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明治时代,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的意识是日本精英的主流意识,存在宫中集体的"专制君主"与政府的"立宪君主"之间的对立,"立宪君主"占上风。近代日本建立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把天皇塑造为近代国家的象征,通过向民众灌输"忠君爱国"意识,培育出国家的奉献者,这一社会形态在日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也导致国民易于盲目服从,当国家出现方向性决策失误时,民众疯狂地为天皇所代表的国家献身,最终结局是国破家亡。  相似文献   

2.
关志国 《求索》2007,(11):141-143
黄老学认为“一”是万物的根本,相对于万物“一”具有优越的地位。在对“一”的深刻认识基础上,黄老学形成了“执一”政治观念。黄老学认为君主就是“一”的体现,“执一”是君主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执一”表现为以一应万的内涵,“执一”要求君主做到依法治国,“执一”的目的是实现天下的统一及各种政治集团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陈秀平  陈继雄 《前沿》2010,(20):28-3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先秦时期君民关系理论(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民本思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家从不同阶级、阶层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内容的君民关系理论,但都是提醒君主要重视民众,以民为根本,这些思想是当今"以民为本"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4.
建立君主垂拱而治、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是《孔子家语》的政治哲学内涵。其中既包括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的德法观,又涵盖"尊贤"的用人原则与"以民为本"的为政宗旨。这些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哲理,对我们当前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治主体表达权力意志,必然依托语言实体。语言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治理、民族复兴等议题发表了若干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以政治语言学的学科研究范式看待,表现出复归儒家传统经典与接续时代民众口语的两大鲜明特色。深入剖析习总书记治国理政语词的政治语言意图,有利于认清我党摈除语言"暴力美学"流毒,并从"辞章美学"阶段通达"义理哲学"阶段的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7)
厦门PX事件之后,"PX"成为全民敏感词,民众闻PX而色变。在PX事件中,部分地方政府往往以民众不懂科学而绕过民意上马项目,而民众则认为政府隐瞒项目忽视民意。PX项目作为公共决策,本应造就多赢的局面。要达成多赢就不能靠"压力政治"或"民粹政治"。因此,PX项目的决策应该是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中实现。  相似文献   

7.
治国方略 ,作为治理和建设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指导思想 ,应该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战略领域都应该涉及到 ,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形成严密的逻辑的关系。这不仅完全符合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治国思想 ,而且可以从中外传统治国思想“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以力治国、以智治国”中得到借鉴和印证。因此 ,我们治国的方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为三大支干的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8.
就精神蕴涵而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里确实有着某种程度的"契约"意义。首先,民本思想隐含着"民众是天下主人"、"君主权力来自民众的授予"的意义。其次,民本思想隐含着君民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否信守"民本"是中国古代评价一切王朝及其君主的最高法则。再次,民本思想隐含着相关的惩罚机制:君主如果不履行君民之间的"契约",就会因失信天下而被民众抛弃。因为畏惧民众的实际力量能够将其"易位",君主亦不得不收敛锋芒、慎用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李杰伟 《传承》2014,(7):42-43
《君主论》一书中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计谋得到诸多研究,但是书中也透露出马基雅维利深刻的重民思想,这与如今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不谋而合。研究《君主论》的重民思想,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以及强化以民为重的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君道政治思想,惜乎前人多不察。三代圣王之道是为船山心目中理想的君道典范,包括取天下以道、扶进人才、能安敢言者和从容调御几个方面。三代以下君主之治道当效法三代之王道,并因时损益和斟酌,君主之政治品格、知人之哲、用人之道、纳谏之道、辱大臣为辱国及立嫡与豫教并行等是为君主理政之道,即为君之道。王道在本质内容上仍然属于君道。王夫之之重视为君之道,一来在于他仍未走出"圣君贤相"之政治理想,二来是为将来社会提供治道之借鉴,"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而要实现依法治国,关键环节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进行治国理政。但应该承认,中国是一个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国家和民众都没有在法律规范下行使权力或维护权利的自觉意识,加之建国以来,我们长期主要是通过政治运动和大规模社会动员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问  相似文献   

