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墨 《南风窗》2013,(18):76-78
安倍把改善中日关系的路径建立在强化与周边邻国合作、遏制中国抬头的基础上。但地区现实表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不可能建立在异化中国的基础上。没有在今年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心中的遗憾又多了一分。去年8月15日,沉寂5年再度竞选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曾参拜靖国神社,并多次表示为先前担任首相时没能参拜感到痛憾至极。事实上,真正值得安倍遗憾的是没能像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时那样打开对华外交的  相似文献   

2.
严圣禾 《南风窗》2008,(10):18-21
我一直呼吁日本要成为最后一个停止对华援助的国家,毕竟两国之间有过那一段战争的历史,而且日本作为距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也有义务坚守到最后。我非常希望看到胡锦涛访日期间能够与日本的民众有更多的接触,如果有可能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上露一面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4,(19):25-25
在流行拥抱的东方文化里,同性之间的拥抱往往传递出特别的含义。这也体现在外交领域。在刚刚结束的印度总理莫迪对东京的访问中,就上演了这样一幕热情洋溢的拥抱。安倍和莫迪太需要对方了,在“战略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前加一个“特别”还不足以表达对这种需要的强烈程度,还需要两国元首的一个“拥抱”。  相似文献   

4.
雷墨 《南风窗》2013,(14):74-76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高层权力格局的演变,是造成中越关系复杂、微妙的一个重要原因。越南革新开放进程的深化,也给中越外交互动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6月19日至21日,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2011年就任越南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访华。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会谈中,张晋创表示愿本着同志加兄弟的精神,增进政治互信。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在越南共产党总书记、国家主席和总理组成的三驾马车权力格局中,并不是每位越南国家领导人都  相似文献   

5.
陈言 《南风窗》2013,(3):41-42
在第一次安倍内阁的时候,中国经济规模不到日本的2/3,安倍对于价值观外交并未动真格。如今日本国力愈发失落,安倍欲用价值观外交来包围中国,实现起来只会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6.
前言作为一个外国人,我非常荣幸能通过《当代世界》这个平台获得这个珍贵的机会,与中国人交流关于美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刻,“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话题,人们应当对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和未来定位。  相似文献   

