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余勇 《刑警与科技》2008,(22):86-86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它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辨识,最后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人脸与人体的其它如指纹、掌纹、虹膜、视网膜等具有唯一生物特征性,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其它类型的生物识别比较人脸识别还具有如下特点: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并发: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这些特性使得人脸技术取得突破后,迅速得到普及,业内掀起了人脸识别应用浪潮。  相似文献   

3.
人脸识别技术是由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部分所组成。 人脸检测、定位及捕捉:软件从监控画面中利用特殊的算法找出人脸的位置,进行定位,再根据其特征估算出人脸的大小,最后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近日,天地伟业发布超星光人脸识别布控系统,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天地伟业针对公共场所人流量巨大,依靠人力无法有效地在流动的人群中发现布控目标的情况,自主研发超星光人脸识别布控系统,在不干扰群众自由通行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方便的辨别其身份。天地伟业人脸识别布控系统是一套基于人脸图片比对的远距离、快速、无接触式重点人员布控预警系统。系统能主动  相似文献   

5.
正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信息特征,用前端音视频采集设备比如摄像机或摄像头收集到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并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数据应用。首先判断检测区域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可被提取的生物特征信息,则进一步地识别、定位到每张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  相似文献   

6.
《北方法学》2022,(1):5-14
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饱受社会关注,学者们基于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算法治理、技术应用场景限制等视角提出了人脸识别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方案。尽管人脸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指向性、不易更改性等特征,但这些同样存在于其他生物识别信息,并不足以成为专门规定和单行立法保护的必要事由。在审视和反思现有学说有关人脸信息与人脸识别信息的客体范围混同和场景化理论的解释误区的基础上,我国刷脸问题的治理逻辑不应当陷入"新型信息技术引发社会风险有必要专门规制"的僵化理念,而是应当以增强自然人与信息处理者之间有关刷脸技术应用的透明度为基本立场,基于场景一致性理论和人脸特征识别比对数据库的标准化来限定刷脸技术的必要性情形。  相似文献   

7.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特征工程的一部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身份验证技术,在安防、金融、门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人脸识别在道路车辆卡口中的驾驶人识别应用,基于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形成大底库、高可信的失驾人员发现和查处办法。本文采取本地或本省常住人口进行建库,对高分辨率的卡口设备抓拍的过车图片进行车辆检测、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根据比对出的驾驶人身份证明号码查询全国驾驶人信息库,确定驾驶人驾驶证状态,如果该驾驶人为被扣满12分、暂扣、吊销、驾驶证超期的失驾状态,则通过集成指挥平台进行预警,通知路面民警进行拦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图像降噪和图像增强方法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选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案。方法收集33起人像鉴定领域实际案例中的人脸图像素材,研究以高斯滤波和小波变换为代表的图像降噪技术以及具有边缘保持和小波变换特性的单帧图像超分辨率增强技术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图像处理方法对人脸识别性能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图像降噪技术均显著提高了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准确性,而图像增强技术虽然提高了人脸图像显示效果,但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无正向促进作用。此外,高斯模糊图像处理的图像降噪方法虽然简单,但与本文研究的其他方法比较,其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改善方面效果最显著。结论人脸图像质量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改善人脸图像质量进而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准确性。其中,图像降噪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且比图像增强技术更适合于实际人像鉴定应用中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正>厂商说法V2233-F智能人脸大数据分析平台架构在传统视频监控系统之上,采用面向服务SOA的架构设计,集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人脸识别算法,通过灵活的接入服务和专业的应用开发,提供人脸布控、人脸比对、以图搜图和轨迹分析等核心功能,适用于平安城市、关键设施等行业。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http://www.infinova.com.cn地址:深圳龙华新区观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飞拓园区  相似文献   

