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酌定情节论     
酌定情节是理论界认识得不尽全面和透彻、立法上不很完备而对司法实践意义重大的刑法范畴。本文拟就酌定情节的概念、功能及认定等几个方面,作一探论。 一、关于酌定情节概念中两种传统观点的商榷 纵观众多的刑法学论著关于酌定情节概念的表述,大多在以下两个方面形成了共识: 1、酌定情节只是量刑情节之一种。如有人指出:“酌定情节是从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法律没有明文的具体规定,而由审判机关灵活掌握和运用的量刑情节。”更具代表性的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法学统编教材《刑法学》及《中国刑法学》,都只在“量刑的情节’里论及酌定情节。 2、酌定情节是法定情节的对称。即:酌定情节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节,而法定情节仅仅是指刑法具体规定的可以或者应当从重、加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  相似文献   

2.
酌定量刑情节范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酌定量刑情节是指不是由法律明文规定,而是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量刑时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酌定量刑情节范围的题中之义是:在众多的刑法情节中,酌定量刑情节包括哪些内容?哪些酌定量刑情节应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由于理论界对此问题有具体、系统的论析,本文试就此题作一探讨。一、酌定量刑情节范围的分别考察我国刑法理论界在论及酌定量刑情节范围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许霆案中酌定减轻处罚情节适用问题引发的一些思考,检讨了我国刑法中酌定量刑情节适用的法律依据及其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提出应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修正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存在的法律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刑法酌定量刑情节适用的法律依据提出了修改意见,最后简略探讨了酌定情节减轻适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试论酌定量刑情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刑情节,一般可分为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法定量刑情节,由于法律规定的明确性,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较易把握。然而,何为酌定量刑情节,它包括哪些内容,与法定量刑情节的关系如何,酌定量刑情节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量刑,酌定量刑情节能否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哪些酌定量刑情节应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由于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理论界又缺乏统一的认识,百接影响着其认定和适用,给准确量刑带来不便,很有研究之必要。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定共同探讨。一、酌定量刑情节的概念何为酌定量刑情节?刑法没有具体规定,理…  相似文献   

5.
简述酌定减轻情节的性质和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酌定减轻情节的性质和适用岳龙海李长龙依据修改后的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关于“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之规定,说明我国立法机关在修改刑法时仍肯定和继续了酌定情节这...  相似文献   

6.
房清侠 《河北法学》2001,19(4):38-41
刑法理论工作者不能不考虑立法是否适当,就加以全力地维护;也不能因为某个问题成为一条刑法规范,就给予肯定;更不能因为刑法对某个问题的冷落,就予以顺应。顺着这一思路,笔者反思了刑法中的酌定情节。我们认为,对于酌定情节,法律规定不规定是一回事,法律应当不应当规定又是另外一回事。刑法酌定情节的几近空白,并不必然意味着立法的正确与合理,恰恰相反,酌定情节应当而且必须全面法定化,以适应刑事法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的适用是死刑司法控制的一条重要而又现实的路径.充分发挥酌定量刑情节在限制死刑适用中的功效,首先,应强化“少杀、慎杀”观念、培育“宽容”观念、淡化“报应”观念和确立“重视酌定量刑情节”的观念.其次,要完善刑法关于量刑根据的规定和实现部分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再次,要尽快出台典型死罪的死刑适用指导意见和积极推行死刑案例指导制度.最后,要健全死刑案件缠诉、闹访的防控机制以及完善死刑案件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情节是量刑的基本依据之一。我们通常以法律有无明文规定为标准,将量刑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法定情节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决定犯罪分子处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节。酌定情节是指法律虽无明文规定,但对量刑和决定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有一定意义,由审判机关灵活掌握的情节。酌定情节是量刑必须考虑的情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量刑情节,指法律规定的定罪事实以外的,与犯罪行为或犯罪人有关的,体现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程度,因而在决定处刑从宽、从严或者免除处罚时必须予以考虑的各种具体事实情况。①以量刑情节是否由刑法明确具体规定为标准,可将其分为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法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情况,既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各种犯罪共同适用的情节,也包括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适用的情节。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立法精神、司法解释和审判实践经验,在量刑时也应当考虑的情况。②…  相似文献   

