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 《党史纵览》2023,(7):28-30
<正>第五章:捐资助学为希望插上翅膀梦想从这里开始在迪庆州维西县康普乡念里米村的村民活动室中,供奉着一个用红布包裹起来的方形盒子。盒子里装的东西虽然不是什么金银财宝,但却被村里人视为珍宝,大家说它会给村里带来吉祥和福气。被小心收藏在盒子里的东西是一块金丝楠木做的牌匾,上面刻着“武警希望小学”几个字,是武警部队原政治委员喻林祥上将的墨宝。  相似文献   

2.
孙国 《党史纵览》2023,(1):30-33
<正>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生活在这片神圣雪域的有藏、纳西、傈僳、彝、回、苗等26个民族,各民族在这里同生共荣,与大自然组成了一个和谐世界。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在这块土地上,有澄净的蓝天、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森林环绕的碧绿湖泊、金碧辉煌的藏传佛教庙宇……那么,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多年来,其神秘绝美一直吸引着人们探究去追寻。  相似文献   

3.
孙国 《党史纵览》2023,(2):31-34
<正>争取噶丹·松赞林寺的支持红二、六军团进驻中甸县城,引起了位于城郊的噶丹·松赞林寺的恐慌。经过几天的观察,见红军军纪严明,噶丹·松赞林寺的掌教八大老僧决定派代表进城与红军谈判。当时任村长的夏那古瓦懂汉语,办事协调能力很强,在附近僧俗中颇有威信,自然成了与红军接触的第一人选。不久,他带着阿古吕等人,代表噶丹·松赞林寺进城主动求见贺龙。  相似文献   

4.
孙国 《党史纵览》2023,(4):23-25
<正>再访噶丹·松赞林寺站在中甸佛屏山巅上,噶丹·松赞林寺一览无余,在清晨淡淡的雾霭中,这座宏大的寺庙显得更加神秘威严。率部进军中甸前,四十二师师长廖运周查看了相关资料,知道噶丹·松赞林寺属清朝皇帝和五世达赖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是云南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674年,五世达赖奏请清朝康熙皇帝批准后亲自选址指导修建该寺,并赐寺名“噶丹·松赞林寺”。全寺依山势层叠而上,金碧辉煌、气派非凡,因其外观布局酷似布达拉宫,所以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噶丹·松赞林寺建成后,成为本地区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机构。  相似文献   

5.
6.
7.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用亲切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和奋斗历程.他采访了许多革命者,在他们身上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巨大而独特的精神力量,并将这种力量喻为耀眼的红星,断言中国共产党必将取得胜利.红星汇聚了中国共产党的忠贞信仰,汇聚了中国革命的磅礴伟力,汇聚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坚强意志,以燎原之势,从大西北照向全中国,从战火纷飞迈向和平年代,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古老的陇原大地,在红星照耀下,于黑暗中迎来光明,于沉睡中觉醒,汲取了革命精神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矢志不渝、奋勇前进,继续传承着不朽的革命精神,续写着更加辉煌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1937年10月,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了一本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书,书名叫《红星照耀中国》。仅仅一个月后,这本书就发行到了第五版,后又多次被多家出版社重印和翻印,从中国走向世界,拥有了亿万读者,成为当时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通俗读物。埃德加·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1930年,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1,(10)
正湘鄂赣苏区是在秋收起义的基础上,经过平江起义,在红五军帮助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湘鄂赣苏区与罗霄山脉南段的湘赣苏区相配合,南与赣南闽西苏区、北与鄂豫皖苏区、东与闽浙赣苏区(又称赣东北苏区)、西与湘鄂西苏区相呼应,成为影响全国的六大苏区之一。中共在湘鄂赣苏区执政的实践,丰富了地域特色的党史、军史和苏区史。湘鄂赣苏区以长达10年的艰苦斗争经历,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以及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1936年6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进入陕甘宁边区,他带着对红军和革命政权的许多疑问,想要"揭秘"所谓"赤匪"的真相。他是第一个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事实吹散了斯诺心中的疑团,真相征服了这位执着的记者,他为英美报纸写了一系列的通讯报道,轰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机关报《红星》在江西瑞金创刊,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任主编.从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至1935年8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和险峻形势下,《红星》报出刊"长征专号"31期,准确及时地发布和传达党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重要指示、谋略决策、战斗指令,宣传、弘扬党的方针路线、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夏,埃德加·斯诺陕甘宁苏区之行,及其《红星照耀中国》所创造的传奇,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有人说:“伟人背后,必有默默无闻,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海伦·福斯特就是这样一位站在斯诺身后的伟大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为她取笔名尼姆·韦尔斯),1907年9月21日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律师家庭。1931年到中国上海,在美国总领事馆当秘书。  相似文献   

13.
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根据地大都位于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需要从自然生态系统和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获取给养、兵源。同时,良好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也构成军事地理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充当掩护执政系统的屏障和进攻敌人的隐蔽阵地。因此,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生态系统与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有共生互惠的一面。此外,两者之间也有制衡和约束的一面,这是系统演化和发展中的辩证关系,具体说包括自然约束和社会约束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宏篇巨著里竟然觅不见当时在党和红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王稼祥的踪影,这是事出有因的。  相似文献   

15.
1.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之前,国内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发起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称为:"共产党".最初的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等.  相似文献   

16.
1.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之前,国内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发起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称为:“共产党”。最初的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等。 2.第一个党的宣言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个宣言。《宣言》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后来起草一大党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2):65-65
老一辈的中共高层政要、共和国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怎样面对和教育子女的?这在大众心中是个神秘而好奇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会想象,执掌政权的中共老一辈过的是何种的名门贵族生活,他们的子女又是怎样的“高门子弟”。其实,真实的情况和这些想象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出版4个月后,由上海秘密出版机构——复社翻译成中文,并改名为《西行漫记》,于1938年2月出版。当时上海华界虽已被日军占领,但各界爱国人士不屈不挠,在租界内有一个文化界人士参与的“星二座谈会”,经常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地下室餐厅聚会,讨论抗日宣传问题。胡愈之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西行漫记》一书,提出翻译出版问题,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  相似文献   

19.
李虹 《世纪风采》2007,(4):27-28
提起名扬全球的畅销书《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知道,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183;斯诺作为当时第一个秘密寻访苏区的外国记者,深入陕北办区采访之后,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领袖人物,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多达几十人,为中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真实及时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产生了广泛、久远的影响。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这部宏篇巨著里竟然觅不见当时在党和红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王稼祥的踪影。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事出有因的。这得从王稼祥在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的祝捷大会上负伤的事情说起。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7,(8):12-13
进军井冈山韩伟领路 陈浩、宛希先首战茶陵获胜 毛泽东指示宛希先在士兵中发展党员。 在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在安源时,安源煤矿的王兴亚曾对他说:“万一攻打长沙失利,我们怎么应变时,提出兵进井冈山。”自收到汪泽楷来信后,毛泽东曾指示前委召开会议,又经过一番争论,前委书记毛泽东决定执行江西省委指示,准备带领队伍进军井冈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