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史的研究证明,任何真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科学发现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在自然科学中,第一次提出的学说人们总是习惯地称为假说。哥白尼的“日心说”,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古代的“地静说”,近代的“以太说”,都曾以假说的形式存在着、发展着。恩格斯在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离不开假说这一事实时指出:  相似文献   

2.
经常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被告知没有带齐材料而跑冤枉路,或工作人员不在岗而扑空,甚或由于工作人员推诿、扯皮而不得不来回折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人都习以为常,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毛病”而已,甚至压根儿不当回事。久而久之,这种行政过错开始在一些地方愈演愈  相似文献   

3.
李乔 《北京观察》2011,(10):46-49
“层累的堆积” 顾颉刚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教给人们一个考察古史的全新方法。顾颉刚说:“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他举例说,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齐家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典范了。这种史实“愈放愈大”的情况,可谓之史实的“层累的堆积”。这种“堆积”之史,只有原点即核心史实是真实的,放大的部分则非历史原貌,而是历史原貌的放大版。这种历史原貌的放大版,不仅古史有,现代史也有。  相似文献   

4.
苏联当代科学认识研究,完全面对当前科学技术革命的崭新问题,追踪当代科学问题进行哲学的探索,并且在动力学水平上对科学认识运动进行全面研究。由此,他们的科学认识研究可称为“非经典科学认识论”,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认识论的一种崭新的形态。他们是这样概括这种认识论的纲要的:在科学中所发生的事情是把发现同新问题的产生结合在一起,这些问题是面向未来的,这个未来当然包括行将到来的下一个世纪。现代哲学不能局限于总结各门科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它既要思考物理学在21世纪将做些什么,也要思考科学在今天已经给将来提出了哪些哲学问题。当代苏联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有一种主流观点,即“严重同构”。但是,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严重同构只存在于长三角三次产业结构这样的宏观层次上,而制造业结构这样的中观层次并没有“严重同构”,充其量只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如果深入到制造业产品结构,则这种趋同现象程度更轻。论文最后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的认识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是从正面的积极作用方面予以评价和肯定。  相似文献   

6.
“一把手”年终述职,以往只是在单位内部会议上“小范围”进行,述职内容也多以摆成绩和自我表扬为主,再象征性地讲点缺点和不足,然后打分评比,表彰发奖。这样的述职会议,按部就班,一团和气,实际作用有限。把一把手述职放到电视、电台和网上直播,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直播述职”,让“听众”和“评委”的队伍一下子扩大了,当地民众和广大网民都可以围观、  相似文献   

7.
某县直属重点中学的高材生——一位20岁的姑娘,因怕考不上大学而导致精神失常。这是为什么?人们在为此感到惋惜之余。不禁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把升大学看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认为只有升上大学才有前途,否则就求不得大学问,自然也就无前途可谈,再加上个人主义的虚荣心作怪,唯恐“名落孙山”“无颜见江东父老”。在这种精神的重压之下导致精神崩溃以致出现精神失常,甚至轻生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8.
关于思维模式问题研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认识的多样性 “思维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起源于二十世纪科学和哲学对于认识的多样性问题的探讨。何谓认识的多样性呢?简单地说,就是对于同一现象或问题,不同的主体可以有不同的判断、假说或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对于同一事件、人物、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商品、生产力出现了相对过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已从过去的“价格——需要——品牌”改变为“需要——品牌——价格”。消费者已把过去第一位的价格放到了不太重要的位置,而把名牌、信誉等放到了第二位,将来会放到第一位,这就决定市场的优化配置已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化。市场的客观变化,已经提出了实行无形资产优化配置的必要性。我国经济已经从市场经济的“斗勇”、“斗财”转入了“斗智”的时代。在这种时代决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普通住宅工程中,楼地面空鼓、开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开发性和恢复性楼,因楼地面空鼓和板缝开裂现象严重影响到工程的交付和使用,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一、主体施工原因在主体施工时,为抢工期而忽视的一些细节,给楼地面工程留下的隐患在工程竣工后才发现,往往发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是住户,象楼地面面层龟裂,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楼板吊装时未严格控制标高,使板面不平,在楼地面抹灰时局部超厚,砂浆面层凝固时产生不均匀的内力,从而导致楼地面面层产生龟裂。有些住户还发现楼地面顺板缝有裂纹,这种裂纹同时也出现在…  相似文献   

