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亨廷顿的新保守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 1970年代中期的新保守主义 ,在美国主要是指一群知识分子所呼吁的对苏联和共产主义强硬的一种外交思想 ,亨廷顿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保守主义的信仰者 ,在冷战时期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是权威和秩序下的制度化与民主政治。冷战结束以后 ,亨廷顿基于民主化的“第三波”所提出的“文明的冲突” ,事实上将新保守主义由反对共产主义适时地转变为反对各种形式的集权主义。而根据亨廷顿对于保守主义的诠释 ,这种转变是很自然的 ,因为保守主义基本上是一种“即时即地”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俞可平 《当代世界》2014,(10):24-25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未来的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是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上一章我们一起回顾了一下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中的《论语》。今儿,主讲人艾君就与大家一起聊聊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五经"中的《诗经》。那么,《诗经》到底是怎样一部书?在孔子看来学习诗经有哪些意义呢?有人形象地说,"古今中华文化名人,从孔子开始,几乎没有谁不是喝着《诗经》奶水长大的。这是真正的母乳,母语的母乳。"我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如此评价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  相似文献   

4.
<正>在谈到中国改革时,要区分两类知识分子。于建嵘说,"历来的政治社会变化,都需要知识分子提供意识形态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性说明,他们还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当中国的官方知识分子提供不了这些东西的时候,改革也很难提供一个全民的共识。"于建嵘说的"官方知识分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不能被称为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能称为"跟文字和知识打交道的人"。虽然于建嵘尝试区分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知识分子和官方知识分子,但是,他从知识分子的功能上,用知识分子在改革中起重要的作用来划分。第一,提供改革正确性的背书;第二,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来信     
《南风窗》2012,(5):12
知识分子、官方以及市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孔夫子这个"幽灵"。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共谋,只会轻忽了虽有曲折却不绝如缕、从未断裂过的儒学谱系。更进而论之,有堕入后现代虚无论的危险。孔夫子"幽灵"的当代复活,毋宁说是在提供中国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在中  相似文献   

6.
来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明 《南风窗》2012,(5):12-12
知识分子、官方以及市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孔夫子这个"幽灵"。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共谋,只会轻忽了虽有曲折却不绝如缕、从未断裂过的儒学谱系。更进而论之,有堕入后现代虚无论的危险。孔夫子"幽灵"的当代复活,毋宁说是在提供中国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在中  相似文献   

7.
一一般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国际秩序指世界格局中国家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何方指出:"所谓国际秩序,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国际关系(如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交往)的机制和规则。"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湛取荣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新秋序的基本原则",即"首先确定各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还包括"新秩序的保障机制或者组织保障。"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沐刃撰文指出:国际政治秩序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指的是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③在这里,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国际秩序的定义,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秩序由格局来决定。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以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并反映出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格局产生不同的秩序,  相似文献   

8.
巴西劳工党是拉美最有影响的左派党之一,它所主张的"劳工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具有巴西特色的社会主义.尽管劳工党目前处于执政地位,但它并不认为巴西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认为巴西仍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认为卢拉政府所执行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政策.但巴西劳工党认为,应该提出一个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建立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秩序的新社会,而建立一个主权和民主的巴西,则是为建立社会主义而斗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1):8-8
<正>知识分子未必是有知识的人。王小波写过,"我年轻时当过知青。当时没什么知识,就被当作知识分子送到乡下去插队"。他还说,当年他被硬推为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有人要收拾他。先扣帽子再整人,这是那时的套路。后来知识分子终于正名了,王小波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这个称谓很快又变得不纯粹了。一些在公共话语圈踊跃发言的人,被戏谑称为"公知",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有时候为了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就说是"臭公知",算是对"臭老九"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欧阳觅剑 《南风窗》2012,(12):51-53
如果说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针对不能运用理智的人群,那么,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可以说是针对被"洗脑"的人群,它或许可以"将被洗过的脑子再洗一次"作为口号。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启蒙运动"特指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先锋队是一群思想者,他们后来被称为"知识分子"。启蒙运动的精神与要义、知识分子的气质与行动自18世纪传承、从欧洲蔓  相似文献   

