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年伊始,《人民检察》编辑部决定启动“通讯员流动站”。设立《人民检察》通讯员流动站,旨在吸引系统内优秀的检察业务人员,尤其是在检察业务调研方面有一技之长者,到《人民检察》编辑部短期工作,将他们宝贵的工作经验,带到人民检察杂志社,增添《人民检察》杂志的活力,把《人民检察》杂志办得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广大检察干警。  相似文献   

2.
我很荣幸地担任《人民检察》的编委。同时,作为读者和作者,对《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暨出版600期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人民检察》所取得的不凡业绩表示由衷的敬佩!《人民检察》作为最高检的机关刊物,在传播法学理论和探讨检察业务,促进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深化司法改革和检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相伴同行     
屈指算来,我从事检察工作三十年了。如果说,这么多年来有什么与我相伴走过检察生涯,那就是《人民检察》了。1981年初,我脱掉军装到检察院当了一名法警。那时,院里人员多是军队复转人员,或是从其他行业充实进来的,大家都有学习检察业务的迫切愿望。可那时的学习资料少,每次院里集中业务学习,院领导就组织大家学习《人民检察》上的文章,这样我初识了《人民检察》。那白纸封面上的四个大号的红色宋体  相似文献   

4.
专家简介:刘中发:法学博士。现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在《中外法学》、《中国监狱学刊》、《人民检察》、《外国法译评》等刊物上发表论、译文50余篇。参编、合译论著多部。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北京市检察业务专家。  相似文献   

5.
问:为什么要创办《检察理论研究》? 答:《检察理论研究》是我国唯一的检察理论学术期刊。它的宗旨是积极推动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努力为检察业务工作服务,为提高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6.
劳改检察,亦称劳改监督,属于检察业务的一种,是指对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情况和监狱、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其内容由法律规定。 劳改检察作为法律监督的内容之一,自历史上有检察业务存在以来,它就是检察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行的人民检察制度中,劳改检察同劳教检察、看守所检察共同构成了监所检察的整个业务工作。并在人民检察院系统内,同刑事检察、法纪检察、经济检察一样,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人民检察》2024,(3):75-76
<正>2024年1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2024年第一次检察委员会会议,审议最高检《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主持会议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加强检察业务管理作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题中之义,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以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持续答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检察答卷,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相似文献   

8.
王新环同志简介:男,1965年7月生,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兼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所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员等学术职务。专著《公诉权原论》38万字,获中国法学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参著《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和《刑事诉讼程序功能研究》等著作十余部30余万字。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制日报》、《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法学随笔100余篇。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检察》迎来55岁生日之际,我作为复刊后的通讯员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十分荣幸,感触良多。她历史厚重、地位凸显。自1956年创刊以来,《人民检察》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沉淀,已成为我国法律类享有盛名的核心期刊,跻身全国百种重点期刊前列,聚集了法学理论界一批大师巨匠,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是《人民检察》的一位忠实读者,是她引领我进入检察这一神圣的职业阵营,并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还记得初到高检院工作时,《人民检察》不离左右,闲暇之余,即拿来捧读一番。后来,我把自己学习、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投送编辑部。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当看到我的处女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新信息技术在检察工作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传统的检察技术和检察业务.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促进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将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检察业务水平的必经之路,是当前检察机关的首要任务.本文的研究旨在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进行探索,从信息技术条件下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着手,对信息技术在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方向进行归纳,对二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提出促进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深度融合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检察机关的工作开展和进步,为业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是《人民检察》多年来的忠实老读者。在工作岗位上,《人民检察》是我案头上的必备杂志之一。通过《人民检察》了解检察动态,成为我的习惯。55年的发展,《人民检察》已成为广大检察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衷心祝愿《人民检察》继往开来,在宣传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和叫响检察理论期刊的品牌。在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蒋爱山 《检察风云》2012,(14):68-69
七月初,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院史陈列馆在本市建国西路75号检察业务办公新大楼落成。院史陈列馆的揭牌,标志着上海检察机关开展人民检察史教育和检察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大力宣传检察职能、检察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传承检察文化、弘扬检察精神、资政育人的重要阵地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人民司法》编辑部与各地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的联系,总结交流通联工作经验,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本刊于8月6日至10日在辽宁省兴城市召开了部分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座谈会。来自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甘肃7个省,自治区的部分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参加了座谈会。 《人民司法》编辑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林准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学的检察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改善检察机关的管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建设所不可少的。检察业务管理机制属于检察管理的范畴,是为实现检察业务管理目标而构建的,是有关检察业务管理活动的内在机理及其过程的总和。公诉部门是检察工作的一扇窗口。作为一线业务  相似文献   

16.
约稿     
《中国检察官》2014,(4):F0002-F0002
正2014年度《中国检察官》继续秉持"以读者为本"理念,上半月(司法实务)突出检察实务,反映检察工作中的前沿问题,展示检察工作中的最新成果;下半月(经典案例)从典型案例入手,重点突出公诉、侦查监督、职务犯罪预防与侦查、控告与申诉、监所检察、民行检察等业务的办案技能,贯穿最新理念,介绍先进经验。《司法实务》(上半月):刊登阐释检察实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方面的文章,帮助解决检察业务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具体栏目设置如下:专题:针对检察业务中某一热点、难点或重点问题,从不  相似文献   

17.
资料库     
《人民检察》二十年回眸1992年9月,《人民检察》在安徽黄山市召开全国检察刊物主编座谈会。1992年9月,《人民检察》被评为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1993年1月,《人民检察》出刊300期,杂志由48页扩版至64页,向国外公开发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为《人民检察》出刊300期题词:宣传检察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我参加了《人民检察》创刊40周年的座谈会。今天是《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我很感谢杂志社的盛情邀请!几天来,我反复回顾了我国检察工作的历史,回顾了《人民检察》所走过的历史,生发几点感触:一是关于《人民检察》的历史作用。创刊之初,《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与检察理论研究所及《人民检察》编辑部联合举办了“渎职侵权检察理论研究”征文活动。这次活动共收到征文近400篇。经评委无记名投票,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若干问题》作者: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王晓霞《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作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张鹏《渎职侵权案件侦查指挥协调一体化的探索》作者: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检察院刘铁鹰胡兵《办理渎职案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作者: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孙春雨二等奖《提高渎职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05,(10):60-60
2005年第9期《人民司法》是《人民司法》出版的500期,为此,8月27日,《人民司法》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人民司法》出版500期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人民司法》的部分编委,江苏省高级法院、江西省南昌市中级法院以及《中国法学》、《中国律师》、《人民检察》、《法庭内外》、《法律适用》等有关领导与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