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加深,以及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的社会动荡,进一步暴露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依然严重。社会秩序的背后是社会心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引导社会心态的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同时要监测社会运行,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增强民生政策的落实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态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普遍的、一致的、对社会个体产生影响的社会共识、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意向;社会心态的结构可具有二维、三维或四维不同的结构观,研究社会心态结构的关键是找到构成社会心态的要素;社会心态的功能表现为社会组织和凝聚、社会引导和自我调节;社会心态的形成和嬗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可从个人与群体、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社会心态测量的方法有抽样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分析、心理测量和社会表征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态的研究及其意义张二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心态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社会心态一词经常见诸书报刊物,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社会心态。的定义不规范,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缺乏抽象的理论概括。所以...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社会怨恨心态呈现出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社会仇视心态指向由个体转变为群体,社会仇视心态的强度、烈度日益加强等新趋势,值得关注与警惕。概括来看,当前社会仇视心态与过去不同,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仇视心态指向由个体转变为群体。过去,公众的仇富、仇官心  相似文献   

5.
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在遭震灾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准确了解灾区居民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与社会恢复中社会心态的走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树立积极心态,克服消极社会心态及其造成的影响,对进一步搞好灾区灾后社会恢复与发展十分必妻。  相似文献   

6.
底线心态发轫于经管领域,是描述员工关注某项重要事项而忽视其他竞争性事项的一元思维。在公共管理领域讨论底线心态,是为了解释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左支右绌”的行为困境。基层公务员的底线心态具备灵活性特征,据此提出可能的测量方式,并从底线心态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效应两个方面来揭示其过程。关于形成机制,可分制度、组织、个体三个层面讨论。其中,目标设定、感知问责、上级底线心态、关注自我利益、社会善念以及情绪耗竭等因素对基层公务员的底线心态产生影响;关于影响效应,根据管理效益和社会伦理两个维度,将基层公务员的组织行为划分为四种类型,由此深入阐述不同要素的底线心态对基层公务员不同类型的组织行为的影响。基层公务员底线心态研究能够促进相关理论发展,值得公共管理学者和实践者重视。  相似文献   

7.
2010年社会思想动态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人们的情绪、心态和思想意识,是社会思想动态发展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09,(18):47-47
一般而言,有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舆论存在四种基本论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四种论调既是不同时期中国实力发展的反映,也是西方舆论对华心态变化的折射。但近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又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既不能用传统的中国威胁论来解释,也不完全是中国责任论,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是中国影响论。  相似文献   

9.
试析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幸福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淼  陈汉省 《理论导刊》2008,21(3):56-58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国度,人们对幸福的定位和追求不一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幸福的要求更加体现出时代特征与和谐特质,作为城市,必须适应这种历史变化,抓住影响城市人们幸福安康的关键因素和突出矛盾,着眼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加大建设力度,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的幸福支撑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越来越理智而成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承受力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受到冲击,所以1978—1989年间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动荡。但是,自1992年后,尽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前10年,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劳动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住房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革或变化,这些改革或变化在造福一大批人的同时也影响到一部  相似文献   

11.
王德军 《理论参考》2008,(10):42-44
发展是作为社会的人促成事物按照符合人的预期目的而引发的变化,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我有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使人的三种;“自我”形态都得到‘实现’并协调起来达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炜 《理论导刊》2000,(5):46-47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这一问题在我国现存社会中的突现,人的素质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的素质是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往往赋于人的素质以不同的涵义。正是由于这种涵义上的差异,使人们对人的素质的认识产生了思想上的迷惑。因而使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一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似乎成为教育界单独的任务。基于以上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素质的基本观点,在对人的素质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它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传统,还与这个社会主流价值的社会想象息息相关。这种社会想象根植于人的生命内在的形上冲动,是人的超越情怀。社会想象植根于特定的社会又超越于特定的社会,为社会提供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向人们昭示着好生活与好社会的样子。社会想象,以关于未来的想象切入当下的生活并影响社会历史的具体走向。不同的社会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社会想象。马克思主义进入  相似文献   

14.
赵波 《青年研究》2007,14(12):42-46
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历程为视角,用非正式社会控制(社会资本)解释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以及成年时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理论。同时,该理论认为刑事政策应当注重犯罪预防而不是剥夺犯罪人的能力,应当重申预防性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6,(5):8-13
互联网为谣言提供便捷快速的传播平台,一定社会情境下的消极社会心态是谣言产生与传播的重要诱因。网络谣言产生具有客观性和难以预测性。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网络谣言映射部分社会心态,这包括负面情绪、弱势心态和信任危机等。社会心态与网络谣言相互作用:消极社会心态下的人们更易信谣传谣,消极社会心态在网络谣言中传播扩散,在网络谣言动员中容易转化为集体行动等。网络谣言必须加以治理。基于社会心态层面的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法治国家和提高公众的理性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界聚焦大学生积极健康社会心态培育这一主题,围绕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价值意蕴、影响因素和培育路径等问题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大学生社会心态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颓废的一面,对其积极向上的一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其消极颓废的一面予以疏导和管控。同时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和引导,培养拥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必须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变化,转变研究焦点,拓展关注范围,调整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政策对社会进程的干预作用,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约束或鼓励,在本质上则是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任何一项政策一旦输入社会,就会造成某种利益关系的改变,甚至导致整个社会利益结构的大调整。政策就是通过这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来控制人们的需求,从而使每一社会阶层、每一利益群体、每个个人的利益追求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相一致,促进社会各领域、各方面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那么政策是如何进行这种调整的?政策的这种调整又有哪些规律性可循?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政策损  相似文献   

18.
关于平等的观念,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深入,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对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利益需求呈现相应差别的时候,如何正确地确立关于平等的观念,就更有其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关于平等观念的认识问题,作若干方面的粗浅说明,同时,也从社会主义这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出发,客观地对平等的观念加以分析,从而使之真正发挥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平等观念呢?抑或说,是不是说任何意义上的平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以来,“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和谐社会不应存在“两极分化”;但也不是要消灭差别或者“均贫富”,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生活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们各得其宜。从客观地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倾向入手,探讨我国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农民维权的行为逻辑——基于政治心态的检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仍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利益结构的高度分化和利益矛盾的日益激化致使农民维权行为成为一种频繁的社会现象,并呈现出诉求内容的经济性与政治性交织、行为方式的多元性与递进性交融、组织手段的离散性与聚集性共存三大趋势。然而,农民维权形式的选择与农民社会政治心态的变化休戚相关,很大程度上政治心态的情势决定着农民维权行为的性质和方向。转型时期农民呈现出政治认知失衡化、政治情感持续化以及政治态度臣民化等多元政治心态,规制着农民维权的行为选择。因此,必须深入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权益维护的制度平台,建立心态管理体系,以之调适农民政治社会心态,促使农民维权行为规范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