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世界邪教的发展趋势(一)邪教组织有增多的趋势。世界文明日趋进步,信奉正式宗教的人减少,加入邪教的人反而增多,这是一种世界潜在的冲突危机。各类邪教组织大多想拥有财富,自建王国,发动一批人有组织地对抗社会。目前,全世界邪教组织约有3000个之多,信徒数千万人,单是美国就有700多个邪教组织,堪称邪教王国。(二)邪教发展有国际化趋势。表现为邪教组织的跨国发展。如人民圣殿教产生于美国,后来又移到圭亚那。产生于美国的邪教“爱心基督徒”不惜鼓动数千信徒变卖家产到以色列准备升天。“太阳圣殿教”在瑞士、加拿…  相似文献   

2.
反恐须反原教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必须强制禁止别的信仰,用暴力推行自己的”教旨”。 原教旨主义不仅不是宗教,而且它本身违背任何宗教精神,最终也损害任何真正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既是一门宗教,也是一套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它的伦理和道德体系反映了这门宗教及其所据以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伊斯兰国家无论从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还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受到伊斯兰教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     
《南风窗》2014,(18)
<正>万象∣Town News邪教与恐惧8月21日,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由山东烟台中级法院公开审理。今年5月28日,张帆、张立冬等5名"全能神"教徒,在麦当劳索要吴硕艳电话未果,遂将吴指认为"恶魔",将她殴打致死。据报道,被告张帆甚至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时,还露出了笑容。面对讯问,目前仍有张立冬等3人没有悔罪表现。一方面被告拒不悔改,另一方面却是被害者家属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邪教的名目形形色色,但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本质却是一致的。邪教之邪,除了妖言惑众、神话教主、诡秘结社、非法敛财、敌对社会等等之外,还有一个鲜明特征,那就是无视生命。  相似文献   

6.
顾坚 《南风窗》2011,(7):90-91
20世纪的土耳其军方之所以热衷干预政治,除了作为凯末尔主义的捍卫者,反对任何宗教势力复辟的企图外,还因为军方本身有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干政也是为了保护自身的特权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7.
古巴革命胜利后,对宗教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开创了古巴宗教外交的新局面。宗教外交成为古巴寻求外交独立性的重要策略,逐渐形成了政府、宗教组织和学界相结合的复合外交机制。宗教与古巴外交相结合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宗教外交为古巴及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基础上,给予宗教充分的政治信任,促使宗教进入中国公共外交实践。中国宗教公共外交从产生到兴起,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审慎到积极的发展转型过程,形成了搭建国际宗教交流平台、举办大型国际宗教论坛、积极加入国际宗教组织、开展宗教互访和对话等多元形式。中国以制度化方式确立了宗教公共外交的规范基础、工作方式、目标对象和灵活空间,制定了规范宗教公共外交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多主体协同配合的工作方式,交往对象的设定趋于精准化,并赋予宗教团体较大的灵活度。中国宗教公共外交也面临安全风险和竞争风险,虽然其并非宗教公共外交本身的内容,但却影响着宗教公共外交的范围和成效,需要进行风险防控。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未来发展,应致力于提升交流层次、建构国际化组织平台、扩大对象范围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宗教公共产品对内供给和对外交流的双重拓展,促进制度稳定性和创新性的同步提升,推动"五大宗教"和"民间信俗"的多轨发展,达成增信释疑和软实力建构的双翼任务,巩固国家认同和宗教认同的并行建构,以及着力"内涵式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双向强化。  相似文献   

9.
从北京所发生的两次自焚事件,尤其是从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参与自焚的 19岁的大学生陈果和 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的悲惨遭遇中,我们已经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连青少年和儿童也不放过,通过“法轮功”邪教来实施对青少年精神上的禁锢和肉体上的剥夺,以实现自己邪恶的企图,这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为此,在全社会依法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法轮功”邪教活动的同时,教育部和团中央要求各大、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使青少年从小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认清邪教的险恶用心和严重危害,加强自我保护,自觉抵制…  相似文献   