10.
从宽处罚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我国刑法规定了从宽处罚的具体情节和方式,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完善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量刑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界定法定从宽情节和酌定从宽情节,将法定从宽情节"合理化"、酌定从宽情节"法定化"等措施,完善我国刑法从宽处罚的有关规定,促进从宽处罚适用进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一、酌定情节在量刑中的重要性我国刑法采用的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给刑罚规定了一定的幅度,审判人员视量刑情节决定刑罚。在刑法理论上,量刑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法定情节就是刑事法律明文规定的对犯罪分子加重、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法定情节是量刑的重要根据。由于法定情节有明文规定,量刑较易掌握。可是,案件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人民法院适用刑罚的时候,除了对具有法定量刑情节的罪犯应当依法区别轻  相似文献   

12.
酌定,斟酌决定的意思,亦即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决定依据。顾名思义,酌定量刑情节是指法律没有作明确而具体规定的量刑情节、正因为法律对这种情节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不少问题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使难免产生意见分歧。从理论上说明、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充分发挥酌定量刑情节在实际裁量刑罚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虽未直接规定“初犯”,但这一概念常作为酌定从轻处罚情节规定于司法解释中。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失效)即将初犯明确规定为刑罚裁量情节。  相似文献   

14.
量刑情节是刑法中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在司法实践中,量刑情节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量刑情节影响着定罪、量刑和行刑等各个环节,也体现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讨论了什么是量刑和什么是情节,对量刑和情节进行了分别叙述和综合叙述.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阐释了法定情节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刑法对法定情节的具体规定,法定情节的种类,讨论法定情节的适用.具体阐述了法律对酌定情节的规定,我国法律所规定的酌定情节的种类,讨论酌定情节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虽然初犯情节作为刑罚的酌定考量因素已经为司法实践所普遍接受,但是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中仍然没有关于初犯概念的明确规定。在具体适用初犯情节时,司法工作人员往往凭借主观理解认定,导致初犯概念出现了时间上或地域上的差异,使法律的统一性和司法的权威性遭到质疑。为了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有必要在刑事立法中明确初犯概念。在综合考虑刑法思想对待初犯的态度,以及国民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的对初犯认知的基础上,应合理设计初犯在刑法体系中的位置,对初犯的定罪量刑作出适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论法官量刑时应重视酌定量刑情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酌定量刑情节?目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对其内容、形式和功能予以概括性或列举性规定的,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或立法精神,在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依具体情况决定刑罚轻重或免除刑罚的主客观事实情况。酌定量刑情节与法定量刑情节一样,都是量刑情节这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  相似文献   

17.
论酌定减轻处罚情节的法定化卢勤忠我国刑法第59条第2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是我国刑法中的酌定减轻处罚规定。由...  相似文献   

18.
酌定不起诉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情节轻微不等于轻罪,它既是依照刑法规定免除刑罚的前提条件,又是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前提条件。在具备酌定不起诉条件时,应大胆使用不起诉决定,在青少年犯罪场合,酌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更应放宽。  相似文献   

19.
事后防止实际损害结果发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量刑情节 ,但由于现行刑法只将其作为酌定情节对待 ,实际执行中随意性很大 ,既影响了执法的平衡 ,也不利于鼓励犯罪行为人中途自动退出犯罪。因此 ,作者建议将事后防止实际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由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20.
酌定量刑情节主要包括犯罪动机、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被告人平时表现及有无悔罪态度、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情况及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被害人近亲属谅解等。根据刑法谦抑性和刑罚个别化原则,酌定量刑情节在限制死刑的适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