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街头官僚到街头领导: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官僚尤其是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一直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但是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仅从一般意义上探讨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官僚制理论、政策执行理论、职业化途径、政治学理论等都未能对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及其相对应的责任问题进行全面的解释.本文认为,可以运用领导理论来分析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和责任.文章构建了一个街头领导模型.根据模型,可以把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行为分为过程型自由裁量和结果型自由裁量两个维度,进而区分出自由裁量权的四种不同类型,清晰的划分为控权思路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层公务员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行使自由裁量权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本身存在缺陷,二是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健全,三是基层公务员自身素质不高。要确保基层公务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提高政策执行效果,需提高政策质量,进一步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提高基层公务员素质。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目标是通过政策的执行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政策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能否合理使用,关系到政策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可能会出现偏差即滥用权力的现象,导致目标背离。对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配置和有力控制,从而避免权力的滥用导致政策的失效就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中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由于公共政策的普遍性与具体执行环境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使得执行机关必须行使自由裁量权 ,根据具体执行环境作出适当的政策调整。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是必然的 ,但如果缺乏对自由裁量权有效的制度约束 ,就会导致政策执行的扭曲 ,政策目标无法实现。为保证宏观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执行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基层政府在我国精准扶贫中扮演着政策执行的重要角色。通过对17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政府在执行扶贫政策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共谋""备考""规避"等执行样态,这本质上反映的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和"压力型体制"环境下的一种"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的权力运作方式。在压力型科层体制下,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往往使基层政府嵌入三种关系之中:压力型体制与科层制的关系,目标责任与资源匮乏的关系,参与式扶贫与政府主导型扶贫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的存在使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科层制和参与式扶贫的胶结状态下寻求政策执行的策略,并塑造着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样态。  相似文献   

6.
官员向下表态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匹配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空白之一,向下表态是官员在科层体系中分配政策执行权力的方式。官员向下表态可引发四种公共政策执行模式:基于政策资源的行政性执行、基于行政强制力的政治性执行、基于地方情境的协商性执行和基于社会网络的权宜性执行。行政性执行主观性强,容易产生公共资源浪费;政治性执行缺乏权力监督,容易造成执行偏差;协商性执行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引发政策执行的“次优绩效”;权宜性执行滋生形式主义,容易引发基层“空转”。在政策精确化、社会智能化和行政责任化的背景下,官员向下表态时,应提升表态清晰度,避免模糊表态,提升表态能力,克服表态失灵,提高表态责任,摒弃避责心态。  相似文献   

7.
地方官员在一些惠农政策执行中往往热衷于投入重金打造亮点工程。X区的新农村建设经历了从面上推进到亮点工程的转变过程,为我们观察亮点工程的生成逻辑提供了一幅丰富的经验画面。X区的新农村建设经验表明,地方官员之所以倒向打造亮点工程在表象上体现为官员的政绩驱动,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制性的。在政策执行的体制环境变得愈加集权,地方官员面临的横向竞争加剧,向上释放政绩信号的压力促使地方官员放弃原来资源分配较为均衡的面上推进战略,转而采用资源高度集中投入但能够向上发出更加明亮政绩信号的亮点工程打造战略。X区的经验表明,打造亮点工程可以作为一种社会动员技术而存在,但是由于集权型竞争体制的存在,又很容易导向政绩工程的泥潭。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果自由裁量权受到法律的过度控制,社会问题将难以解决。美国学者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在其《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中,提出了"回应型法"的概念,旨在放松法律规则对自由裁量权的束缚和限制。他们主张:为了回应变化着的现实世界,包括程序在内的法律形式主义能够被放弃。文章认为,这将必然导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因此,应在规则与自由裁量权之间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将"弱有所扶"上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目标。农村低保政策作为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作用和"安全阀"功能。剖析各地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发生的一系列偏离问题不难发现,根源在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决策体制,政府有时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忽视民意,村民被拒之于决策"门外"。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和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基层政府与村民充分的讨论、评议和协商,可以最大化限制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培育公民精神,打造协商共治的基层公共治理新格局,并为建立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纠偏机制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刑事自由裁量权,作为刑事司法审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社会对公平正义的需要与要求.刑事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及其负面效应在于:规则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决定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刑事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正确衡平法律价值冲突;刑事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刑罚的差异化需要;刑事自由裁量权有助于促进法律良性健康发展.而法官的个人因素、法律规定的明确程序、法院内外部的体制因素、社会舆论与民愤等则是影响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因素.正确行使刑事自由裁量权的途径有三:一是健全刑事自由裁量权的保障运行机制,二是健全刑事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制约机制,三是健全刑事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