向于“销声匿迹”,有的一直谋求合法注册但尚未成功,有的被国家法禁,有的改旗易帜。中亚地区共产主义政党整体势衰的局面,由理论创新严重缺失、组织问题层出不穷、政策主张落后于现实要求、社会实践活动过分单一、经费短缺制约生存与发展、体制制约难以有大作为、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等党内外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
搭桥之旅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我在中国驻 西德使馆工作。1981年9月,以李一氓为会长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在北京成立。当时任交协副总干事的王务安写信给我,希望我能协助打开国际交流协会同德国政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联系。我首先想到了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因为在这几年工作中,我曾陪同对外友协王炳南会长、全国总工会陈宇副主席等我国工会、共青团、妇联、友协及文化代表团访问过艾会。艾会国际部长班格特已是我的老朋友了。我打了一个电话,班格特表示马上可以见我。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外交思想和党的对外工作新方针指导下,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积极与西欧政党进行交往和联系,特别是注重与西欧各类政党“发展新型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随着我国内经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和我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西欧各类政党也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12.
Yuliya Zabyelina 《欧亚研究》2013,65(10):2029-2030
13.
2002年11月22日至24日, 第二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26个国家76个不同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各国政府驻泰国使节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等机构特邀嘉宾等共2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蔡武率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Sergey Filippov 《欧亚研究》2014,66(9):1553-157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zech Republic, Poland and Hungary)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of these former communist countries. The study examines whether foreign subsidiaries in the region share their knowledge base with their sister-subsidiaries and parent company, and the role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is knowledge sharing. These factors include subsidiary initiative, subsidiary autonomy, local dynamism and corporate embeddedness. A proprietary dataset i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从古到今,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地缘政治上,处于西欧和东欧之间的中东欧地区都十分重要。由于受不同文明的影响和东西方大国的控制,该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为自己做主,社会发展带有极强的被动性。这是观察正在集体回归西欧的中东欧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有助于发现其历史发展逻辑和潜在的动因。文明归宿上的困惑和政治定位上的摇摆是中东欧社会发展的常态,而在其自身认同和同东西方大国对它们的认同上的矛盾会长久存在。 相似文献
16.
李路曲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1)
对政党的冷漠情绪是指在肯定政党对于民主的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当代欧美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政党及其政治家的不信任感和冷漠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普遍感到自己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政党追逐私利,更进一步还可以追溯到政治体制和政党发展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包括对政党和政治变迁的不同看法和对政党的过高要求等,尤其是政治个人化、职业化和政党内部的民主争端等,都可能导致人们产生对政党的矛盾情绪.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同,中东欧国家近20年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波兰等国的平稳演进型,即政治发展相对平稳、民主制度比较巩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接近;另一种是除斯洛文尼亚外的前南地区的冲突裂变型,即政治发展受民族主义影响比较大,民主化引发了国家分裂和民族冲突。建立西方式民主制是各国政治转型的既定目标,两种类型都不会退回到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党政治;但民主化并不是中东欧历史的终结,国情的多样性为各国培育新的民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腐败与东欧共产党的衰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桂乾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2):34-37
东欧各国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东欧剧变的多种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腐蚀了党的肌体,削弱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影响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感召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