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飞 《学理论》2012,(17):46-47
对于《资本论》的阅读有其很强的必要性,通过阅读《资本论》学习马克思的学习方法,在阅读前人的著作时要有自己的思考,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深刻阅读《资本论》的基础上,对《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进行把握.在时代的变化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既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又不能墨守成规地教条式发展,这也是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呕心沥血之作,可谓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是马克思全部思想高度糅合的理论结晶,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严密论证,深刻地证明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客观规律。由于《资本论》宽广的理论视界、丰厚的历史蕴含和鲜活的生命力量,其不仅在经济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解释和引领作用,而且在社会其他领域同样发挥着巨大导向作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自由解放事业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当代性,离不开对《资本论》的当代解读。当今社会的新发展使空间维度和空间问题凸显出来,这就需要以空间视角来解读《资本论》,发掘马克思思想中被遮蔽的空间维度。《资本论》中工业资本空间化的手段表现为资本占有空间和资本生产空间,这也是资本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一般空间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将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的时候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空间建构要与历史建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资本主要是作为"可感觉物"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对资本的"物质化"和"实体化"理解,它只抓住了资本的"躯体",而忽略了资本之为资本的"灵魂"——物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深入到历史的维度当中,既抓住了资本的"躯体"(物质内容),又抓住了资本的"灵魂"(形式规定),最终把握了资本作为"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物"的充满张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进而破解了"资本拜物教"之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由"自体"到"自反"的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了一条"超越资本"走向自由解放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5.
白蕾 《学理论》2012,(21):106-107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周期性规律、理论本质、产生根源等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断,以及对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解释,对于我们现时代如何认识和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论逻辑是指理论在实践推动下内在的演进过程,是理论自身发展进程的逻辑呈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经典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条路径形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7.
自从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资本就在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现代社会的进步基本上是在反对资本的过程中实现的。当前,全球化为资本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也为反对资本的斗争提供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资本主要是作为"可感觉物"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对资本的"物质化"和"实体化"理解,它只抓住了资本的"躯体",而忽略了资本之为资本的"灵魂"——物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深入到历史的维度当中,既抓住了资本的"躯体"(物质内容),又抓住了资本的"灵魂"(形式规定),最终把握了资本作为"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物"的充满张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进而破解了"资本拜物教"之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由"自体"到"自反"的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了一条"超越资本"走向自由解放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9.
林叶菲 《学理论》2014,(4):84-85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和完全成熟的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旨在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梳理揭露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这对深化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习近平秉持回应时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基本思路,坚持问题驱动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开放创新的原则,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种基础资源的有机统一,在回应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考察有其独特的理论视域。他将现代社会的存在特质置于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中去研究,将现代社会的生成逻辑置于"商品-资本"的理论嬗变中去阐释,将现代社会的发展内容置于现代经济运动中去考察,将现代社会的走向置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框架中去审视,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涂良川 《理论探讨》2022,(2):132-138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虽尚无人工智能,但其《资本论》的机器观却是我们正视人工智能时代、理解人工智能技术、预见人工智能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因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在逻辑上的同构性、在产生上的同源性、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从根本上必须置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逻辑中来把握。从人类实践逻辑、生产与生活需要来把握住机器的社会历史意义、批判机器异化、揭示机器文明的《资本论》机器观提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人工智能实现人类智能的可能及其意义、明晰人工智能对生产与生活的重构、把握人工智能对人工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社会历史效应并进行存在论追问。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超越技术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对立,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工智能观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资本论》是以对商品的分析为开篇的,而在作为《资本论》手稿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则是以"货币章"为开篇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之所以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既是因为商品概念是马克思《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端范畴,而对商品的分析亦是《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篇之章,也是因为"商品章"作为《资本论》的开篇之章所具有的"外部性",使得《资本论》的整体文本结构与文本逻辑得以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展开。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以及对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把内蕴于实践思维方式中的革命和批判的主旨进一步展示出来,大量地揭露了资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推毁自然生产力,造成工人在体力和智力上退化、土地资源枯竭的严重后果,并科学地阐明了这是由资本本性造成的,从而提出了人类要采取合理的生存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良性循环,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摆脱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狄琼琼  崔剑齐 《学理论》2013,(20):75-76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之一,对我国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先进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经典的理论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资本论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分配伦理思想研究透过哲学伦理思维提升对不断变化的分配现象进行深刻把握,《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含着丰厚的分配伦理思想,回归理论本源,探求分配伦理思想的理论内核时,必须追问三个前提问题,即何为"正义"批判、何为"分配正义"以及何为劳动价值论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责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是非历史的,而没有将其看成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一"历史的责难"并不是马克思最终的批判,且引起了极其严重的误解:把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混淆为历史主义。一切历史主义的基本结构就在于黑格尔历史概念的同时代性,这种同时代性被作为理论条件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结构。于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重新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的"历史"是以社会整体结构为基础的一个"没有主体或目的的过程",《资本论》构成了"真正的历史科学"。它所追求的完全不是理解作为历史的结果的社会的产生机制,而是理解这种结果即现存的现实社会产生社会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夲论》发表150周年。一位西方学者曾这样评价《资夲论》:“书有不同的命运,有的书它一问世就立即被遗忘,有的书起初取得了成功,但最终变成了历史文献。这部著作尽管发表很久了,它不但没有被遗忘,没有被埋葬,相反,今天它闻名于全世界,并比任何时候都更有生命力,这对于科学书籍是十分罕见的,未必能找到另外一本书,有如此令人羡慕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蕴含了特定的时代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共同进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直面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需要,剖析困扰当今国际社会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文明赤字、制度霸权等问题,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标志性成果,其他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对其作出了有益探索。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化解当下各种矛盾分歧,凝聚人类价值共识,为世界和平、发展、治理、文明和制度提供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张凯 《理论探索》2020,(1):44-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探求《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这可从思想政治的鲜明导向、理论宣传的强烈共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切要求和西方世界重读《资本论》等得到充分证明。新时代《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深层原因,除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认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规律外,主要在于《资本论》诠释背景的历史变迁、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诠释成果的论说叠加、诠释主题的崭新重大等原因。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主要内容就是回归原本的研究写作目的、基本的范畴和结论、根本的立场和方法、最权威的实践标准等。文本回归提出了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主体要求,如站稳价值立场、把牢科学原则和方法、聚焦时代问题、立足实践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