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生态文明建设嵌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凸显了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展现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和历史上生态环境理论的高度契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嵌入经济建设是因为对完整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要考虑原料从哪里来等问题;嵌入政治建设是因为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这一优势来遏制腐败问题和形式主义;嵌入文化建设是因为文化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深层次力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嵌入社会建设是要通过社会力量来监督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2.
雷玉华 《实事求是》2014,(6):98-100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目前县域经济产值的增加靠消耗大量资源来换取,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因此,培育生态理念,优化生态环境,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形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是推动自治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生态问题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科学的常规议题,而是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交织融合的互动性话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既承认自然对人类的制约,又提供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机图景。新时代中国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破坏的惩戒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不能囿于经济体、地域的视角限制,而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去看待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共存,看待人类有机体的生态依存,去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站在人类发展命运的立场上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总体部署,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地统一起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极大地推进了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文明的生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极大地推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极大地推进了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环境的破坏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古老话题。但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生态环境问题超越国家边界的限制而不断扩散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是最近30多年的事情。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著名报告,尤其是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大会”第一次将环境破坏问题摆上了世界各国的议事议程,极大地推动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影响,以及生态政治理念的应时出现。为了根治不断恶化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国际社会曾经采取诸多努力;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第二次全球环境大会,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002年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文明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只有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生态文明的生成路径,才能有效实现从传统工业文明向新的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把诠释中国特色与思考人类命运、彰显大国风范与心系人民福祉、深化体制改革与聚焦责任追究、完善评价体系与配套科技支撑、争创全国范例与具体样式随"缘"统一起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科技创新置于绿色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意境,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