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近年来,以网络摄像机等为代表的社会公共安全类产品技术发展迅速,在传统安防技术上广泛融入了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其智能化、联网化水平越来越高,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技术的采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安全威胁,比如视频的网络安全等。经公安部、国家认监委批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认证中心承担起社会公共安全类智能联网产品网络安全自愿性认证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3日,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在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期间举办了"首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产品GA认证认证证书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有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司、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与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单位相关领导,获证企业负责人、参展企业等有关人员参加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规范诚信的市场体系,推动公共安全产品名牌战略的发展,经公安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同意,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已启动公共安全产品的自愿性认证工作(即GA标志认证)。防盗安全门是首批开展自愿性认证的产品。为使相关单位及企业充分了解防盗安全门自愿性认证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重点破除行政审批和行业垄断,从而达到为企业减轻负担的目的,国家认监委和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共同协商成立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认证中心。目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已经正式对外开展安防产品的强制性和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认证中心是在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的"检测认证一体化"认证机构,认证中心与检测中心同属于一套领导班子领导,将有助于二者的协调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认证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在沪顺利召开了第一届公正性委员会首次会议。会议由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鲍逸明主持,来自各利益方代表的共计九名委员或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首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兼认证中心主任胡传平致辞,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介绍了认证中心筹建过程和今后业务开展计划,于2015年初开始筹建认证中心,并于2015年7月10日获得的国家认监  相似文献   

6.
《刑警与科技》2008,(19):157-157
【本刊讯】目前,公安部发文通报了截止到2008年6月底的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强制性认证结果信息和自愿性认证结果信息,标志着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认证结果信息通报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7.
樊超 《刑警与科技》2013,(21):193-195,192
<正>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以下简称安防认证中心)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公安部批准成立,是专门从事公共安全产品合格评定的认证实体;2002年3月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成为首批承担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的九家机构之一;2003年10月经重新登记审批,获得国家认监委《认证机构批准书》;2003年12月经中国国家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评审,获认可证书。安防认证中心主要开展安全技术防范产品、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刑事技术产品等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认证工作。其宗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九部门:2020年实现公共视频监控全覆盖【本刊讯】近日,发改委发布了由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应用安全可控的技术和产品,统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按照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4月15-16日,由安防监控存储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主办,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支持,希捷科技中国公司协办的"2015第三届安防监控存储论坛"在杭州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同期,安防监控存储科技创新产业联盟、TC100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检测中心联合举行了《安全防范用存储  相似文献   

10.
王耀华 《刑警与科技》2004,(11):188-189
改革传统行政审批制度,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秩序的放任自流。社会生产的无序——竞争失控、伪劣横行,是优秀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噩梦。政府培育产品认证制度,就是运用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手段来规范、引导、扶助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对社会生产新的良性的管理。在我国短暂的产品认证制度史上,刚刚开始的公共安全产品自愿性认证(GA认证),具有开创性意义,更契合商品经济发展的方向,其价值和前途无可限量。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15年开始,国家发布了多个国字头文件来指导雪亮工程的建设,其中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996号文《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最具有指导意见,要求加强"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整体规划和项目建设落地。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年,250个示范城市将拨款100亿,计划带动地方1000多亿项目投资。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作为安防领域内的一员新兵,云南智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爱家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爱家")在家庭智能安防产品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其研发的"i+互联网智能安防系统"日前通过专家审定,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深圳市安防协会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国际警用装备专家委员会组织来自公安部专家库、部属研究所、警  相似文献   

13.
《刑警与科技》2005,(2):21-21
11月4日~6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MC)系统销售公司以强大的安全监控产品阵容参加了由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公安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04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14.
<正>监控联网系统建设背景现状日前,发改委发布了由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2015年5月份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要求推动集成应用,运用数据挖掘、智能预警等现代技术,加大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力度,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王华安 《刑警与科技》2013,(Z2):133-133
<正>2012年12月3日-6日,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携IVS1.1视频监控解决方案闪耀亮相2012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凭借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创新科技和高清、智能、移动的产品特点,华为展台受到众多专业观众的关注。一直以来,华为视频监控业务以"高清、移动、智能、云监控"为理念,致力于为政府公安、企事业园区、轨道交通等行业客户构建灵活、高效、开放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提升客户的视频监控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17.
马晓东 《刑警与科技》2013,(Z2):157-157
<正>2012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期间,东方网力主要展示了紧密贴合公安实战应用的平安城市视频综合解决方案——智图视频业务应用平台,以及在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中获高度认可的"VDS视频质量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04,(9):188-188
2004年8月12~13日,由中国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主办、四川省标准化协会公共安全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承办的西部地区防盗安全门产品自愿性认证宣贯会在成都召开。参会代表分别来自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防盗安全门产品生产企业及部分技防管理部门的代表100余人。中国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柳晓川理事长、四川省公安厅有关领导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是由公安部主管,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公共安全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的办刊宗旨:架构公共安全理论体系,研讨公共安全理论与技术,交流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公共安全科研最新成果,推动公共安全技术的发展和繁荣。1栏目及稿件要求本刊主要设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应急救援、火灾科学、智能交通、网络安全、法庭科学、工作探讨等栏目。  相似文献   

20.
<正>平安城市建设从"科技强警"战略和"3111试点工程"两大项目开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成批的安防视频监控设备覆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治安防控、社会维稳、打击犯罪、城市管理等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果[1]。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可以说这是目前关于公共安全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