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下求索1897年农历正月初一,王枕心出生于江西省永修县。1913年7月,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发动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召集旧部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国民党人从失败中振作起来,集结在中华革命党的旗帜下,投入新的战斗。王枕心1915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只是一个几百人的秘密组织,远不能担当巩固共和的重任,孙中山决定再次改组。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给孙中山极大启示,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王枕心1918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部读书。1922年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华革命党是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创建的。80年代以后,方有论著指出孙中山在1910年改中国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的事实。因记述简略,未引起广泛注意。中华革命党究竟起源于何时?它的发展演变状况怎样?摸清这些问题,对进一步了解孙...  相似文献   

3.
于晶娜 《长白学刊》2000,2(2):84-87
第三党是现今中国农工民主党几个前身组织的通称或别名。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后,谭平山、邓初民等在上海组建中华革命党,1928年3月,谭平山起草了《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提出了平民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华革命党及其纲领 一、中华革命党产生的经过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惨遭捕杀,各地的国民党左派党部全被捣毁,为挽救革命而发动的八一南昌起义又告失败,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革命阵营亦有了分化。  相似文献   

5.
《前进论坛》2013,(7):60-61
江西省是农工党(包括其前身)最早建立组织的省份之一。早在1928年,江西就建立"中华革命党"江西省筹备委员会。1928年后,中华革命党江西省筹备委员会组织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开展反对AB团、反对复古读经斗争。1930年9月,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江西干部会。1931年,邓演达被害后,江西组织陷于停顿。1933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江西省地方组织派成员参加"福建  相似文献   

6.
吕莹莹 《春秋》2011,(4):21-23
吕子人(1885—1959)又名吕建同.山东即墨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加人中华革命党.陆军大学毕业。曾参与反清、讨袁、北伐等诸多战役,历任齐鲁北伐大队大队长、陆军第三十九混成旅第三团团长、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队长、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二师师长、  相似文献   

7.
张曙时(1884-1971)江苏睢宁人。曾就读于睢宁高等学堂。1906年秋,他东渡日本留学,于次年春回国。他先后在南京两江师范学校、法政学堂攻读法律。1909年,受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张曙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筹备处秘书。1912年入南京法政大学继续读书,毕业后任邳县法院推事,参加“反袁护法”斗争。1914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联军,任总司令部秘书,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任中华革命党南京支部长,1921年底任南京建业大学校长,后兼国民党南京支部长,负责南京国民党党务工作。1924年1月,张曙时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  相似文献   

8.
邱绍尹 《春秋》2011,(5):32-34
邱丕振是我的七兄,1885年农历七月初八生于掖县大珍珠村。他既是我的兄长,也是引导我参加辛亥革命的良师。他是同盟会员,又由孙中山直接介绍参加了中华革命党。不幸,1914年秋被袁世凯杀害于济南,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9.
傅柏翠1896年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乡的一个地主家庭。1914年东渡扶桑,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在东京曾受孙中山接见,并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毕业回国后,担任中国国民党上杭县党部常委、秘书。曾发动工农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分子。蒋介石背叛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革命政党,诞生于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低潮时期,酝酿建党则可追溯于“四一二”反革命叛变之后,1928年起在上海以“中华革命党”的名义开展活动。这是农工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农工党的正式成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强 《探索与争鸣》2011,(11):38-43
武昌起义后,章太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风靡于世。孙中山对章太炎的口号提出严厉批评。章、孙在口号问题上的分歧在于革命党是不是政党。章太炎认为革命党与政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辛亥革命时期所有的革命党属于结社而非政党,应当消弭。孙中山迫于压力,一度承认同盟会为结社并在事实上将同盟会由革命党改为政党,但是此后仍然坚持同盟会即政党,并对章太炎进行批判。章太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反映了有识之士在中国政治近代转型期的呼吁,消弭党建思想是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侯霭云中国民主党派从形成到发展,从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经历了几十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亲切的关怀和帮助。民主党派产生于1928年春,以中华革命党成立为...  相似文献   

13.
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政党思想是他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盟会时期,是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在国民党时期,是议会政党政治思想;在中华革命党时期,是重申民权主义,提出以党治国的理论,并强调恢复革命精神和党的集中统一以及武装斗争;而在中国国民党时期,则重新把民族主义纳入党的纲领,提出新三民主义.在这一整个历史过程中,由他首创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多次进行改组的过程中,他的政党思想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不断调整、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宋文博 《前沿》2014,(23):18-19
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先是对革命党北伐实施武装干涉,未能得逞后,又转而支持革命党,但附加危害中国主权的条件,因而遭到革命党的拒绝,并对日本的武装干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其放弃干涉政策。针对其支持革命党北伐的有利政策,革命党进行了利用,以促进革命的发展,但以不损害中国主权为前提。从辛亥革命时期日本与革命派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革命党北伐,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对中国进行侵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就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5.
忧国忧民的陈潜夫先生□洪玉贵陈潜夫(1894.9.4——1950.12.1),四川省乐山市中区平兴乡陈坝村人,著名爱国知识分子。1915年,青年时代的陈潜夫与郭沫若同赴日本留学,就读早稻田大学。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孙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后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中共与中国第三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党是我国民主党派中成立较早,并且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政党。它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四个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三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坚持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的反动统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另一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与革命党确实有诸多不同,但是在理解革命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时,仅仅关注两者之间的区别显然是不全面的,本文从对经济工作的关注、与群众的关系、对创新的强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继承、发展在革命党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所谓国民党各派系势力,系指以旧国民党人士为骨干与孙文等人的中华革命党保持一定的协作而又各自独立活动的各派系。国民党势力与五四运动的关系问题,是五四运动史研究上的一大空白。虽然有关五四运动的著述很多,但均未讲明这个问题。此外,在护法运动史的研究中,一般是以对护法的态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以往的辛亥革命史及孙中山传记多确认为1895年11月孙中山等从香港抵神户,受日本报纸报道启示而自命“革命党”。本文经考证,认定上说不确。孙中山等以“革命党”自命始于1895年底至1896年底逗留日本期间。  相似文献   

20.
《突击》与《灯塔》的创办(下)《突击》与《灯塔》在宣传中华革命党的理论,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各派系的反动罪行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例如,在署名为束薪的《革命与民众》一文中,作者指出:现代革命就是开明无私的领导者与同样具有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更有人情味的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