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支 《前沿》2012,(20):77-78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衍生品监管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对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本质特征不适应.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体现在交易合约的虚拟性、交易物的虚拟性和风险的“无形性”,而“杠杆效应”又放大了这种虚拟性所蕴含的风险.从金融衍生品虚拟性着眼,我国刚刚起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应该加强立法、统一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交易杠杆倍数,建立场外交易备案制度.  相似文献   

2.
姚静 《人民论坛》2012,(23):80-81
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高杠杆及投机性较强的特性,使得该交易中蕴含巨大风险,因此一旦交易主体对金融衍生品运用有失偏颇,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毁灭性后果。通过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如何加强我国的衍生品交易主体的内控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内控制度的构建、指导原则和强化内部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敏 《长江论坛》2007,(4):71-75
尽管美国《信托法重述(第3次)》和《统一谨慎投资者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允许受托人使用金融衍生品,但还是能找到少许支持受托人使用金融衍生品的条文。相关判例和学者研究表明受托人在投资中使用衍生品是合适的,甚至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选用金融衍生品进行信托投资套期保值的问题上,期权和期货可能比远期和掉期更适合于信托投资套期保值。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基本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预防为主、系统性原则、注重市场自律与市场约束、监管效率性原则四项。这四项原则要有效运作又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承担损失的充足成本、不断提高的市场透明度三个方面。在WTO体制下,我国进行国际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亦应当遵守上述基本原则,并应当从市场建设、企业组织形态改革、金融创新等等方面积极构建这些原则的运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金融企业的高负债经营特点,决定了在面对不利冲击时金融系统的内在脆弱性。经济发展中高风险融资企业的增多、银行安全边界的侵蚀、金融市场的不对称信息及资产价格的巨大波动,进一步增加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为保持中国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提高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抑制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稳健地推进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6.
2016年初,欧盟开始生效的新金融法规意在掠夺民众银行存款,可能像大萧条一样带来货币供给崩溃和国民经济瓦解的灾难。中国深化金融改革应具有战略眼光并且应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借鉴罗斯福时代和西方社会改良时期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出具有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银行存款保险模式。中国应坚持国有银行全额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不局限于存款本身,银行危机爆发时唯有实行全额存款保险才能杜绝挤兑存款恐慌。中国应考虑实行保护价格防止基础工业困难扩散威胁到整个经济,防止宏观系统性风险超出银行承受能力威胁民众存款安全。  相似文献   

7.
胡俞越  黄剑 《小康》2008,(5):56-57
随着全球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金融衍生品的爆发式增长,使得金融行业之间不断融合,全球金融混业监管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张国梁 《求索》2008,(6):5-8
在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当中,衍生品交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随着中国汇率、利率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银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的种类和规模也将随之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一方面将通过不断扩大衍生产品的交易种类和客户范围,来提高其非利差收入比重,改变赢利模式与结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学习如何通过衍生产品规避市场风险,从忽视和被动适应逐步转变为主动防范可能的市场风险。本文对商业银行衍生品交易的主要风险进行了阐释,并且对如何防范中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交易风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波 《求索》2012,(3):137-139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历时近两年最终完成,其突出内容之一就是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法案。法案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并成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BCFP),其背后蕴含四个关系之学理辨正:第一,金融消费者理性抑或非理性之辨正;第二,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与金融危机内在机理关系之辩正;第三,凯恩斯主义金融监管哲学之辩正;第四,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专门性之辩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法将金融消费者置于重点保护地位并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保护,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契约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所有契约都包含了对支持他们的履行机制的规定。完全契约的自我履行实际上得到了强制性履行机制的有力支持;交易频率较高的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行则主要依靠个人履约资本。当自我履约机制出现失败时,第三方私人履行机制往往首先被动用。而公共强制性履行机制则是对私人履行机制的有效补充,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使交易双方形成稳定的预期,保证私人秩序的可信性,并在私人秩序失败时提供辅助性的措施。现实中,大多数的契约安排都是通过公共和私人秩序的混合机制得以履行的。但并非所有的契约条款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当未来事件远远超出预期时,当事人就会对初始契约进行重新磋商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金融作为监管严格的特许行业,如何在规则的框架下营造一个友好的金融科技创新环境是各国普遍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金融科技应用之间存在着太强的关联性,解决问题需要技术体系的应用与重构,不能仅从金融市场管制角度来看待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金融科技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联姻,诸多商业模式变革和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众多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从业务功能角度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可分为四大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和服务平台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应采取一种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充分肯定其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效率的提高等积极效应的同时,注意识别和防范其蕴含的各种风险,加强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焰 《理论月刊》2003,(8):145-147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企业集团的发展与有效监管问题已不容回避。我国应积极研究和尝试发展金融企业集团以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并在立足国情和借鉴相关国际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金融企业集团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与金融中介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翔 《湖北社会科学》2003,(11):119-120
在网络时代,借贷双方的信息虽然可以在网上发布,但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真伪分辨都需要成本;而且网络信息还有非同时性的特点,借贷双方也不可能总是处在相同的地域范围之中。这一切都使借贷双方的交易离不开金融中介,想要排除金融中介而通过互联网自由进行交易是不可能实现的。金融中介机构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战略 (PRV) ,是对产业组织理论 (IO)和资源禀赋论 (RBV)中关于企业战略部分的创新发展。尽管PRV是近几年才在西方提出的一个新问题 ,但其强大的解释力和现实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已知的考古等人文学科对其的研究深度比较详实。但楚艺术的形式美感和精神意味其目前的衍生品设计研究,人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是。从楚艺术品织物、漆器、青铜器等主要样式上找寻直接或间接可以转换为衍生品设计的途径,既是用以楚艺术为代表的精典传统艺术提升大众审美修养的办法,也是宣扬、传承发展传统艺术样式与艺术精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PPP是公私部门针对特定项目进行长期合作,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实现私人部门利润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从契约角度来看,PPP是公私双方基于契约实现的,但是由于PPP过程持续时间长、所处环境复杂多变等原因,该契约具有天然的不完全性.已有的研究表明,契约不完全会导致敲竹杠行为,进而可能会造成投资效率的损失.为此,笔者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出发,把PPP整个过程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子过程,将导致PPP契约不完全的影响因素逐一找出,并试图进一步分析各个因素对PPP最终效率的影响,以期能为我国在运用PPP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运营时提供理论参考,也希望能为后来的学者在不完全契约的框架下研究如何提高PPP效率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8.
资产托管经营是一种以契约保障双方对受托资产的权利重斩分配的方式,在托管实践中,双方必须签订托管合约,约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义务,以及必要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办法,以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双方的影响。在托管双方没有合谋的情况下,双方的风险偏好不同、经营能力上的差距以及受托资产存在专用性是资产托管经营存在的内在原因。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受托人在托管经营之外的目标的预期效用以及委托人对这种目标的判断能力和对受托人追求这种目标的监督能力决定了托管合约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正规金融现状与规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丽华 《求索》2011,(10):178-179
从金融监管角度看,非正规金融是一种体制外的、非正式的、民间的金融活动。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中的一柄双刃剑,由于没有专门调整非正规金融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极易引发民事纠纷和刑事隐患,包括规范性差、扰乱金融秩序、威胁社会稳定等。论文总结了我国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及法律确认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监管方式,为正常的非正规金融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对良好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的构建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效发展,将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井凯 《青年论坛》2014,(4):118-12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飞快进步,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由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网络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参与主体三方面实现了创新。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竞争理念,进而重塑传统金融生态模式。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的种种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