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戈 《学习月刊》2011,(24):112-113
人格与人格教育是西方学术界最为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也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潮流.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着人格教育的实践.寻求着人格教育的最佳途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格教育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在心理学领域提“人格”,在德育领域长期却是“知性德育”。  相似文献   

2.
慕秋霞 《世纪桥》2010,(15):78-78,94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都非常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素质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人格教育也日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需要人格教育,教育需要培养人格,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己成为学校面向未来社会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曾盛聪 《探索》2006,3(3):134-137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公民人格必然是“公民”的普适性内涵与文化国情的耦合,表现为主体性人格与社会性人格、律法性人格与道德性人格、自由性人格与一元性人格的辩证统一。基于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教育应确立主体性精神、社会公共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的教育价值目标。公民人格的确立一方面依赖于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又仰仗于认知导向与价值建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体“合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格教育是学校对学生实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只有构建起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长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5.
甘琳琳 《山西青年》2022,(17):175-177
人格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对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有效保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式的课程目标与考核标准,健康人格培育方案和实施过程,可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宇 《世纪桥》2014,(7):29-30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当下大学教育中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而人格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从人格和人格教育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德育人文关怀要在人格教育中得以实现,要求人格教育要以人为目的,满足个体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取向,通过培养人的德性人格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人格教育充分体现德育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核心理念,才能符合德育人文关怀的人学范式,才能在实践层面引导人们明察善恶是非,追求至善至美,塑造德性人格。  相似文献   

8.
刘禹彤 《世纪桥》2011,(15):101-102
道德人格是人格的道德性方面的规定,是个人的禀赋与后天的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内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养成需要在高校教育中树立人格教育的理念,需要大学生群体有培养健全人格的自觉和反思,需要高校教师自觉承担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既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又是人格教育,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审美心理误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教育中促使大学生形成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其能在智、体、美多方面赶超人类,同时知识以数据、算法等形式加以呈现,知识的认知和获取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向,这对传统教育是个巨大挑战。文章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新内涵,认为全人格教育将是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人格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全人格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和体现教育终极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法治人格是必须具备的。为了增强大学生法治人格教育与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当前大学生法治人格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既要符合时代要求、面向现代化,又要面向未来.故大学人格教育要重视包括责任人格、知识人格、主体人格、创新人格、和谐人格等在内的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法治人格是必须具备的.为了增强大学生法治人格教育与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当前大学生法治人格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孔子的理想化教育中 ,人才、人格、人文三者是不可偏废的。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既有知识技能 ,又有崇高品德。人才教育的目标是用之于外 ,人格教育的目标则是成之于内。前者为用 (安身 ) ,后者为体 (立命 ) ,二者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根。而人才与人格皆有基础时 ,还须“文之以礼乐”,即进行人文教育。孔子的这一思想 ,对于当前教育体制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无疑具有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范洁 《学习月刊》2010,(22):98-98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吸收传统人格教育的有益经验.从现代意义上加以诠释.就能使其成为现代自我人格塑造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吸收传统人格教育的有益经验,从现代意义上加以诠释,就能使其成为现代自我人格塑造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7.
培育公民现代人格,要求全社会重视“做人”的教育和要求,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和大众的道德情操;从领导干部这个重要群体抓起,塑造公民高尚人格;完善相关制度,为培育公民现代人格打造优良的制度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人格资源,培育健康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实现公民现代人格的构建;完善学校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加强人格的自我塑造和终身陶冶,提升生命境界和人格情致。  相似文献   

18.
马芳 《世纪桥》2010,(9):148-149
文学鉴赏课本质上是一种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以丰富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提炼了在高校从事文学鉴赏课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技能成人与精神成人的两条腿走路,是我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前提。针对当前大学生精神成人面临的心理困境,高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将精神成人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加大人格教育力度、社会实践平台的搭建以及开发隐性教育资源等方面构建富有成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20.
夏涛 《世纪桥》2008,(12):75-76
对先秦儒家美育精神的主要内核即儒家乐教思想作了一番本质性还原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美育精神与当代审美教育理念之间的一种古今通变的内在一致性,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在感性与理性协调的人格自我完满和主体间关系协调的社会秩序构建之中发掘先秦儒家乐教美育精神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