11.
“东北现象”是一位经济学家研究了被誉为“工业巨人”的东北三省(主要是沈阳、抚顺、阜新等老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工业生产步履艰难,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之后提出的概念。这种奇异的经济现象是不是东北地区所特有?经过一番调查思考,发觉这种现象在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特别是象个旧、东川、开远这样的重工业相对集中,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里,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其共同的表现是:经济增长乏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把党建研究工作放到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这是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勇3月9日在自治区党建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讲话时,对我区党建研究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韩勇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  相似文献   

13.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2):F0002-F0002
一般来说,法律人对诸如“法庭辩论”或“辩论权”这样的法律概念是能够理解的。法官可以更多的使用制定法的概念以及其他法言法语同法律工作者进行交流。然后,由这些法律工作者同他们的当事人交流,有很多方便。但是,在中国的基层司法实践中,苏力先生的调查研究却发现,法官经常而频繁地向许多当事人用过分通俗乃至有点不雅的语言(“辩论就是可以吵架,但不能骂人”,“所谓法庭辩论就是吵架,但不要打架”等)来解释诸如像“辩论权”这样的在我们看来人人天生都应明白的概念;法庭辩论也常常确实变成了一种“吵架”,连法官想插话也插不上。这时,法…  相似文献   

14.
最早发现“金字塔能”的科学工作者是一个名叫鲍维斯的法国人。大约四十年前,他参观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时,无意中发现了神奇的秘密。他看见墓室里桶内的木乃伊化的猫狗尸体经历千百年之后都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一现象引起了鲍维斯的浓厚兴趣。他仔细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个木桶放置的地方,正好是在金字塔三分之一的高处,回国后,鲍维斯按照胡夫金字塔的外形制造了一个小模型,并照样将死猫放在塔内三分之一的高处,结果出现了与胡夫金字塔内相同的情形。这一试验结  相似文献   

15.
王淑萍 《前沿》2005,1(7):180-182
现代科学发现逻辑认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首要环节。那么,科学问题又是如何发现和提出的呢?难道是在观察和检验假说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本文认为,在科学问题的提出过程中,信念是与科学理论和事实、科学经验和逻辑结合在一起来发挥作用的。它在科学问题的提出过程中起着先在基础性的作用和选择与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普在中国,潮起潮又落,走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尽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科普已然被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依旧听到有人说:现在是“科学的春天,科普的冬天”。话虽刻薄,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情——  相似文献   

17.
当前.很多单位确实是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基层.但在抓基层的思路和方法上还存在着误区.有的抓基层不是着眼基层长远建设,动不动就下基层、查基层、考基层,层层加码,层层施压,以为这样就能“见效快、“出成果”;有的抓基层,不是为基层办实事,讲实效,而是把时间、精力花在增加会议、增加活动、增加文件、增派工作组上,以为这样就是“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天,弗里希曼和庞斯宣布的“冷核聚变”消息,引起了一场至今尚未平息的“核社会学风暴”。不论是“高尚的愤怒”,还是“据理的抗争”,不管是能源部的慷慨资助,还是《新科学家》的冷讽热嘲,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试管(test—tube)里发现了新的核现象,至于叫不叫冷核聚变(cold fusion),那是无关重要的。我们不妨称它谓“弗—庞—琼斯效应”。从“科学发现采掘模型”的观点来看,弗—庞—琼斯效应(我们乐意这样称呼它!),很可能是人类智力自1939年在核层次受阻以来,第一次在核层这个“富矿区”采掘的一铲。它很可能是今后30至50年一系列“核换  相似文献   

19.
<正>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他还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毫无疑问,这是个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论断,它指明了科学理论应含的客观内容及辨别其真假的实践标准,从而为我们区别真理与谬误、科学与非科学提供了正确的界限。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其中提到的“一种”和“一个”不应该作简单的绝对化的理解。现代科学的发展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情形:对于同一个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养牛之道     
在《人生百味》一书中看到“养牛之道”这篇文章,大概说的是作者在旅行到乡间时,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觉得奇怪,于是就问:“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干草放在地上让它吃呢?”老农说“:这种草料的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放到让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