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立新 《团结》2010,(3):54-57
一、明确中山学学科定位 1.学科定位的概念及意义。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孙中山研究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也为今天建构中山学这一命题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在学术界及各方面新老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孙中山研究取得很大成就.研究的学术水准不断提高,研究范围、视域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
《团结》2009,(5):F0002-F0002
2009年10月15日.由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和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主办的”孙中山研究与中山学”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黄山举行。民革中央主席、研究会和研究学会会长周铁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民草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3.
王秉默 《团结》2010,(1):52-54
读历史照片.一要看注释.二要看时代背景。这是有关孙中山的三张照片.图2是孙中山在读书;图2(见53页上)是坐落在上海香山路的孙中山寓所中书房的照片。图3(见53页下)是孙中山的部分藏书及书签。对这三张照片.最好的注释是孙中山、宋庆龄自己的话。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  相似文献   

4.
李广良 《团结》2012,(6):59-60
几年来,由于民革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我陆续参加了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和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一些工作.承担了民革中央和民革云南省委会的一些研究任务。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10年10月作为民革中央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主办的辛亥百年系列讲座的主讲嘉宾。做了“三民主义与中华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报告;2011年-2012年参与了民革中央宣传部主编的《中山学概论》的编写,提出了关于中山学研究的一些设想:2011年在民革云南省委会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团结学术论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别学术讲座上做了“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学术演讲.在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一个讲话,还接受了《团结报》记者的专访。通过这些活动,我对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学习研究孙中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5.
吕植中 《团结》2012,(6):61-63
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是民革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研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在民革中央领导下,民革北京市委会以孙中山研究会为平台,在弘扬中山精神、开展孙中山学习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6.
丛淼 《团结》2011,(6):56-57
宪法.简而言之.就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根本大法.是人民与政府之间订立的契约。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之保障书也。”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其宪法思想颇为独到.也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7.
陈澄波 《团结》2010,(1):16-17
自从担任民革广西区委会副主委和民革梧州市委会主委以来.在民革中央和民革广西区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我着力于一些专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参与、联络:作.如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世纪中山·放歌梧州”大型歌会、纪念昆仑关大捷7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山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团结》2009,(6):53-58
十年树木,百年树学。如果把章士钊先生1903年梓行的《大革命家孙逸仙》①视为孙中山研究之始,迄今已百载有余。审视百年孙学的价值与得失,突破显学的光环与困惑.探索科学的真谛与前景.建立“中山学”.此正其时!——诚为孙中山研究科学发展之契机!本人学养不逮,权作立“学”“擦边”之思。  相似文献   

9.
何一立 《团结》2011,(6):53-55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其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历史过程。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进程中.探寻和研究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传承和丰富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宏扬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徐波 《团结》2010,(1):49-51
社会生活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的观念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对研究者提出新的课题。基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诸多传统课题其内涵需要不断进行新的开掘.作出新的诠释。孙中山研究也是这样。几十年来.尤其是近30年来.孙中山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就其深度.还是就其广度而言.  相似文献   

11.
李吉奎 《团结》2013,(1):58-63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王杰博士的新著《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于2011年11月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刊行。这部42万余字的煌煌巨著,是“孙学”研究园地的最新成果之一。自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来的87年里,研究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论著不胜枚举,蔚为大观,其中研究民生主义的论著,一般均是以民生主义、民生史观、平均地权或社会主义思想为题,而以“民生思想研究”名篇著作,王博士此书是首例,可谓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其首要问题在于平均地权;同时,孙中山不赞成进行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是主张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最后,孙中山将社会主义视为人道主义,即博爱、平等、自由的社会主义。由此看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三重维度。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人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最初成果,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学继 《团结》2011,(1):60-61,6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开启中国和亚洲民主共和闸门的历史伟人。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规范化,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事业的进展,均有必要建立以孙中山思想及生平事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山学”。下面是笔者的一得之见,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任仕纯  黄义源 《团结》2008,(4):61-62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去世也已8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然而,孙中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他的理论和和实践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理解和赞同,他的精神和遗产仍然在闪烁着光芒。可是,数十年来,许多研究文章,都称孙中山为资产阶级民主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按照阶级划分标准,资产阶级民主派属民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一孙中山的生平事业和思想,一直是中国历史学家注目和研究的对象。孙中山研究学会曾于1985年3月在河北省涿县召开“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回顾与展望》,涉及有关孙中山生平事业和思想研究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林家有 《团结》2013,(1):64-66
孙中山的遗嘱有三个:一是《国事遗嘱》,二是《致苏联遗书》,三是《家事遗嘱》。三个遗嘱分别从国事、世事和家事三个方面陈述了孙中山的嘱托,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国家主义和对家事的基本看法和要求,充分地全面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品质、廉洁奉公和关爱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本质。这是孙中山遗留给全中国人民的珍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7.
《团结》1998,(2)
张磊,孙中山研究著名专家,现任广东省社会科院院长、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兼任中山大学等校的教授。其专著《孙中山思想研究》、主编的《孙中山辞典》等,在  相似文献   

18.
严隽琪 《民主》2011,(10):3-4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全面回顾了100年来中国人民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富民强国之路的有益探索──论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之精华张星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也需要总结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  相似文献   

20.
周铁农 《团结》2003,(6):4-9
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和民革内蒙古区委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召集我们研究学会理事会的各位理事,邀请民革联系的部分专家和学者,共同研讨“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题,大家在百忙中撰写论文,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会议,我首先代表民革中央、代表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对大家的到来、特别是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学术含量、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