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政坛》2023,(8):10-12
<正>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救助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求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喜堂 《中国民政》2023,(22):18-19
<正>《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书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贯穿着对民政工作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对民政工作发展经验的科学把握和对民政工作发展未来的科学谋划。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0,(19)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民生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为改革完善民生兜底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明确了路径。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要适应新时代民生保障新形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救助制度、救助标准、救助内容、救助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更好地彰显民政部门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5.
<正>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兜底性制度安排,也是基本民生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好  相似文献   

6.
高攀 《中国民政》2024,(5):24-25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这对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格外关心弱势群体。中央《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对社会救助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提供了基本遵循。一、聚焦完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中央《意见》下发后,林铎书记作出批示并专程到省民政厅调研,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社会救助政策托底和改革,及时完善救助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增强民生兜底保障功能,需要从加快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健全专项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诸多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是一张兜住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的“安全网”。李克强总理强调,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做好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由于国力所限,我们基本保障的标准还是低水平的,总会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灾等陷入生活窘境,需要救助。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0.
怀化地处湖南西部,位于湘、鄂、桂、黔、渝五省市周边区域中心。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向大西南地区过渡地带典型的后发展区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群众要求也十分迫切。为进一步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们通过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得出了关键要增强“三种力量”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正>保障民生,关键是要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牢底线。我们要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在现代社会发挥着维护国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革,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走在前列”。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列过程中,要关注重点人群就业情况,对就业困难人群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适宜的就业帮扶政策,切实兜牢就业帮扶底线,千方百计稳住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在夯实民生保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民  相似文献   

14.
正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现就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运用“互联网+”技术,统一规划建设救助信息系统,依托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博山e救助”微信小程序,打造“博通办”社会救助品牌,实现社会救助指尖申办、一网通办……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民政局加快推进服务转型升级,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织牢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为救助对象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周恒新 《群众》2022,(10):11-1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用“六个显著提升”描绘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统筹民生保障政策,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助在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为新时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在社会救助制度转型发展过程中,各地民政部门在开展信息化核对、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实现民生“五有”目标——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无疑使城乡困难群众的民生获得进一步的保障。因此,尽快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正>辽宁省民政厅中共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乡村振兴局文件辽民发〔2023〕7号各市民政局、党委农办、财政局、乡村振兴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财政金融局: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民发〔2022〕 83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现就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