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2017第十六届CPSE安博会,几乎被人工智能"引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达、宇视、天地伟业、佳都科技、东方网力、高新兴……除了全行业关注的安防巨头外,商汤、旷世、依图、格林深瞳、云丛……安防江湖上传说中的四大人工智能企业都加入到AI安防的行列。在此之前,许多人一度认为"安防行业不行了"。实际上,几年前安防市场就已经进入弱肉强食时代,经过这几年的洗牌,留给安防行业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是这次,机会又来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给萎靡不  相似文献   

2.
正此次疫情,对AI和安防企业来说,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会。如果在此之前,还有人对AI安防落地应用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过是噱头和花架子的话,这次可能就被彻底地颠覆了。此次疫情开启了AI全面落地的序幕。疫情过后,中国AI市场将迎来井喷,并进入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正AI赋能百业,在众多行业绽放。作为最适合AI落地的安防市场,已经成为AI初创企业变现的"米粮仓"。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安防行业创新步伐和技术迭代速度大大加快,企业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AI安防在各领域应用市场的爆发,安防行业或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4.
正在无处不智慧的年代,智慧生态随处可及。之于安防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各细分市场对监控需求在提升,同时对大联网、智能化应用提出更高要求。华为,转战安防是后入者,正在缔造以AI摄像机为基点的"端云协同"AI安防新生态,努力构建万物物联的智能大视界。当AI遇到安防后,后入者后来居上的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智能将率先在安防行业落地,并将改变安防市场格局。其实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会为安防行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但是,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抓住机会。令人吃惊的是,大华股份几乎每一次都抓住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在不久前闭幕的2017第十六届CPSE安博会上,记者采访了大华股份国内营销中心产品与解决方案部总监杨圣伟。杨圣伟表示,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十多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把安防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比作一部电影,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这部电影的结尾已经基本没有悬念。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整个影片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么,面对庞大的AI安防市场,如何才能抢占市场制高点,切下更多的市场蛋糕?人工智能对安防产业来说,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给安防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AI+安防,成为驱动安防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那么,面对庞大的"A I+安防"市场,2万多家安防企业如何分羹?如何掘金?  相似文献   

7.
正当下安防市场,遍地都是AI带来的勃勃生机。对于这种AI给安防带来的新常态,我们可以理解为:AI带领安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3.0时代。当下安防市场,遍地都是AI带来的勃勃生机。对于这种AI给安防带来的新常态,我们可以理解为:AI带领安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3.0时代。安防3.0时代特征AI让安防进入3.0时代,这是一个命题.那么,我们可以探究,什么是安防3.0时代?安防3.0时代具备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标准化将使安防企业经历一场大考,迫使技术薄弱、实力不济的企业、质量低劣的产品退出安防市场,也将改变国内安防业的格局。中国安防产业走过了30多年,可以说是从混乱中开始,却不应该以混乱为名继续走下去。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识别是AI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生物识别采集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人工智能就无从谈起。AI的出现,让生物识别技术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未来,二者将互为促进、共同发展。AI,这两年可谓炙手可热、火爆异常!AI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如火如荼,安防几乎已经发展到"无AI,不监控"的地步。那么,是什么因素让AI安防应用市场如此火爆?AI技术的成熟、AI自身能量的释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生物识别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5G带来的高带宽、低延时,将为更大的数据量提供渠道,再加上AI,对信息的分析将更深入。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到平台,从主流安防到声学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崛起,都将从5G的兴起中获得加速度。从今年的安博会来看,随着安防智能化的不断成熟,AI应用增多,各厂商也准备好了向5G时代迈进。安防设备正从以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为主的三大产业链,拓展到城市级管控平台、物联网智能终端等。这不但给安防厂商带来巨大的机会,也给AI公司、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全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防行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市场规模不断膨胀,国内市场已经接近2000多亿,随之上市融资、兼并重组都成为了2010年安防行业的热词.资本市场的引入、IT企业的进入都在促成安防行业的变革,以前很多安防企业存活的土壤,已经不再那么肥沃,高利润在安防行业渐行渐远.安防主流市场的格局已经改变,激烈竞争摆在每一个安防经理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这是全人类的共识。在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建设大背景之下,各个细分领域对安防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对于安防技术的应用性、灵活性、人性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安防技术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而当安防行业遇上人工智能,一切将迎刃而解。这就是为什么在安防行业的AI应用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原因。要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AI企业,其作为和价值主张一定是紧扣市场痛点,促成AI落地来增强实战力。瑞为技术就是一家这样  相似文献   

