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永忠 《群众》2020,(3):63-6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政府治理法治体系是政府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职能作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加快健全完善政府治理法治体系,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健全完备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持续深入,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政府治理的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依循的大历史观和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决定了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篇章的法治政府理论具有历史发展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历史逻辑的外在形态体现为赓续革命根据地时期依法行政的“精神血脉”,传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依法行政的“原初基因”,继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依法行政的“战略形塑”。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法治政府理论的“核心内涵”,并被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更新与发展,成为新征程上中国式法治政府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追溯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法治政府理论的思想渊源表明,党的领导是驱动行政法治逐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行政法治建设必须恪守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控制和规范行政权始终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干工程,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治理工作,围绕增进人民福祉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这些从历史追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应成为落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命题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依法行政理念的升华——从“依法行政”到“法治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依法行政理念,建设法治政府,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创建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但是,从实践应用层面分析,“法治行政”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延伸到行政实践领域,与我国构建“法治政府”的目标更为契合。“依法行政”只是“法治行政”的一个方面,构建“法治政府”,实施“法治行政”不仅需要依法行政,还需要合理行政、民主行政、服务行政、诚信行政、高效行政等等。因此,“依法行政”的提法并不妥当,更应该以“法治行政”取而代之。从“依法行政”到“法治行政”的转变,并非只是提法的改变,而应该是依法行政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骆兰兰  李铁柱 《传承》2012,(1):22-23
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在一次又一次重大法治事件中得到印证,成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中国法治也借助这种“微力量”,迎来“微时代”。  相似文献   

5.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年终岁末,站在时间的渡口回望,“2021年”对中国绝对是具有不平凡历史性意义的一年,值得被铭记。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法治中国“一规划两纲要”的格局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顶层设计全部落地之年。自此,法治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亮相。作为呼应,国家立法机关立法明显提速,打破了近年来立法数量纪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年共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交上了一份不负时代使命的成绩单。回顾这一年,司法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从康美药业集体诉讼案到深圳个人破产第一案,从人脸识别第一案到“辣笔小球”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司法机关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法治建设职能,整合资源优势,主动担当作为,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真真切切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民主与法制》周刊推出年终盘点。梳理全国人大、法院、检察院、政府等单位或系统的法治建设成果,归纳、总结经济法治、生态文明法治、社会法治、法学研究、法学教育等领域的热点和成就,与您一同回首2021年法治中国建设,锚定新起点,共同谱写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的法学法律工作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旨在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位一体建设,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图景。加快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做到依法管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饶世权 《前沿》2013,(13):58-61
法治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法治行为的认同和肯定评价,其以自身权利的承认和实现为评价标准.因此,只有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才可实现公众的权利,从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而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是指政府承认公民的合法权利,公民承认政府合法的公共权力,并彼此确保对方合法权利和权力实现的法律制度、理念和行为.实践中,成都市的“模拟拆迁案”“城管执法冲突案”分别代表了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相互冲突的两种形态,对塑造法治政府形象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坚持协商民主、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运用公开征求意见、模拟执法等具体行为方式,在改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等保障条件支持下,构建实现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的协商——合作机制,塑造法治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以法治国,标志着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和境界。在一个全方位的法治化现代化的“法治中国”新时代背景和大环境氛围下'机关后勤改革发展工作,客观上必然地步人了金光大道,这是由其自身发展进程和改革实践决定的,令人瞩目和期待。  相似文献   

9.
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是落实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为使法治建设获得持久、良性的发展,应当引入"自下而上"公众参与的法治演进模式,并在立法、执法与司法三个层面展开探索。"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的双向互动应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法治政府等执政新理念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旨在矫正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GDP的倾向;以人为本强调政府对于弱势民众的责任;法治政府则要求将政府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当然,所有这些新理念,都可以说是宪法修正案所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则是时近两年来党调整执政理念种种努力的一次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法治安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法治安徽”,是安徽省委提出的重大战略,对地方法治建设合理性的理解,是“法治安徽”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法治安徽”不是法治的行政区划化,而是在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契入安徽省情。“法治安徽”与“平安安徽”和“依法治省”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治安徽”的建设重点应是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法治安徽”必须以尊重人权、尊重财产、尊重契约、重视公民社会的培育为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法律的实施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须有过程论的视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须有参与型行政理念作为支撑;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需要理顺职能和事权;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需要规范全过程的行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要加强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有待法律和制度支持;救济机制的完善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课题。需要确认的是,“深入”和“加快”需要辩证理解,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要认真确认并扎实贯彻实施这些新举措,就应当注重行政法的运用,坚持法治行政原理。  相似文献   

13.
章志远 《探索与争鸣》2022,(1):92-99+179
人民法院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既关系到行政审判制度的发展,也影响到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是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具体而言,人民法院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应该有三重角色: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者,人民法院应当守护依法行政的底线,践行行政诉讼制度的初心使命;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支持者,人民法院应当服务涉政中心工作,拓展行政诉讼制度的治理功效;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助力者,人民法院应当促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强化行政诉讼制度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菲  方列  王存福  杜放 《浙江人大》2014,(11):15-16,2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的是什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阐明,“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的就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引人关注的是,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表明我  相似文献   

15.
秦国荣 《长白学刊》2002,4(5):24-29
透明度原则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司法审查制度则是其对成员方的基本要求,我国在加入WTO的议定书中对此分别作出了明确承诺。因之,在中国加入WTO后,我们要按照WTO规则和法治社会要求建立良性高效的法律运作机制,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活动都能按照法律和法律正当程序实行公开化、透明化的“阳光操作”,做到立法公开合理、行政透明民主、司法公正权威、执法公平适法,从而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性和法制统一性,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改革成效日益显现。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改革经验和做法,以法治方式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成效,加快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让“打造法治政府”再上新台阶,也让“依法行政”不再长路漫漫。本刊继上期推出特别策划“从行政审批到行政许可”后,再次关注“依法行政”,其实是关注中国政府自觉推动的这场史无前例的“自我革命”。改革的推动力来自最高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铿锵誓言犹在耳畔:“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9.
司开林 《前沿》2013,(1):71-74
风靡全球、浩浩荡荡的法治型塑现代政府的核心元素和主打模式——法治政府。然而,在中国政府再造的锻筋炼骨进程中,法治政府也暴露出多维掣肘,急需“冷眼”面对,配套改革、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尽快建立起包括政府依法行政指标在内的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树立起新的"法治GDP"政绩观,用"法治GDP"来评价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