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世纪行》2016,(1)
正当前,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为依托,支持襄阳申报建设国家级湖北汉江新区,意义重大、条件具备、恰逢其时。一是有利于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支持襄阳申报建设国家级汉江新区,有利于深化"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拓展襄阳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形成全省"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培育长江经济带的二级开发轴  相似文献   

2.
王世荣 《政策》2013,(8):43-44
<正>建设东津新区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抢抓"黄金十年"机遇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襄阳早日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着"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成败,承载着襄阳复兴中心城市的梦想。新区自成立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谋划新区建设思路,立足规划优先、基础优先、  相似文献   

3.
正6月14日,由湖北省社科联、华中师范大学、襄阳市政府、十堰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湖北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汉江流域部分城市负责人,湖北省部分高校、社科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并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作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与保护"这一论坛主题,从综合战略、产业开发、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讨论交流。与会专家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汉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与保护,不仅要成为湖北省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而且要力争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汉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与保护,不仅要注重经济、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也要注重对汉江经济带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三是要大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的开发开放,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襄阳承担着辐射带动北翼"襄十随神"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有必要也有能力建设成为区域消费中心.当前,襄阳已基本具备了构建区域消费中心的基础条件,但在辐射带动能级、名优品牌集聚、商业业态质量、消费软环境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短板.鉴于此,应从都市型商圈建设、特色街区创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新零售"全面布局、名品名牌引入、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形成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辐射汉江流域乃至华中地区的区域消费中心.  相似文献   

5.
产业带是当今集聚资源,形成引领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作用日益凸显,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复兴汉江综合价值正当时。依据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范围内的14个城市的相关经济发展数据,运用产业同构系数、经济联系强度以及产业专业化水平三个指标对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和分析。得出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同构现象明显,城市间经济联系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等问题。从而,在产业布局以及政策规划上对汉江流域产业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君正 《政策》2013,(8):10-13
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是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襄阳实际作出的战略部署。襄阳有着2800多年的悠久建城史,文化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襄阳的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加快"都市襄阳"的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贯穿于城市的规  相似文献   

7.
王莉 《世纪行》2013,(7):11-12
为推动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襄阳市政协牵头协调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发改委等市直有关单位共同组成专题调研组,从今年4月开始,就汉江流域综合开发问题进行调研,赴汉中、安康、商洛、南阳等沿江重要城市,全面了解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真听取流域综合开发的不同利益诉求,经过前期一个多月的工作,起草形成了《关于推动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  相似文献   

8.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水。转眼间,从2012年9月12日,襄阳市委批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开展"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正式拉开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序幕。一年多来,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沿着蜿蜒的汉江,怡荡着襄阳跨越发展的大好晴光,裹挟着炽热黄金机遇期的岩浆,迸发出襄阳气场的火花,在襄阳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省域副中心战略给襄阳城市地位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历史机遇,有效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加快高等教育调整改革,推动高等院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对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效果,以高等教育为突破口是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性举措。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七版城市规划,确立了"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面对首都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不断赋予首都发展新的内涵。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动首都发展,是北京未来发展的纲与魂。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北京必须展现出大国首都的风范和应有的担当,全面把握新时代首都发展形势与要求,推动首都发展内涵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四个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19)
正结合"历史文化""城市活力""汉江文化"三大城市关键词规划构筑的8.48平方公里的未来之城,将为襄阳的新型城镇化破题带来哪些启示?作为中部地区的传统工业强市,襄阳拥有一大批军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在过去20年里,襄阳又一次抓住了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历史机遇,为现代制造业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如今,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观战略指导下,襄阳市政府提出了三年之内建成"万亿工业强市"的目标,并为未来三年产业发展定下"六个千亿级产业"的宏大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3,(6):24
本刊讯6月5日至8日,省政协副主席郑心穗率领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相关厅(委)负责人组成的视察团,赴襄阳、荆门两市就"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视察期间,视察团分别听取了襄阳和荆门两市政  相似文献   

13.
江汉平原从古至今一直是汉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富庶之区。本文论述了唐宋时期江汉平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其经济重心在襄阳、江陵、鄂州之间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襄阳市公安局围绕省厅"五个主动、五个全面"及队伍建设"忠、严、廉、实、新、爱"·六字要求,以"十项工作"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保稳定、深化改革促发展、强化责任抓执行,有力服务了襄阳汉江流域中城市建设。以实干保平安,实现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强化担当、积极作为。以重要节点安保带动日常维稳,连续打赢各级"两会"、中博会、"六、四"以及各类节假曰等重要敏感节点维稳安保硬战,确保了政治大局稳定,先后  相似文献   

15.
傅才武 《政策》2013,(4):62-65
湖北未来的10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个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的年代,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赋予区域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意义。湖北在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和领衔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完善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范锐平 《政策》2012,(9):9-20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的跨越,也是文化的创造,最终体现为城市品质的锻造与城市功能的跃升。我们必须凝聚起对文化价值的深度认同和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的文化自醒、高度的文化自觉、奋发的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力量推动城市蝶变,实现新襄阳的振兴与崛起。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6,(7)
正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汉江流域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内鄂、豫、陕三省十五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共同肩负着"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重大责任。当前,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作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在生态保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政策》2014,(11):38-41
汉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商贾要道,在中国区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我省“两圈两带”战略,“生态”成为汉江流域开放开发的主线,更成为汉江流域转型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处理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绕不开的重要课题。一、生态优势:汉江经济带生态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九座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肩负着时代使命,对区域经济、区域城市群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历史特色、时代特色、世界特色这三大核心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特色"塑造,应强化责任与使命、推动产业创新、培育特色城市文化,从而让国家中心城市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3,(6):94-95
科技部近日正式发文,批准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我省襄阳、宜昌联袂入选。科技部表示,将支持包括襄阳、宜昌在内的全国12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发展布局、考核评价等方面,为试点城市创造良好条件。试点城市要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