10.
满江月 《刑警与科技》2014,(10):124-127
近年来,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清摄像头部署在各个重要场所,如机场、地铁、火车站、汽车站等。这些场所是人口流动必经之地,也是公安重点布控区域。很多地区提出的人脸识别需求,也是针对这些重要通道出入口场景,要求系统自动侦测视频画面中的人脸,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进行一一比对,得到最有可能的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信息社会对精准识别的需求,呼唤更加不可替代的生物体特征,曾在各种特效大片中出现的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如指纹、人脸识别,语音(声纹)、虹膜识别,眼球追踪等。仅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就不胜枚举:人脸匝机、人脸识别解锁、人脸识别门禁与考勤、认证合一验证、人脸识别抓逃犯、行人闯红灯抓排系统、支付宝人脸识别付款、医院在线办卡等,城市各种"智慧+"产业,如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金融、智能交通等,融入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体系平台催生着城市智  相似文献   

12.
前言近年来,人脸的检测与识别技术,或称人脸的抓拍与比对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研发机构不断增多,应用此项技术的产品不断出现,应用空间日益扩大,系统解决方案逐渐成熟,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上海世博会,在700多个入口(闸机)安装了人脸检测设备,贮存了近7000多万人次的头像,实现了布控对象的实时比对报警,以及事后大规模地快速检索.  相似文献   

13.
何遥 《刑警与科技》2015,(Z2):84-87
传统人脸识别由于受限于技术理论,很难做到低数据描述,这也直接造成了其在后续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活体人脸数据采集环境的苛刻性加强,计算机后台运算能力要求超过实际现有水平,网络传输带宽压力无法承受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传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大幅缩小,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应用。而应用人脸高维仿生模式识别技术,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深圳威富集团研发的超低数据量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是传输  相似文献   

14.
正人脸识别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面部特征进行人员身份辨别的过程。人的面部特征与指纹、虹膜一样具备唯一和不易被复制的优良属性。人脸识别研究历史比较悠久,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年和1910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人脸识  相似文献   

15.
正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面部特征进行人员身份辨别的过程。人的面部特征与指纹、虹膜一样具备唯一和不易被复制的优良属性。人脸识别研究历史比较悠久,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年和1910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人脸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是当时还不涉及人脸的自动识别。人脸识别发展历程有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脸识别逐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带来便捷的同时,泛滥使用导致人脸识别信息被无序采集、储存与处置,引发民众关于人脸信息安全的担忧。一、检察公益诉讼保护人脸识别信息的必要性及优势(一)人脸识别信息的特殊属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采取列举的方式将“生物识别信息”定义为敏感个人信息。人脸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除了具有普通个人信息的人身价值、商业价值与公益属性以外,  相似文献   

17.
<正>生物识别技术里,人脸识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人脸识别的视频分析智能报警系统,可针对在逃人员、嫌疑人员、受控人员、失控人员等不同对象在不同的监控场景中实时抓取人脸、人形等特征,通过与模板库中的档案特征对比,实现被监控对象的身份落地,并实时预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犯罪率也逐年增高,犯罪分子往往隐藏在人群之中,给广大公安人员发现和识别犯罪分子增加了难度,因此,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由于基于二维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受到光照、视角、姿态、表情等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重点探讨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的关键技术包括RGBD三维人脸模型重建技术和三维人脸特征提取技术,同时分析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模式,三维人脸识别系统包括采集端和服务端。研究结果表明,三维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应用于安防领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识别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增加,引发了城市建设中的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等城市管理问题。近年来,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为此,公安人员在对通缉犯进行人工排查时如大海捞针,成功率较低,效果也不明显。目前在公安传统侦查工作方式中,人脸识别系统仍然采取针对每帧图片进行比对,或者人工手动截取人脸图片信息进行比对。此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干警们的工作效率,无法适应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员在不同地域之间频繁的流动,每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逐年上升,众多涉案人员潜逃未能归案,严重损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因此,人脸识别成为是新形势下对安防监控系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市场上安防领域的人脸识别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对人脸清晰度要求高,大数据的人脸库容易造成识别检索准确率底、速度慢的问题,这些成为困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体验一下"佳都科技智能人脸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