13.
闫燕 《刑警与科技》2005,(9A):40-4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安防产品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中国的安防市场容量又相当可观,并且一直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相关人士估计,目前的安防市场容量已达千亿,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国际知名厂商陆续登陆中国,希望在中国安防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之际为自己攫取“几桶金”。然而,中国本土的安防企业众多,其竞争力也不容忽视,但无序盲目竞争的现状,给外商创造了抢滩中国市场的机会,于是出现了外商与中国知名企业强强联手的现象。如此的强强联手将对中国的安防产业以及中国的安防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民族企业将如何发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品牌;面对国外安防企业强有力的品牌冲撞,中国的民族品牌又将如何在国际市场抢占席位?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是安防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也彻彻底底的进入了大变革。AI、视频结构化、云平台等等的概念相继提出,期间最为显著的,是民用安防之风大规模席卷而来,为行业再一次创造了一个新平台。同时,由于我国消费观念、经济水平、文化素质、安防发展进程、市场格局等等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国民安防意识较国际平均水平晚,因此崛起的安防民用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城镇化的进步、居  相似文献   

15.
有远见的企业,在做好自己的同时擅长应对出现各种不利局面,总是善于发现机会。曾几何时,安防代理经销商是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的启蒙者和市场的中流低往。在那个信息流通不畅的年代,因为厂家对当地市场不熟悉,经销商就充分发挥了对当地市场高度熟悉、比厂家办事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运作、了解市场变化趋势等优势,抓住厂家和当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商机,从而获得了重要的地位和丰厚的利润。时过境迁,随着市场格局的日益完善,以及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的大潮袭来,安防代理经销商往日主宰天下的风光己不再,转身,只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工智能(AI)的浪潮下,行业跨界已是常态,安防行业也在跳出传统的纯安防领域去寻找新的机会,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物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大浪涌来,难免泥沙俱下,有的以AI新瓶装旧酒;有的是真正的创新者,佳都科技就是立足创新的AI弄潮儿之一。必须清楚认识自己,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而不是什么机会来了就做什么;也不能埋着头做产品,闭门造车,而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客户的需求;所有的创新,都应该是真正能够为终端用户解决问  相似文献   

17.
正人工智能(AI)正在成为改变各行各业的通用技术。这种改变无一不与更高的计算性能紧密相关。由此带来更加庞大的数据量。这些数据既是人工智能运作的对象,也是其发展的驱动力。当各行各业的改变与物联网结合,城市也确实变得越来越"智慧"了。无论是云厂商,还是AI企业、安防公司,都不愿错过智慧城市的巨大机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秋,全球最大安博会——CPSE安博会在深圳开幕。各界都没想到的是,人工智能在这场以安防为主题的垂直大会上迎来了"全面爆发"。一位参会者说,当时全馆的AI热潮让人至今记忆犹新。为什么人工智能和安防会如此"亲密"?原因十分简单:各界普遍认为,安防行业将成为人工智能最大规模落地的场景,而中国安防行业的蒸蒸日上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机会。英伟达、比特大陆、商汤、依图等各类人工智能企业也杀入了这  相似文献   

19.
《刑警与科技》2014,(1):152-152
面对日益激烈的安防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安防工程企业开始转型,他们审时度势,打造集资金、资质、技术、产品、工程、设计、咨询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以赢得更多用户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20.
正新安防、新时代、新征程!AI,唤醒万物。在安防,AI应用火力全开,仿佛进入了安防的AI新时代。为此,探讨当安防遇上了AI,才显得意义非凡。安防为什么需要AI安防为什么需要AI?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大命题,说穿了,就是安防行业发展进程中因AI出现带来的改变和迫于业务需求不得不与AI联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智能化应用拐点已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