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既是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又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奥尔森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分别作为两代公共理性选择理论模型的奠基人,其思想在现代西方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反响.重读其力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并将二者进行尝试性的比较和延伸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政策变迁动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必成 《学习论坛》2010,26(9):50-54
对政策变迁动力的分析是一种解释性的研究,可以对理论的建构有所贡献。借鉴倡导联盟理论、多源流理论和间断均衡理论等主流的政策变迁理论,在明确影响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之后,通过对政策变迁动力因素的分类以及探讨它们对政策变迁的作用机制,可以构建出一个较具综合性的政策变迁动力分析框架,有助于人们对具体政策领域内政策变迁原因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政策网络中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是分析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政策过程的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主要有从属型政策网络、依赖型政策网络、自组织型政策网络和导向型政策网络等四种类型.运用政策网络的分析框架可以对政策工具的选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并明确政策工具选择的困境,从而在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主要流派和研究范式之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概念作为解释社会变革一般原理的研究传统,诸如帝国主义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是阶级概念从国家内部向国际社会的自然延伸.世界历史的研究起点、阶级-世界体系的分析单位、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视角,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今,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正朝着建立其理论边界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9日及2007年8月20日,日本分别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签署了经济连携协定,从上述两国引入护士及专业护工.政策实施以来,各界恶评不断.文章将采用外交决策模式中的理性行为模式、组织过程模式及文化模式综合分析这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探讨不同模式下影响日本护理人员引入政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中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制架构中官僚的经济人理性使得政策执行出现了很多偏差,因此在政策执行中形成有效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公务人员在政策执行中的“经济人”行为和原因,并相应提出了完善政策执行中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政策设计的实践源于设计科学领域方法的借鉴,是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政策设计的特性,西方学界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以"政治"为中心和以"非设计"为中心的三种解释路径。工具主义与建构主义是政策设计研究的两种典型取向,前者关注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组合,历经"旧"工具主义到"新"工具主义的转向;后者关注目标人群属性及其相应的政策利益与政策负担的分配,重在重新审视拉斯韦尔的"政治关心"。作为一种复杂的技术和政治性分析,有关政策设计影响因素的研究呈现出了从宏观、微观转向中观层面予以考察的特点。在中国语境下,政策设计话语的构建应当积极塑造和形成中国场景的政策设计思维,着力构建基于知识与证据的政策设计风格,促进政策设计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的对接,平衡政策设计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经验目标与规范目标。  相似文献   

8.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学领域中的应用性与适应性问题一下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挑战。本文分别从自我利益与理性行为两方面,对公共选择理论这一假设进行了限度分析,并评述了公共选择理论对此所给予的积极回应——提出了改进中的新经济人假设。进而得出公共选择理论只是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解释所有政治现象的结论。因此,应该由政治学理论的某些部分来完善与补充。  相似文献   

9.
政策网络:经验事实还是理论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策网络是指独立政策行动者围绕政策问题和政策程序的行动过程中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作为一种政治中层分析法,它为政治领域若干问题的解释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同时又为公共部门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因而它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比较政策研究以及公共治理中.文章首先介绍西方政策网络研究的基本状况,其次介绍政策网络理论的基本内容,最后得出结论:政策网络作为一种分析途径,目前更多的是经验事实的描述,还缺乏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眼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没有微观基础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宏观经济学只能从“理性人”假设和推理出发,通过个量加总求和的方式来解决宏、微观经济学之间逻辑矛盾问题.据此,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必须通过“理性主义”方法来构建.文章认为,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既要避免落入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陷阱,又要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在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造性发展和转化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