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因素,分析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首先要研究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这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快上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加快城镇化、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等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劳动者整体上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重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严重的分配不公应该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要改变严重的分配不公状况必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政府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既要重视第二次分配,更要重视第一次分配;政府既要确保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增加,又要重视调节过高收入。  相似文献   

3.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毳 《学理论》2010,(29):48-4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同时,居民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而且越来越大。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迫切需要我们改革目前的收入分配政策,不仅要通过经济发展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更应该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于以上问题,分成三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对如何完善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加大改革力度,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紧迫要求。其主要措施是:加大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力度,为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优化的社会政治环境;完善经济体制、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5.
对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个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有关数据对改革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情况作了分析 ;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社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笔者就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5)
在转型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将引发多方面的社会风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以化解社会风险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节制资本,提高劳动者报酬;营造公正的发展环境;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高琴琴 《学理论》2012,(14):149-150
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正式步入中等收入行列,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开始凸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针对我国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问题进行可能性和实质分析如下: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体制;改善民生;构建创新体系;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约经营道路;实施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8.
自十六大以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主体思想已经提出,即人们熟知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中前三者被简要地称为提低,扩中,调高。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提低和调高都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手段,但扩中则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等收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结构指标,既有地域的差异,又有相互的可比性。造成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偏低的原因很多,后果严重。提高中等收入水平和人群比重,既要注重市场在初次分配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强调政府在再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2,(12):10-11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中国9个省、2200名55岁以上老年人的微观调查数据,主要检验了收入水平、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险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Ordered 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城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对农村老年人而言,收入的作用不明显,而收入差距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心理健康和城乡老年人幸福感呈高度的正相关,记忆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身体健康因素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费医疗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分别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体上,城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东部老年人幸福感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因此,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协调城乡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田杨群 《理论导刊》2012,(11):16-19,27
按照世界银行最新的收入划分标准,我国年人均GDP已达到中等收入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两种可能性:既有可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也面临着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措施,为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提供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方欣 《理论导刊》2004,(1):19-21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表现为典型的金字塔型,要构筑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新格局,必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中等收入者的标准不能用基尼系数或收入五等分法来确定。近期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标准应为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至4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路径是在发展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使他们成为中等收入者。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稳定地提高,但是在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一个问题显现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将客户经理作为银行与客户联系的纽带,虽然能够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但也会使银行面临双重委托代理风险。本文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理论,结合银行经营特征,对如何利用客户经理激励机制设计规避银行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风险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应从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相结合的角度来设计客户经理激励机制,并具体阐述了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激励机制中各种具体激励措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转移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表明:首先,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以及城乡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其次,产业结构变动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会随着现代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而扩大;再次,收入差距也会随着劳动力在两大产业部门间的转移先扩大后缩小,即呈现出倒U形变动趋势;最后,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以避免收入差距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它具有的含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认同了财产性收入是构成了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财富积累的增加,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其  相似文献   

18.
许多实证分析表明,经理持股比例与公司的业绩成非线性关系,经理持股比例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公司业绩水平的提高。确定经理持股合理比例的方法比较多,但要准确地确定经理持股的合理比例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出经理的合理收入,以及股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并计算出股权收入;然后用经理的股权收入除以公司前几年的平均分红率,并计算出经理合理持股的数量;最后再用经理合理持股的数量计算出经理持股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现象日益显著,为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11月份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改善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具体要形成如下六个方面的收入分配格局:一是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二是形成政府调节和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三是一体化发展导向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四是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收入分配秩序格局;五是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六是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