12.
吕永祥 《传承》2011,(30):74-75,77
马基雅弗利身处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代前沿,以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他的政治思想扎根现实的内在需要。爱国者、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和实用主义者等多重身份角色的内在张力是研究他在《君主论》中在共和国体制和君主集权体制,政治目标的实现和道德价值的选择等方面作出理想向现实妥协的功利主义选择的学理路径。当意大利当时的政治社会土壤无法内生出他原生态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时,理论服务于现实的实用趋向也就为他的政治思想提供多元发散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既受久远的风俗、习惯的影响,也受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的影响,同时也受政治思想的作用,是风俗、习惯,与思想、决策者互动的结果。风俗、习惯带来了任人唯亲,君主绝对权力的要求决定官员臣仆用事,而儒家思想则在官员的选拔中赋予了道德极大的权重,由此形成了治国才能的官员在升迁过程中的三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4)
<正>摘编自7月1日台湾《金门日报》自7月1日起,台湾居民只要持有台胞证,无需办理签注,即可进出大陆。公安部同时表示,近期内将推出"卡式台胞证",并先在局部省市"试点"实行。按理说,这样的放宽措施只是呼应之前台商和经常往来大陆的台湾民众方面的意见。但真的要开放了,台湾岛内反而有不同的声音。其中,民进党照样以阴谋论看待,认为这样的措施不应该附有政治目的,怀疑对台湾民众免签是比照港澳的作法,台当局务必维护台湾的尊严与法律的有效行使。国民党方面则认为,免签让台湾人民更便利,台湾民众应该对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儒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经纶天下的气概,积极探索着治国安邦、平治天下的政治良策。他们在建构自己独特的政治学说———伦理政治时,将"以德配天"、"亲亲尊尊"、"德治仁政"、"天下一家"等作为政治道德的核心理念。这些政治道德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先秦儒家政治道德理念有先天的缺陷和致命的弱点,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求索》2012,(9):199-200,196
《乐记》是我国古代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它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基本内容包括:乐的起源与本质;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乐对人们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等。本文以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乐记》进行解读,剖析先秦儒家乐教的思想精髓。阐述了乐教对民众的政治与道德教育思想,规范人们的社会人伦道德标准,以及人与宇宙自然的"天人和一"的和谐观,可以说《乐记》是谋划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巨著,许多内容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乐记》中的乐教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政治手段和政治谋略,也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证史论。  相似文献   

17.
王航 《理论月刊》2003,(7):76-78
时"以德治国"的一般理解即是"用道德治国",但在同一文本形式中还可以理解为"道德地治国".前者是"以德"的工具性使用,后者是"以德"的内在性使用.本文将借鉴新儒家的理论线索,来探寻儒家思想中"治人"与"修己"的区别,最后辅以西方现代正义理论中正义行为与正义动机相统一的难题来证明现代政府的德治首先是要求政府修德,然后才是人民的修德,所以应该说"以德"的内在性使用逻辑先于其工具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李余华  束安娜 《人民论坛》2010,(12):150-151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既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也是一部论述权力与道德关系的著作。文章通篇都是关于新君主的一些功利性的做法,特别是在诚信问题上,其经典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将君主的道德观,摆放在了功利性的位置上。君主可以是伪君子,诚信可以是一种手段,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意大利的统一和君主利益,而忽视和未能尊重民众及其他团体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9.
"清官情结"作为君主与人治情怀的浓缩在民众心目中依然挥之不去。但以现代社会理念来看,"清官"时代早已过去,"清官情结"早已不合时宜。"民主情结"是民主与法治理念的精髓,建构"民主情结"就是依靠人民自己、坚持依法反腐和奉行权力制约,这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技术治理: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底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内含两个最关键的"中国奇迹":经济腾飞和社会政治稳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让民众享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生活环境,是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