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彬 《理论月刊》2012,(10):115-119
救助低收入群体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调整收入结构的重要步骤。由于导致收入偏低的城乡差别较大,救助方式也必须城乡有别。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认为应该以促进就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城市低收入群体救助体系;以技能培训和信贷扶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救助体系,增强救助措施的针对性,帮助其提高增收能力,走出低收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人数逐步增加,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在对保定市大马坊乡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保定市大马坊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类型至少涉及六项直接指标和五个背景要素,这些指标和要素又包含了许多不同层面和角度的具体问题。从这一纵横交叉的指标和要素坐标系来衡量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心态,可以明确划分为积极的、较积极的、消极的和过激的四种类型,各类型也都有其特点和表征,并对社会和谐与政治安定形成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得出几点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中 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地反映因社会保障缺失给农民带来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索相应对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基础上保证农民基本生活权益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工作?本文认为,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的真正实现,只能通过加快城市化、完善整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改善城乡人口的比例,使农民在市场中与市民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才能真正增加其收入,从而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由多种功能构成的有机体,为居民提供居住、交通、生产、商业、休闲等社会环境。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城市住房资源配置失衡而引发的社会阶层差异扩大和居住空间隔离分化现象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和谐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将城中村改造与建设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结合研究,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社区模式,以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为改造目标,是城中村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方式,也是城中村社会有机更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6.
丁璇 《前沿》2013,(16):116-117
随着聊城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为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该群体难以在城市中真正立足,当前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为基础。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和充分论证描述了聊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该群体社保缺失给城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首先应当基本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的目标,再大幅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的成因,不能仅仅归结为这部分人群缺乏财富获取和积累能力,因而不具有住房可支付能力.近年来,住房市场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失衡、宏观调控不利等因素,也是将这部分人群从市场排挤出去,从而沦为住房困难人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不应局限于增加住房供给、扩大保障范围的思路。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外经验,有必要从需求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即通过提升消费能力,进而达到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目的。提升中低收入人群住房消费能力的主要路径是构建稳定合理的房价形成机制,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消除住房消费中的非支付能力障碍,实施以货币补贴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贵阳市既是农民工的"输出地",又是农民工的"输入地",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日益壮大的农民工队伍迫切需要解决融入城市、站稳脚跟、解决后顾之忧的问题。一、贵阳市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景志铮 《前沿》2014,(19):156-158
重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文化低保诉求,保障低收入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以包头市为例,分析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文化低保诉求,提出培养低收入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消费习惯,提高其文化自觉意识,逐步建立完善文化低保的长效机制,将文化低保与社会工作有机整合,探索发展文化低保的社会化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龙 《乡音》2008,(11)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964元(平均月工资为216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  相似文献   

12.
兰继华 《前沿》2014,(1):132-134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使民族地区农村出现了空心化问题。民族地区本来人口稀少,城镇化又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空心化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周亮亮 《桂海论丛》2012,(5):106-110
城镇化的推进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强调节能减排。中国城镇化的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面临着能源瓶颈、环境压力和国际社会压力三座大山,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进一步加剧了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因此,需要发挥中央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升地方政府低碳执行力;促使企业正视低碳转型,实现低碳生产;提升公众参与度,践行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13,(8):17-17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催生了城乡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的实施。但是。社会收入结构的调整不是在贫富差距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而是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倍增。这是未来政策设计的主导,也是十分需要解决的社会收入结构性问题。我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由于历史和自然备件等原因,我区集“老、少、边、山”于一体。  相似文献   

15.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个民生问题,同时也是个社会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我国还有许多城镇的房价一直在高位运行,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破解住房难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今年7月1日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社会保险法涉及基本养老保险等多项社保工作,政策涵盖对象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是一部关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直接的综合性法律。  相似文献   

17.
棚户区改造不只是盖房子这样一个单纯的问题,而是综合发展的问题。棚户区改造在改善人居条件的同时只有不断发展经济,通过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低收入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实现民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只有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提供支持,棚户区改造才具有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晚晴 《北京观察》2005,(4):26-29
晚晴(以下简称记):北京市公共事业价格调整,是否对低收入人群生活有所影响? 吴文彦(以下简称吴):是,肯定有一些影响.但是,如何界定低收入人群,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特别是土地产权问题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全局.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仍存在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产权制度安排还不够完善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重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利益平衡的土地产权制度,强化宏观调控,土地管理和权力监督等措施,对于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20.
关注民生与当前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日辉 《湖湘论坛》2009,22(5):97-99
对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援助是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让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