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康德拉季耶夫是苏联早期的经济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临时政府活动家--苏维埃学者--斯大林时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牺牲者的曲折道路.康德拉季耶夫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上升和下降两种趋势相互交替的规律,50-60年为一个大周期.由此,国际经济学界称康德拉季耶夫为长波理论的创建者,并把长波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的周期理论大大推动了当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从宏观上揭示世界经济增长波动的大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总是会出现周期性危机震荡,危机爆发导致大幅度经济倒退,克服危机以后经济重新起步前进。这种周期性危机的循坏往复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规律。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至少发生过三次经济全球化,每一次都被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所打断。这与康德拉季耶夫的长周期理论相契合,并预示了资本主义世界新的周期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欧洲社会民主党理论和实践的新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迎合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革命的继续和深入、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及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要求,实用主义地对思想理论、纲领政策、组织建设和对外关系等多方面地进行了新的调整。这是社会民主党历史上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次变革,其实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力图构建资本主义新模式,继续履行管理和维护资本主义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发展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的历史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蕴含着落后国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今天探讨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重要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一是市场经济 ,二是剩余价值剥削。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劳动的社会化。没有资本主义创造的历史前提条件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无论是从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 ,还是针对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东方国家来说 ,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都是无法避免、无法跨越的。列宁曾经尖锐批判了俄国民粹派避免资本主义的幻想 ,在十月革命以后 ,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新经济政策。长期违背列宁的这条发展路线 ,是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崩溃的主要原因。目前学术界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 1 881年提出的、具有严格历史条件限定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夸大为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发展规律 ,这是对马克思经典作家观点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化进程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启动的条件,但是资本主义进程、全球化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并不同步.应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包括被恩格斯晚年放弃了的论点,而不能断章取义.应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与"两制"关系的新特点,只有在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深化自身的体制改革中,社会主义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近30年来日趋兴盛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上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克罗斯兰认为英国已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因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判断已失去正当性。以"后资本主义"论为逻辑起点,克罗斯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克罗斯兰的"后资本主义"论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但他的这一理论以经济增长为前提,认为股份公司制的出现和管理革命造就的经理阶层分散了资产阶级的权力,使资产阶级已丧失统治地位,这是不正确的。他在"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主义观,也只不过是淡化了传统社会主义的一些色彩,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重要理论进展和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1893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围绕"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列宁形成了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在确认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论证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具有可能性、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揭露和批判俄国资本主义造成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阐明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特点,倡导通过革命的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扫土地;揭示俄国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趋向。上述思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研究本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剩余价值剥削。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劳动的社会化。没有资本主义创造的历史前提条件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无论是从一般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还是针对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的东方国家来说,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都是无法避免、无法跨越的。列宁曾经尖锐批判了俄国民粹派避免资本主义的幻想,在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与新经济政策。长期违背列宁的这条发展路线,是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崩溃的主要原因。目前学术界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1881年提出的、具有严格历史条件限定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个设想很快又被他们放弃)夸大为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发展规律,这是对于马克思经典作家观点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因素 ,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经历了认识上的曲折历程 ,建国前后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认识和稳健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是中共能够充分认识国情 ,分清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和社会现时任务的界限。研究建国前后中共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 ,总结历史经验 ,对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的私营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帝国主义大搞"和平演变",某些国家从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使世人议论纷纭:社会主义是不是"大失败"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还是历史的大趋势吗?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寻求答案。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十月革命证实了这一理论,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两个必然"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共产主义实践也融入新的社会历史进程,因此,对"两个必然"的理解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Omar Muammar Al-Qathafi,1942—)是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国家元首。十几年来,卡扎菲在所谓既非资本主义,亦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的指导下,对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中,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永恒伦理"赖以存在的基础。一方面,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的分析构成了马克思对"永恒伦理"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另一方面,对资本与活劳动之间的交换关系的分析则是马克思对"永恒伦理"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权与资产阶级所主张的自由和平等等道德观念的相互关系,把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批判性分析进一步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分析联系起来,揭露其本质和历史。  相似文献   

16.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聂运麟教授最近主持编写了几本有关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著作,一本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另外五本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08年出版。他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范围内阶级力量对比明显地有利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虽然有恢复、有发展,但仍处在低潮之中;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正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组织形态上正在发生着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因为这种变革与转型都需要根据本国的特殊国情和党情,不可能照抄别国的现成模式,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各自政党独特的发展道路,并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为此,就需要经过艰难的探索,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和修正,其间还可能经历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艰难曲折的。其中,有些党可能会逐步走上成功的坦途,有些党则会走一段不短的迂回曲折的道路,还有的党会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7.
资本全球化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特征——雇佣劳动和资本统治、物役经济与拜物教——在更普遍层面上的表现和拓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非但没有淡出历史,反而更显示出它的理论和现实的说服力。我们要运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这一武器,科学认识资本全球化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发展道路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命运,形成于围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中国梦"所进行的探索中,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非唯一途径。诠释这三个逻辑,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也有助于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社会主义"是近十几年来委内瑞拉的主导意识形态和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和庞杂的思想来源。"21世纪社会主义"以反对资本主义为逻辑起点,强调人民的政治和经济权力,提倡集体主义价值,力求实现经济多元化,试图构建共生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欲以统一社会主义党为中坚、以文人和军人为主体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马杜罗完全继承了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念。"21世纪社会主义"重塑了委内瑞拉政治经济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生困境,但它不仅未能缓解对石油经济的过度依赖,反而使委内瑞拉社会对抗更为激烈,其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社会经济政策也对委内瑞拉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编辑手记     
正自2012年改版以来,对全球问题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状的跟踪研究,已经成为本刊的新特色。每期相关栏目,我们都会推出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期的头篇文章虽然只是一篇访谈,但是学术含量和理论价值很高,沃勒斯坦透过这篇访谈展示了他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历史源流与现实背景,深刻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困境和发展趋势,以及反体系的社会运动、特别是1968年革命对于现代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