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和健全政府优先采购节能产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是一种趋势,更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资源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当将节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节能政府采购工作。实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是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经济政策。绿色与节能应该是政府采购的两大主题。要按照节能法律与政策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节能政府采购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采购与信息化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采购自实施改革试点以来,采购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采购范围和采购构成逐步趋于合理,采购分布逐步趋于均衡,逐步形成以集中采购为主、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格局,公开招标成为主要采购方式,政府采购功能实现由管理向多政策目标转变,采购队伍不断壮大;政府采购信息化应用初见成效,已建成"一网三库五个系统"的电子化采购服务平台,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电子化政府执行平台相继开通,地方也在逐步开展电子化政府采购的探索。我国政府采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尚不健全,采购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供应商权利救济机制亟待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尚需加强,采购实践未能充分体现政府采购政策。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采购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采购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采购规模稳步增长,政府集中采购实施范围扩大到中央国家机关各级预算单位,年采购额从2003年刚成立时的7.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47.42亿元,7年累计采购金额568.3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97.83亿元,资金平均节约率14.7%左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采购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霞  潘加军 《前沿》2006,(2):178-181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给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采购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公开化和效益化的特点。电子政务的实施、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入世后政府采购规则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等原因将促使电子采购逐渐取代传统采购模式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全面实施电子采购的条件,应对现有政府采购中的一些制约因素,如制度环境、专业人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安全性等进行改革,为电子采购的全面实施和发展做好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绿色采购、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及其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政府绿色采购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我国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必要性,对我国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采购工作已在各级政府逐步展开 ,其目的明确 ,即节约财政开支 ,加强廉政建设 ,提供优质服务。如何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一、试析政府采购中的新问题政府采购是在政府机构改革新增的一项重要职能 ,它不仅是为了解决原有采购方式中存在的盲目采购和不公平竞争现象 ,并由此带来的购买质次价高产品、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等问题 ,也是为实现“小管理、大服务”和与 WTO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接轨的目标。从目前各级政府机关所采取的集中采购操作方式来看 ,可能会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 ,产…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监督《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规在本区的贯彻落实,近日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显示,政府集中采购的金额和比重不断提升,规模效益日益凸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政府规章明显滞后,亟待修订完善;部门采购计划编制不够详细及时,预算执行缺乏刚性;人为造成加急采购较多,歧视性指标影响竞争公平;采购程序比较复杂烦琐,运作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预算单位200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各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在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采购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采购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采购规模稳步增长,政府集中采购实施范围扩大到中央国家机关各级预算单位,年采购额从2003年刚成立时的7.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47.42亿元,7年累计采购金额568.3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97.83亿元,资金平均节约率14.7%左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绿色采购”是指政府通过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节能环保产品,利用市场机制对全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从而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绿色采购”对于树立政府机构环保形象、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PA)是台湾继加入WTO之后在扩大国际经济空间上的又一重大收获。这一举措的动机并非为获得GPA所带来的政府采购市场机会,而更多是出于扩大国际参与度的考虑。这也决定了其谈判过程多次波折。从谈判结果来看,加入GPA对台湾本身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影响不大,但对两岸关系以及祖国大陆加入GPA谈判却有一定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Bill K. P. Chou 《当代中国》2006,15(48):533-549
China's refor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ims to promote greater prudence in expenditure management through introducing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and competition into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The reform can also be construed as China's effort to fulfill its commitment to the WTO.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form and measures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against three indicators: the amount of cost reduction, the coverage of procurement activities, and the degree of harmonization with the WTO Agreement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has been limited by an arra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misconceptions of certain procurement officials and their malpractices in procurement processes, the poor capacities of some local governments in enforcing reform,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in th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ack of political will of both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in spurring trade lib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引发的集体抗争事件说明,任何一种抗争事件的发生不仅包含内在机理:道义先占、利益影响、行动联盟和政治机会结构,还包括行动机制:触发机制、动员机制、扩散机制和回应机制。抗争事件将政府卷入其中,考验政府预防和化解此类事件的能力。政府可以从事件发生的基础性机理和情境性机制的不同环节人手,建构一套治理集体抗争事件的完整有效的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协同治理:创新节能减排参与机制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能政府"思维的影响,当前政府在节能减排中采取的是单方面主导的路线,政府虽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却收效甚微。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在厘清多元主体参与领域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个政府、社区、企业、环保NGO和社会公众等全面参与的节能减排协同治理模式,并指出在构建这样一种模式时,完善法规机制建设,强化信息公开、激励、监督等政策,创新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建设等是今后政策制定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风险政务”:国际状况与我国的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政务"的提出源自于风险社会的国际背景和我国转型期综合风险膨胀的国情。在国际上,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将"风险政务"纳入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并发挥了实际作用。我国政府在重点防范危机风险的同时,应加大重视政务活动中的常态风险,从战略、体制、机制、标准、手段、文化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风险政务"体系,推动实现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计算信息架构的云政府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云计算信息架构的政府服务和管理模式的构想,即云政府,探讨了云政府存在的政治基础、组织结构框架和实现条件,理清了云政府、政府云和电子政府等相关概念;论证了云政府是符合民主政治诉求、实现无缝隙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并预测了云政府这一符合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的政府组织形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弹性政府:风险社会治理中的政府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政府模式因社会需求的变化应表现出不同的形态。风险社会所赋予政府的新型责任要求政府改变自身予以回应,这种改变除了范围上的扩张、角色调整之外,在政府模式上也应有相应的变革。弹性政府在组织设置上更具灵活性,在行动中更具自主性并更加注重效率,因此应成为风险社会治理中政府模式的当然选择。当然,弹性政府并非完美无缺,运行中依然存在某些弊病,这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激励、法律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18.
政府预算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约束机制,其灵魂体现在政府具有的法治性。然而从我国的财政实践看,政府预算并没有对政府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自由裁量行为在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对政府预算中的软约束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政府预算中的软约束现象归因于政府预算的法治性较弱,政府执法的意愿较低。克服这一现象,使政府预算真正发挥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作用,关键是构建激励相容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理念不断深化,制度不断完善,实践不断发展,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廉洁、高效、透明的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稳步显现。与此同时,从行政复议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依旧存在,掣肘着这项制度功能的发挥。未来,应当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权力运行这一主导功能,进一步推动加大主动公开力度,统一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政府信息公开重大问题的认知标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全面、便捷、有效的优势,以助力于政府信息监督救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良好施行和实践深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中 ,政府信用是很重要的 ,离开了政府信用 ,其他所有信用形式都难以自立与持久。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 ,我国政府信用存在下降趋势 ,出现了某些政府信用“危机” ,本文分析了政府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并就如何重振政府信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