10.
邪教恶势力依然存在,农村依然是邪教侵占的主要市场。随着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千个文化礼堂建设工程的开展,农村反邪教出现了新的局面。笔者以浙江临安柯家村为实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完成调研。结果显示柯家村村民具有一定的反邪教意识,其原因主要归结为农民收入的增加、业余生活的丰富,文化知识的普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农村社区反邪教的一些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古巴共产党执政以来,与宗教界的关系经历了紧张、磨合、和谐共处等阶段。在处理复杂的宗教问题时,古共采取的基本做法是:吸纳宗教人士为古巴革命运动发挥作用;寻求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因素;强化对宗教事务的引导和管理;以宗教促外交,拓宽国际生存空间。古共处理宗教问题的做法和经验丰富了社会主义国家宗教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21世纪初世界政党发展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世界政党数量增加,并处于持续的变化状态,形态各异;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加剧分化;一些带有民族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的政党登上政治舞台;政党制度模式多样化,意识形态向中间靠拢。这表明,任何政党要想在国家政治中发挥作用,关键是要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淳风 《南风窗》2014,(13):58-61
<正>在水面之下,万千家庭,一直在进行着各自的"驱邪战争"。2014年6月7日,安徽合肥的姑娘王璐报警了,对于她来说,这是迫于无奈的选择,因为举报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警察首先来到了小区的物业调查母亲的信息。很快,"全能神"邪教里母亲的联络上线就来到了家里,收走了所有视频、音频和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14.
六方会谈:“朝核问题”还是“朝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政治和外交解决,六方会谈机制是公认的能够外交和政治解决朝核危机的最佳方式。然而,即便是经过2005年7月26日-8月7日的第四轮六方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关键原因之一是,参与六方会谈的各方在谈判中对究竟是要解决“朝核问题”还是解决“朝鲜问题”,有着非常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未来朝核问题的任何突破性进展,应该采取将“朝核问题”与“朝鲜问题”结合起来解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南亚两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方式,还是一种极具影响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南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南亚次大陆闪耀着自身的独特的光华.  相似文献   

16.
<正>学界曾普遍认为,全球宗教复兴及宗教政治化是1979年伊朗革命、苏东剧变和"9·11"事件的重要动力。在世界各国人民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之际,宗教复兴与世俗化两大趋势日益高度纽结,既有重合,也存对立,从不同层面对人们的宗教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族裔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复兴与世俗化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直接  相似文献   

17.
任何公共机构的建立、运作、任何集体行动都必须尊重个人的权利和意愿;反对任何裹胁、洗脑、强迫、欺蒙。“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抵在树林里的松针地上怦怦地跳着。”这是《战地钟声》一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虽然小时候玩过惊险的“杀人”游戏,“击毙”过别人也被别人“击毙”过;虽然庸庸碌碌的前半生中也曾有过一两次惊心动魄的遭遇,但是,都比不上读完全书来到最后这一句话面前时所感到的震撼。这是一个人全部人生中最寂静的几秒钟,罗伯特·乔丹,美国蒙大拿大学的青年讲师,西班牙内战中的共和派游击战士,已经不能按期销假返回校园上课了,他将战死在异国的土地上。海明威常常带给读者宗教般的体验,但他不扮演圣人,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他的叙述以松针上的寂静收尾,似乎在暗示人们去扒开松针探寻下面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8.
任何时期的战争,要想让战争天平向己方倾斜,必须拥有能适应甚至超越该时期作战方式的军事力量。冷兵器时代,人们崇尚的是体格的彪悍;机械化战争让人们看到了坦克、飞机的威力;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作战空间,战场已由空中转入外层空间。对作战空间及其信息的控制将成为赢得或控制战争的关键,而具备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的航天部队就是一个重磅的砝码,谁将它握在手中,谁就可以不费力气地使天平倒向自己。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世界各地的民族冲突愈演愈烈,宗教极端势力与跨国恐怖主义组织的联合和呼应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同时,外来移民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议题,也使欧洲等地不得不面对本土存在的大规模民族群体和宗教势力的挑战。传统国家边界不断被内外民族、宗教势力所渗透,但解决上述问题却又需要仰赖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国内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化,以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国内化,是当前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崔卫平 《南风窗》2011,(4):88-91
哈维尔试图表达的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全部独立的力量,它不是因为自身匮乏而不得不寻求一个依托,因为感到自身没有意义而寻找一个意义。而是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唯一真正的创造者",你自己的意义首先应该在你的手中,而不依赖任何别人乃至任何外部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