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是它的所有者通过法律、道德、秩序或其他形式而获得的有利地位。实证性权利既包括制度性的经验事物如国家和契约,也包括观念性的现实事物如自由和习惯。由于无论国家还是契约,自由还是习惯,都有其不能脱离先在的权利来谈论的局限,因此,权利的来源往往被追溯到具有逻辑先在性的东西那里。传统自然法理论把自然权利看作是实证权利的前提,现代人权理论则否认有脱离制度安排的抽象权利。从地位而不是从来源出发来理解人权,是现代人权概念区别于传统自然权利概念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权公约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反映了其权利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然而,从总体上看,国际人权公约主要反映西方社会的基本权利理念。因此,可以从权利的来源、性质和目的等方面解读国际人权公约所体现的权利理论。进而为我国的权利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然法学说是西方一切法哲学流派的滥觞,是价值法学派,自然法学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权利观念的发展史。自然法学派起初的权利观念更多带有“天赋”权利的色彩,人生于自然,人的权利也来自于自然。自然法学的权利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各有其特点:古代与中世纪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正义为基础的,近代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自由为核心的,现代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平等为内涵的。在这里,我们以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权利学说为基线, 简要解析洛克、卢梭、罗尔斯和德沃金的权利理论。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权公约:人权价值和制度的普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人权公约体现了人权价值与制度的普适化。人权普适化经过了从话语人权到国际人权的历史演变。国际人权公约蕴含的人权普遍性包括人权主体的普遍资格、人权价值的普遍信奉、人权规范的普遍适用。当今国际人权公约的理论视野与西方关于人权与社会的价值预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理论背景主要为普遍人性尊严的哲学基础、自然权利理论的智识背景、自由民主的普遍理想。  相似文献   

5.
现代宪法与宪政非常注重人权价值的制度化保障。比较而言,西方国家在实践中更为注重通过司法程序来保障人权。西方人权保障理论存在自由主义的路径、实用主义的路径、司法审查的路径的三种区分。在西方学者看来,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乃是最好的人权保障体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西方宪政对于人权保护的制度与实践既有借鉴意义,也有消极因素。这些国家应在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积极探究既适合实际又超越西方的宪政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西方修辞学知识传统及其对法律论证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希腊思想家关于修辞论辩的研究传统为当代法律论证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与研究进路。20世纪西方修辞学研究复兴过程中对传统的形式逻辑进行了批判,并且拓展出法律论证理论这一法律方法论研究新领域。当然,这一研究进路对于法律论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人权的本原源自人性。人性具有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事实问题,并不能涵盖幸福、平等、博爱、正义、理性、理念和理智等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是价值问题,是人权价值所在,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辅相成,构成人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政治经济转轨中的历史转变时期,法治国家的理念已经初步确立,刑法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与构造.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利益的提升,人权主义刑法观被国内学者所重视.各国广为关注人权保障问题,人权刑法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精髓和应然趋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用丹尼尔.贝尔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社会学分析方法,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领域的轴心原则的分裂来界定行政价值,试图在此视角下重新审视西方公共行政范式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组织如何实现行政价值的最佳诉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权概念是一种权利概念。法律性权利与道德性权利是权利的两种基本形式。人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性权利。权利具有相对于功利而言的优先性。否定性权利是保护自由的权利,肯定性权利是保障生存的权利。社会契约论提供了关于个人权利范围和界限的合理解释。判断人权实现与否及其程度高低的依据,是看国家是否公平地分配了公民自由和政府权力,妥善处理了这两者关系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出发,提出只有先取得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才有个人的人权保障,突破了西方人权理论的局限。把讲人权与反封建专制、争人权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密切结合起来,这是蔡元培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另一特点。率先实现男女生在北京大学同校,注重开发女子智力,试图从提高女子素质入手,解决女子人权问题,这是蔡元培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预付人权论"尽管具有可以理解的动机,但其观点却是不能站住脚的.西方的"天赋人权"理论并不存在所谓的"危险逻辑",这种解读是错误理解"天赋人权"理论中的义务观念以及个别绝对化人权表述所致."预付人权论"也完全称不上是"一种非西方的普遍人权理论",最多只不过是西方人权理论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13.
司法救济理论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救济理论应以三大诉讼法为理论背景 ,相关的司法实践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 ,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来观察我国现行的诉讼原则 ,形成科学、完备、规范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人权理论体系中 ,关于人权与和平、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与时代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子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构体现出邓小平人权理论在国际风云不断变幻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理性与睿智。本文从邓小平人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阐释、人权与和平权和发展权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理解邓小平人权理论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权利和人权是宪法学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概念 ,但在传统的宪法学理论中 ,二者基本上是混用的 ,有必要对二者做出清晰的区分。在较为深入地梳理、分析权利和人权的源流、涵义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可以从涵义、目的价值、蕴涵的理念、产生与存在的时间、内容与法律文本的关系、依据和对应范畴、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等七个方面对二者做出区分。  相似文献   

16.
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和职责,对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充分保障人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权保障功能是刑事立案监督的重要职能和目标之一,从理论诠释的角度来说,其内涵于检察官的客观义务、精准打击犯罪以及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说,其不仅体现在刑事立法当中,更鲜活的体现在刑事司法当中,即通过对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不应当立案侦查而立案侦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监督制约,有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相关人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警察行政处罚权与人权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法治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权保护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警察行政执法领域中的人权保护更是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警察行政处罚权是“限制”还是“扩大”是正在审议中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讨论的焦点。在现代社会,警察作为管理者的强大权威,在其执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的对公民人权的侵犯。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警察行政处罚权的“扩”还是“限”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博弈。从某一个层面上讲,博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扩权和限权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二者始终不可分割和相互促进。主权依然是人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人权依然对主权发挥着促进和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中国人权战略。  相似文献   

19.
300多年来,随着国家权力、利益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分化组合和交互作用,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其最终结果迄今尚无分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拥有领土、政府、人民的主权国家仍是最高权力的体现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在支配着我们生活于其间的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与西方社会经典贫困理论的根本差别在于理论范式的不同。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我国波澜壮阔的扶贫实践显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范式是“制度”范式,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超越了西方社会经典的贫困理论范式,表现在:第一,超越收入贫困理论范式,形成多维贫困观;抓住主要矛盾,实施精准脱贫策略。第二,超越能力贫困理论范式,形成脱贫能力观;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实施联动策略。第三,超越脆弱性贫困理论范式,形成区域贫困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策略。第四,超越社会排斥理论范式,形成共同富裕观;注重内在动力,实施群众主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