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特回忆录是研究维特生平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史以及中俄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备受俄国和西方史学界重视,在俄罗斯至今已有七种不同的版本问世,俄国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维特回忆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亚丽 《东北亚论坛》2006,15(3):119-123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维特正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并将自己的经济思想和主张付诸实践,成为沙皇末期经济改革主要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是俄国政府内部启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维特所实施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俄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大量吸引国外资本,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货币改革和强化保护关税政策等,以此来推动俄国经济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对俄国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俊亚 《东北亚论坛》2006,15(3):124-1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任俄国财政部长的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及其控制下的华俄道胜银行在一系列侵华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在维特的策划下,俄法联合成立了华俄道胜银行。华俄道胜银行的发展、兴盛,实际上也是在以维特为首的俄国财政部的控制之下。维特对华俄道胜银行的控制及利用,反映了沙皇俄国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掠夺和侵略。  相似文献   

4.
俄国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国家,在18世纪初成为了欧洲强国之后,为了维持它的强国地位,俄国坚持对外扩张的政策,连年战事不断。受国家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巨额战争经费所累,俄国货币体系混乱不堪。进入20世纪,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受战争影响俄国的货币体系几乎陷入瘫痪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开始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程,迈入近代社会的路径并非只资本主义一条,俄国也没有注定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正如俄国没有历经古典奴隶制而直入封建社会一样。民粹派主张俄国走一条独特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19世纪70年代,民粹派的革命活动构成了俄国革命运动的主流。在马克思主义登上俄国历史舞台后,民粹主义运动逐渐让位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但民粹派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消失,还在俄国社会长期存在。有学者认为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①还有学者认为,民粹派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改革开启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地方自治运动的蓬勃开展和社会力量的觉醒,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显著提高,社会组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组织网络逐渐扩大,类型日益丰富,活动范围大幅拓宽;社会组织的法律基础得以确立.俄国社会组织在慈善和社会救济、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俄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使俄国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开始变为一个开放、进步的国家。俄国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国内外阻力,尤其是来自国内的阻力,但是俄国在彼得一世的领导下,迅速成功地克服了国内阻力,完成了改革,从而成功地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性一步,为俄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历史形态、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化的反思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改革之后的俄国社会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二是俄国新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上层,尤其是与上层密切相关的知识阶层,他们代表了俄国文化的现实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俄国的民族性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成长中的俄罗斯文化必然是多面性的文化;民族传统和欧洲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俄罗斯灵魂。  相似文献   

9.
安德列耶夫(1887-1959)是前苏联对17-18世纪俄国史研究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之一,是对俄国这一历史时期在史料学和古文献学方面著作颇丰的专家。1887年3月24日(俄历12日)安德列耶夫出生于彼得堡。其父原是普西科夫县的贫苦农民,19世纪八十年代才从故乡的村庄迁到首都。在  相似文献   

10.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改革后俄国土地问题和农民福利问题仍然严峻,这是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革命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俄国社会酝酿深刻变革的 1 9世纪上半期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了主张以革命和暴力方式改造社会的激进思想流派。农奴制改革前后 ,激进倾向超出了思想活动的范围 ,发展成为反抗现实的社会运动。 70年代 ,暴力和恐怖手段成为革命激进主义的主要标志。在俄国革命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中 ,既有当时西方政治文化的因素 ,也有俄国思想传统和东正教精神的成分。而其社会根源则主要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以及俄国政治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 1 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革命激进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揭开了 2 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下半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社会法律地位,犹太人开始逐步接受俄国文化,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卓越的人才.他们的艺术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俄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下半叶在俄国穆斯林中间出现了主张在语言、思想和行动上进行统一的社会文化运动。20世纪初,俄国泛突厥主义由社会文化运动转变为一场社会政治运动,其标志是1905年的全俄穆斯林大会和穆斯林联盟的成立。  相似文献   

14.
俄国对西伯利亚民族的研究始于18世纪。16世纪末俄国哥萨克东征,并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将当地近30个小民族强行置于俄国殖民统治之下。18世纪上半叶,俄国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后,遵循彼得大帝生前的遗嘱,耗费巨资,组织了两次北方大考察(又称白令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三、苏维埃时期(50年代中期以后)从50年代中期起,史学家们着重研究了18世纪20—80年代俄罗斯人占居西伯利亚的历史。59年代下半期一60年代上半期出版了一些研究西伯利亚个别地区的移民史著作,例如B·H·舍尔斯托博耶夫的《伊利姆斯克的耕地》(第M卷,伊尔库次克,1957年)、B·B·沃罗比约夫的《东西伯利亚南部的城市》(伊尔库次克,1959年)、H·B·乌斯秋戈人的4:18lfr纪俄国殖民南外贝加尔的基本特点)}(载《西伯利亚和远东历史问题》,新西伯到业,u6叫三)、m·C·布宙金的《N世纪上鄂毕河地区并入俄国和俄罗斯农民对它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下半期,“第三种人”参与了俄国的社会斗争,并在其间经历了一个日渐深化的过程。“第三种人”虽无自己的理论,但由于自身队伍的发展以及接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便利,在社会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实践也提升了“第三种人”对俄国前途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18.
一、对俄罗斯近期经济形势的基本估计1997年初,俄国政府在《1997-2000年结构改革和经济增长小期纲要构想》中指出,上一阶段的经济改革已经告一段落,从1997年开始俄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结构改革阶段。1997年7月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内阁扩大会议上说,1997年年中是“国家结构改革新阶段的实际开端”。这意味着,政府将结束制止通货膨胀阶段的工作,俄国的改革将进入更深的层次。①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认为,由于政府在稳定金融、制止价格上涨和加强卢布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成就,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着手经济结构改革工作,以…  相似文献   

19.
民粹派是俄国近代史上一个代表农民小生产者利益的政治团体。 186 1年农奴制改革后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末期 ,民粹派基本消亡。民粹派的革命思想十分丰富 ,革命活动非常广泛 ,对俄国社会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粮食运输的作用。俄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农业生产发展不均衡。加强地区间交通和经济联系,保障粮食供给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19世纪至20世纪初,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运输方式在俄国粮食流通中的地位不断演变。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生产力发生根本变化,铁路成为粮食的主要运输方式,畜力运输和河运的重要性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