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一位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运样一条建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我们相信,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一定会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消灭贫困,已经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农业大县以农业为基础,但单纯的农业不能振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此提出的方针是“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如何实施这个方针?特别是如何在丘陵农业大县实施这个方...  相似文献   

3.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16日,他乘车来到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这个村原来叫"荒茅田",近年来脱贫致富成效显著,改名为"花茂",寓花繁叶茂之意。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农村不能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如何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就成为当前及今后全党工作的头等重要的任务。湖南省湘阴县委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湘阴的步伐,切实解决农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农村党建工作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从2002年12月开始在全县418个村实施了村第一支部书记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酒泉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带领群众翻番致富奔小康上。在全区基本实现“双千”目标,推进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下,地委适时提出了在全区实施“小康工程”的总  相似文献   

7.
所谓小康文化,是指与小康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小康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小康指标也是社会综合指标,它不仅包含物质生活的小康,同时也包含文化生活的小康,小康文化是小康生活目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经济,就没有地位;没有文化,就没有品位...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村没有小康,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农民没过上小康生活,不能说中国人过上了小康生活.那么,农村如何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梦”?农民怎样才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呢?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至关重要,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安化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让安化农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邢媛 《理论探索》2004,(5):64-65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切入点。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实施标准化管理 ,要规范化运作 ,要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 ,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晋城市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整体达小康和稳定脱贫两大目标,标志着晋城市的小康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8年10月,晋城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市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十年规划》,提出用10年时间,即到2007年将晋城基本建设成宽裕型小康市。这个规划的实质是在求解怎样推进小康社会健康发展这个历史性命题。历史既然提出这个命题,破解该命题也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晋城市宽裕型小康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晋城提出建设宽裕型小康的决策,其重要性在于:其一,建设宽裕型小康是晋城…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张重书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和稳定。上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看到,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在九十年代,农业要上新台阶,还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抓?实践证明,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同于六十年代初的社教运动,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的  相似文献   

14.
论“小康”     
论“小康”温勇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小康”社会正向我们走来。要奔“小康”,就必须研究“小康”,邓小平同志首倡的“小康”,既是一个现实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同时还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小康”思想.有助于我们从...  相似文献   

15.
小康初论     
在历史上,小康概念出自《礼记·礼运》篇,小康是比较贫困而存在的,主要指生活比较宽裕,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是比较理想化的社会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历朝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对小康概念和小康理论又有进一步发展,对小康社会的描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康概念至少反映这样两个社会问题:一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二是,对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社会表示强烈不满。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对小康的理解还比较狭隘,也较单一,又由于没有找到领导阶级和政治力量,因而几千年来始终没…  相似文献   

16.
景延  李利 《瞭望》1998,(24)
十二年圆一梦福建农村告别贫困迈向小康景延李利初夏五月,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上宣布:经过12年扶贫开发,到1997年底,福建农村已告别贫困,迈向小康。至此,与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比肩而行,福建省也加入到整体消除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17.
郝金红 《学理论》2008,(7):26-27
“三农”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后期,就谆谆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江泽民总书记说:“中国的农业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们国家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所以农业的问题不仅是农村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区经济与小康建设──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构想王建国农村达小康,这是90年代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作为资源型的县域经济,如何从自身特点出发,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尽快步入小康县,这是值得认真探讨和大胆实践的重要课题。小区经济,就是依据一...  相似文献   

20.
围绕小康目标,加快小康村镇建设步伐张福堂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村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村镇建设,是农村发展现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村镇建设是农村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不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