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包庚 《探索》2023,(5):163-176
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论断的提出,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其时代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总开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物质保障、精神动力、文化支持和生态环境支持。“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对中国近现代以来思想文化变革的深刻总结,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着方法与动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根本保障。“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需要和发展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类情怀,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和平立场、外交智慧、价值原则和生态智慧。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逻辑,有利于在世界文明版图中找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为其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繁荣、文明进步的重要路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进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和方向。本文通过讨论文化润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从中华民族的关系和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方面研究新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表现及特征,探寻其文明建设的更多可能发展路径,能够进一步推进新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相似文献   

3.
范洪根 《唯实》2023,(10):37-40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为新征程上江苏“应该干什么、怎样干得更好”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期间,亲临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逻辑向度。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承载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积淀,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建设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实践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理论经验。从价值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维度深化了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维度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在世界维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践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构建五大文明为一体的发展结构,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各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5.
吴汉全  刘宏伟 《新视野》2023,(5):41-47+98
李大钊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终生以救国救民、民族复兴为己任。他在中西文明的比较中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规律,自信中华民族能够对人类“作出第二次大贡献”。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主张借鉴和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并身体力行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术研究,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有益探索。李大钊是五四时期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先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早期思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其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长出,又归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继承中创造中华文明“新的历史形态”,是具有高度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对中华文明的新创制,是中华文明传统在当代推陈出新的文明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礼敬人类文明中创造,在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生成,蕴含深刻的人类社会立场,彰显破解人类现代化之问的时代智慧,具有转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志气、骨气、底气。在继承与礼敬之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基本进路,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原则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海英 《前线》2023,(11):30-32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北京市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近年来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树牢“崇文争先”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拓展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东城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张伟军  蒋锐 《探索》2024,(1):129-14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紧迫的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内在地包含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在文化建设方面实现了从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到文化强国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文化战略,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为保障,综合施策,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要秉持开放包容,以坚持文化开放为动力,海纳百川,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性。要坚持守正创新,以“两个结合”为重点,推陈出新,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长期、系统、艰巨的文化工程,需要持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从中国现实出发,以古今中西哲学思想为理论视野来阐释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在本体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概念和方法梳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理基础;在认识论上,通过比较和联系马克思哲学及中国哲学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强调特殊的中国特色和普遍的世界意义之统一,并阐明中国从自身的现实出发积极占有现代性成果同时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中国道路,在文明类型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在方法论上,用富有时代内涵和思想力量的“第二个结合”阐释构建时代新文化的行动指南,探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联系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3,(19):64-64
每年在贵阳举行的国际生态文明论坛(前4届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会议"),分外引人注目。建设生态文明亟待国际合作。但几次全球气候峰会显示,"合作"的愿望不能说没有,"合作"的状况却令人堪忧。国际合作,呼唤现代文明转型的国际自觉和国际共识。这次论坛,要为形成国际共识做出新的努力。今天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以数百年前的一次深刻的文明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为基础。文艺复兴"以人为本",把人从神的束缚中、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解放无疑创造了人类的辉煌成就,但今天看来,这种解放似乎有些过头了;这种文明转型,已"转"不动了。有两大问题突显:一是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以工业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领导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内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阐明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与方向,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将之置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中予以把握,不断激发全体人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化伴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产生,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反思西方现代化进程,其发展和扩张具有极大的破坏潜能,主要表现为制度危机、精神危机、全球危机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宏大眼光,打破了西方单向度的叙事模式,为多元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的路径选择,在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自觉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陈向阳 《前线》2022,(6):17-20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提出、提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等“五大要素”、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五个统筹”共同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列入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具有原创性、总体性、先进性特征,实现了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与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论视角进行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结构、严谨逻辑层次、严格主线遵循的科学思想体系,并由此呈现出清晰而显著的超越逻辑。在文化形态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并阐释“第二个结合”的论断,呈现出以动态发展超越静态固化的必然逻辑。在文化本质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三个最”“日用而不觉”的论断,呈现出以自由标识超越教化工具的必然逻辑。在文化领导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的论断,呈现出以政党推动超越无序发展的必然逻辑。在文化交往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呈现出以交流互鉴超越冲突隔阂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社区建设已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这条道路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性实践,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展现。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9.
耿步健 《探索》2023,(1):14-2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是在审思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中提出的,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科学贯彻“两山论”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问题导向与战略目标引领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相结合、生态底线思维与历史主动精神相辉映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颜利 《探索》2024,(1):1-12+16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精华与实践总结,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厚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其价值观、主体观、创新观、问题观、系统观和天下观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邃光辉。坚持人民至上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的价值观,即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由人民评判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实践相互影响的实践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积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不断深化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的系统性策略。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胸怀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进不同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世界大同观与天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