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秦炳贞 《青年论坛》2006,(6):143-145
文物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通过文物的永续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化解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之间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全国性的旅游热潮下,利用文物发展旅游已成为全民的共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之间却出现了突出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文物是祖国历史文化的凝结,不仅具有多方面功能的现实价值,而且具有越来越高、可以永续利用的未来价值。从文物的现实价值来说,利用文物发展旅游所实现的只是文物的部分价值,我们决不能仅仅从文物的旅游价值去看待文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将带来文物事业的大发展。作者提出必须加强贵州的地下文物考古,重视无形文物的保护,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强化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类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类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工业旅游是本世纪新兴的一种旅游活动,辽宁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工业旅游利国利民。本文详细分析了辽宁工业旅游资源情况,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区域定位、产业定位和产品定位对辽宁工业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加强区域联系、突出旅游特色、开展部门合作及提升服务质量四个方面提出发展辽宁工业旅游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文件国发[2012]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类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文物资源。但是也存在有的地方违法转让、抵押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将国有不可移动文  相似文献   

8.
曾芸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27-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旅游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乡村旅游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潜力巨大的旅游活动形式。但如何利用现有的乡村资源,乡村旅游应如何发展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贵州屯堡地区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旅游景观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有利的区位,为云南省建成旅游大省提供了基础优势.但是,云南省旅游景观生态环境质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游客在旅游活动时的心理审美感受和身心恢复功效,若不予重视并及时治理保护,势必成为影响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本文从云南旅游景观生态环境现存的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入手,提出对其治理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时代主人》2012,(7):7-9
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是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的一项重要监督工作。为做好执法检查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任组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程水凤任副组长,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检查的重点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保护文物安全,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的关系,整治和维护文物管理秩序,以及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旅游日益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开发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实际,适当超前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旅游项目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冯茂娥 《青年论坛》2010,(5):114-116
齐鲁文化是形成于山东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齐鲁文化的内涵,彰显齐鲁文化特色,既是对齐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促进山东旅游商品深入开发、改变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现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宗教旅游是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的优质旅游客源市场 ,西部地区拥有发展宗教旅游的良好基础 ;但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开发、推广和保护力度不够。通过宗教活动推广西部地区宗教旅游 ,实现西部地区宗教旅游的产业化 ,对于改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敦煌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对敦煌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市场开发战略,对敦煌旅游业乃至全省及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采取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促进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社会自治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凝聚力、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创新力能够补充当下以观赏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缺陷,从而成为促进少数民族村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诚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该研究旨在分析其二者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融合发展策略,进而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旅游伦理思想及其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旅游伦理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形成的,用于调节这一领域中各种道德关系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破坏性资源开发等负面效应.为了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加强旅游伦理建设,提出并运用旅游伦理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旅游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黄景设 《桂海论丛》2013,(4):124-129
发展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大发展的趋势,在特色农业经济下的广西乡村旅游发展,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政策制度支持等优势,又存在财政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和资源整合不力等劣势,在外部环境中也面临有利机遇与挑战;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应采取旅游产业推动型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并在旅游需求推动、产业集群、因素辐射等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民间文化遗产化建构的趋向,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社会利用已有资源谋求向外发展的途径和努力,也勾画了民俗传统变化发展轨迹的一个侧面。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呈现了桂北宝赠村侗族祭萨经过展演、阐释和整合,被建构为具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揭示了被遗产化后的祭萨形态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存在差距,讨论了文化遗产化背后的动机及其参与的力量。藉此,也指出了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变迁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