11.
宣兴章 《当代世界》2013,(12):52-55
在世界政治之中,秩序的变迁根植于格局的缓慢演化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秩序是特定格局下的交往形式。这种交往形式的变化、突变以及定型,取决于特定的技术水平、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因此,考察秩序的变迁,首先要考察在限定的技术条件下,全球生产力分布变迁造成的格局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交往方式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由特定国家以及集团推动而形成新的秩序。  相似文献   

12.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2):30-31
<正>单个知识分子直接介入社会,参与政府政策的时代,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随着分工的细化,以后的学者更多的可能是给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追求的不再是改造世界,而是研究世界,"改造的任务将留给政治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及其前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在成立两年后才搬入朗润园的,但人们已经习惯以"朗润园"代称之。这个不大的院子偏安于北京大学西北一角,身在其中的人更习惯地以"园子里"这个满带感  相似文献   

13.
在联合国的大力推动下,"保护的责任"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正进入国际社会成员针对集体行动的讨论之中。然而,这个新理念是否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法规范则尚存争议。按照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保护的责任"在法律效力、规范认同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缺陷。但是,依据国际法渊源的理论,"保护的责任"原则可以从人权公约中找到其法律效力来源,特别是《联合国宪章》以及《关于防止及惩治种族灭绝罪公约》等国际法文件;此外,由于"保护的责任"已经通过了联合国大会的审议,并且在重大国际决策中成为各个国家绕不开的议题,因此可以说,"保护的责任"包含在正处于发展中的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中。总之,"保护的责任"是一种国际政治话语策略,而不是一个无法律效力的、空洞的政治修辞。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南风窗》2013,(23):2-2
无论说了多少次,正义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母题和面临的巨大挑战。很多时候它仍然被遮蔽于阴影之中。想象一个没有正义而能消除仇恨、暴力的社会,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以及由各个国家、地区构成的"社会"(国际社会)几乎不可能。"共同生活"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类无法在对正义理念的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0,(21)
<正>在这本书的13篇正文里,米香共向13个他认为的经济学谬误发起了挑战。但笔者读完这本书后,却基本上不能赞同他的观点。先说他的没有道理的对所谓经济学谬误的批判。在第一篇"谬误"中,米香认为几百年来推动全球化的国际自由贸易是不好的,"因此,应该制定一个  相似文献   

16.
媒体     
《南风窗》2010,(20):12-12
<正>1美国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美】《国家》9月20日安迪·斯特恩是美国服务业雇员联合会的前主席,自2002年以来多次前往中国访问。在离白宫不远的一家咖啡馆里,他说:"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中国是美国真正的竞争者,甚至可能危及美国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没有人怀疑中国崛起会带来国际秩序的改变,但要如何应对中国  相似文献   

17.
张洪彬 《南风窗》2011,(21):96-96
不少人把民主等同于选举代表。这种熊彼特式的看法,历来批评不断。卢梭早就批评过:"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王绍光嘲讽代议制民主只是投票选出主人的"选主政治",也可谓一针见血。在政治冷漠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批评就尤其值得认真对待。然而,在现代社会提倡直接民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本不可能聚集到一起议事。代议制几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国际体系中的力量结构、秩序规范及互动模式均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中国作为一个力量正不断上升的大国,必定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国的周边外交看,中国的身份定位明确而丰富:在国际体系力量结构变动中,做平等者而非支配者;在国际体系秩序变动中,做社会秩序的推动者和建设者,而非力量秩序的挑战者;在国际体系互动性变化中,做平等互利的合作者,而非只顾私利的"搭便车者"。  相似文献   

19.
曾经以“文明冲突论”在全世界毁誉参半的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教授去年底又出新作“穆斯林战争的时代”一文。文中认为“当今世界政治已经处于穆斯林战争的时代”,并且“穆斯林战争已经取代冷战而成为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亨氏此文在穆斯林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埃及学者在《金字塔报》撰文质疑和批评,指责亨廷顿歪曲事实真相,丑化穆斯林形象,编造穆斯林好战的谎言,将穆斯林视为当今世界战争的罪人。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在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基础之上,国际秩序的原则理念和决策程序总体上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和精神。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主张建立开放性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非零和性。在这样的秩序中,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都可以成为体系的受益者。中国的意识形态与西方不同,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国际秩序。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国际经济秩序还是国际政治秩序中,总的来说,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中国应积极地利用现存国际秩序推动国内的改革与发展,继续融入现存的国际秩序而不是挑战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