7.
雷墨 《南风窗》2014,(6):21-21
<正>在3月3日的参议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在"村山谈话"问题上"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这是安倍本人迄今在这个问题上最明确的表态,尽管依然略显含糊。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后,奥巴马政府内就有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的担忧。在去年2月首次访美行程中,美方没有给安倍在国会演讲的"礼遇"。一年来的情况已经表明,美国的"担忧"并不多余。安倍马不停蹄的"地球仪外交",在效果上也因历史问题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21):23-23
9月28日,美国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戴维斯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伊原纯一不约而同抵达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都围绕朝鲜问题展开,不过戴维斯抵达的是北京,伊原纯一则去了沈阳。“朝鲜不愿听中韩美三国的意见,不知道为何愿意倾听日方的声音”,戴维斯在首都国际机场对媒体说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对日本对朝外交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挑战美国权力,威胁美国利益,破坏美国的安全和繁荣。2018年8月,特朗普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强调对华长期竞争战略是美国的第一要务,明确要求制定对华全政府战略。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一年多来,美国挑起以贸易战为主导的一系列对华打压政策,对华强硬俨然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与此同时,全政府对华战略已经跨越政府部门,向着更深更广的全社会方向蔓延,逐渐形成了横向和纵向的战略互动与协同。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经历了四次外交抉择,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欧美和亚洲,曾采纳"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入美入亚"、"挟美制亚"等理念,实现军事崛起和经济崛起,并开始走向新的政治崛起。如今,日本正面临第五次外交抉择。如何为21世纪的对美、对亚外交定位,特别是如何为对美、对华外交定位,是日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英国外交素来讲究现实主义,追求利益目标。二战后英国奉行了较为务实的对华政策,采取了意识形态分歧下经济利益优先的外交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从而较好地维护和发展了其在华利益,同时也促进了中英双边关系相对稳定的发展。今后英国仍会坚持基于利益目标的务实对华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是美国实施对外战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对华战略实施过程中,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不仅在政策倡议与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积极参与了美国对华全领域竞争。一方面,这些非政府组织深度介入涉华问题,通过对特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活动指导乃至直接介入相关暴力活动,推进危害中国主权的颠覆性活动。另一方面,美国支持的非政府组织通过破坏"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渲染所谓"技术威权主义"等方式,积极参与对华经济战、科技战。在对华战略的对抗性不断上升以及战略筹码渐显不足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与国会将通过立法形式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对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并将通过增加资金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对华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对抗、经济与科技竞争中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又在促进对华合作领域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力,这又可以为保持与拓展中美对话与合作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吸收和借鉴学术界有关外交决策认知心理分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心理学理论中的"受害者心理",并以1959—1962年中印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阐释外交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受害者心理"支配下的信息解读、形势评估以及方案选择。当中印领土争端凸显后,印度决策者的信息解读无视中国方面的善意信号与和解姿态,甚至一味夸大其敌意和威胁;与此同时,印度决策者高估己方立场和主张的合理性,并据此选择行动方案。印度决策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的重大偏差,是"受害者心理"影响外交决策的消极后果,是中印边界纠纷升级为边境战争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陈言 《南风窗》2013,(6):78-79
当安倍把领土问题看成是日本的核心利益问题的时候,没想到他的访美让美国看到了日本的弱点,有了进军日本市场的巨大机会。首脑外交无小事。日本外务省的官员几次这样说。从语言中能嗅出外务省要强调安倍晋三首相在2月21~23日的访美,具有相当大的成果。不过,除了在安倍访美回来一周后,《日本经济新闻》忽然在3月1日发了一篇赞美访美硕果累累的官样文章《日中对立,美国总统表明的真意》外,人们  相似文献   

15.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苏联在重整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的过程中,把中日关系纳入了反美的冷战政治战略;在这种实用主义战略下,斯大林干涉日共内部事务、鼓动暴力斗争,既破坏了日共在国内斗争的地位,也使新中国的对日外交起步便受到挫折;而在朝鲜战争造成台湾问题的困难之后,苏联又背离中苏同盟寻求单独对日议和,陷于孤立的新中国对日外交走上了曲折的"以民促官"之路。  相似文献   

16.
赵博渊 《南风窗》2013,(8):75-76
在蒙古,谁都知道中国是蒙古的最大贸易国,也知道日本是蒙古最大的外援国。而在东南亚,光算经济账,东盟也有充分的理由首鼠两端,在中日之间中立。3月3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展开2013年度的第三次外事访问,目的地是蒙古国,为期两天。这是自小泉纯一郎之后,7年来日本首相首度出访蒙古。时值钓鱼岛局势热度稍退,基本面仍很严峻,蒙古又是东北亚诸国中地缘政治价值独特、姿态较超脱的一个,同时还是  相似文献   

17.
18.
公民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新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反日入常签名是中国公民,借由网络签名请愿从事公民外交的案例。该活动是由中国社会部门、中国经济部门与离散华人社群所组织的。它们通过跨国联系发起网络签名请愿而进行的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同时,该活动由于表达了广泛民意,不仅影响了中国政府,也影响了其他国际行为体,而成为中国公民外交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事业的90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独立自主、一元化领导、归口管理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外交经验,领导外交的能力不断提升。当前,中国外交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内政外交界限日益模糊、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交织发展、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比翼齐飞。面对新形势,必须转变观念,立体思维,立体操作,打造内外结合、各方互动、官民并举的统筹外交,进一步提升领导外交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通常缺乏应有的精确性。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人们在形成和运用概念、命题和框架、方法时,加入的主观成分太多,以致造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这种情况在年轻的学科,诸如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等领域,尤其严重。英国著名外交学家尼科松在其所著《外交学》一书中,曾经指出了对“外交”概念使用上的混乱情形。他写道:“在现代流行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