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加强对城市建设中的诸如交通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维稳等方面的管理迫在眉睫。作为人的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AI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全球最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非接触性、直观性、识别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犯罪率也逐年增高,犯罪分子往往隐藏在人群之中,给广大公安人员发现和识别犯罪分子增加了难度,因此,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由于基于二维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受到光照、视角、姿态、表情等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重点探讨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的关键技术包括RGBD三维人脸模型重建技术和三维人脸特征提取技术,同时分析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模式,三维人脸识别系统包括采集端和服务端。研究结果表明,三维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应用于安防领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识别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信息社会对精准识别的需求,呼唤更加不可替代的生物体特征,曾在各种特效大片中出现的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如指纹、人脸识别,语音(声纹)、虹膜识别,眼球追踪等。仅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就不胜枚举:人脸匝机、人脸识别解锁、人脸识别门禁与考勤、认证合一验证、人脸识别抓逃犯、行人闯红灯抓排系统、支付宝人脸识别付款、医院在线办卡等,城市各种"智慧+"产业,如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金融、智能交通等,融入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体系平台催生着城市智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行业一直备受热捧,而人脸识别是其中之一。该技术落地安防,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最早由日本NEC公司带入中国,最开始的安防应用以航空业为主,在机场领域较为常见。而今,随着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项目开展和技术应用,人脸识别,迎来了爆发期。  相似文献   

5.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目前主要有基于整体的人脸识别和基于特征分析的人脸识别两个研究方向;并且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公安工作中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布控排查、犯罪嫌疑人识别、人像鉴定以及重点场所门禁等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晗 《刑警与科技》2014,(10):116-120
人脸识别技术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加强对城市建设中的诸如交通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维稳等方面的管理迫在眉睫。另外.近年来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态势,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犯罪行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增强,给防范和侦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在公共安全领域,AI技术驱动的智能视频和图像处理,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人脸识别作为首当其冲的应用,正在公安刑侦中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人脸识别领域的领军企业,商汤科技所提供的人脸布控、视图情报研判系统,目前已在北京、深圳、上海、四川和重庆等地落地应用,取得了多项成果,大幅提高了刑侦人员的执行效率。人脸识别的发展和深度学习带来的突破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由于不需要用户主动配合,  相似文献   

8.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智慧警务背景下,在治安管理中广泛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提高治安管理效率和打造"平安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但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远程识别性和识别独特性等特征,其在应用于治安管理时会存在技术滥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有效规范,包括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脸识别技术集中应用在公共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商业企业等领域,并在刑事侦查、公共交通、户籍管理以及电子支付等具体事务上发挥重大作用.然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得的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可能会威胁到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为了使公众享受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保障公民的合法人格权益,本文将首先从宪法保护的角度,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图像降噪和图像增强方法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选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案。方法收集33起人像鉴定领域实际案例中的人脸图像素材,研究以高斯滤波和小波变换为代表的图像降噪技术以及具有边缘保持和小波变换特性的单帧图像超分辨率增强技术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图像处理方法对人脸识别性能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图像降噪技术均显著提高了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准确性,而图像增强技术虽然提高了人脸图像显示效果,但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无正向促进作用。此外,高斯模糊图像处理的图像降噪方法虽然简单,但与本文研究的其他方法比较,其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改善方面效果最显著。结论人脸图像质量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改善人脸图像质量进而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准确性。其中,图像降噪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且比图像增强技术更适合于实际人像鉴定应用中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刑警与科技》2013,(24):126-127
<正>"湖南创合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特征识别事业部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生物识别相关产品和系统的高科技企业,事业部05年开始潜心致力于生物特征识别相关算法的研究,目前已拥人脸识别算法、智能视频分析算法、车牌识别算法、虹膜识别算法等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生物识别算法。此次送测的创合人脸识别门禁是在传统出人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人脸识别核心技术的专业门禁产品,内置的人脸识别算法具有创合自主知识产权,可精准识别人脸。"  相似文献   

12.
正相比以往的人脸识别,深度学习算法推动的人脸识别发生了巨大变化:准确率更高,环境适应性更强,识别种类更丰富。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结合红外光、可见光技术,推动主动安防时代的到来。本期栏目邀请到生物识别领域的几位专家,共同探讨这一主题。本期嘉宾:北京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华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若光深圳市威富安防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梁先扬  相似文献   

13.
《北方法学》2022,(1):5-14
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饱受社会关注,学者们基于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算法治理、技术应用场景限制等视角提出了人脸识别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方案。尽管人脸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指向性、不易更改性等特征,但这些同样存在于其他生物识别信息,并不足以成为专门规定和单行立法保护的必要事由。在审视和反思现有学说有关人脸信息与人脸识别信息的客体范围混同和场景化理论的解释误区的基础上,我国刷脸问题的治理逻辑不应当陷入"新型信息技术引发社会风险有必要专门规制"的僵化理念,而是应当以增强自然人与信息处理者之间有关刷脸技术应用的透明度为基本立场,基于场景一致性理论和人脸特征识别比对数据库的标准化来限定刷脸技术的必要性情形。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对安全生活的需求也更加紧迫,生物识别技术正日益取代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被应用于社会中各领域,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正实现更安全更方便的门锁开启。虹膜识别是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公认的准确性最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基于该技术的门禁产品市面上已屡见不鲜,但受集成化、小型化技术限制,智能虹膜锁产品并不常见。武汉虹识,近两年开始在虹膜识别领域声名鹊起,拥有自主知识  相似文献   

15.
邓晔 《刑警与科技》2014,(10):128-130
市场背景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技术与理论的快速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利用人的面部图像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该技术通过人像照片比对即可判别人员真实身份,是继指纹识别之后最受关注及满足公安警务应用的一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人工智能已成为革新视频物联产业发展的新命题。大华股份在人工智能领域,以视频为核心,全面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升级,覆盖智能交通、行为分析、人脸识别、文本识别、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等领域,持续为城市、行业及民用消费者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门禁控制一体机作为门禁系列产品,在小型办公场所、家庭、自助银行等安防需要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体机将门禁的识读部分和控制部分合二为一,安装及操作简便,管理方便,系统升级维护简单,赢得了不少商家和用户的青睐,使其在变幻莫测的安防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生物识别技术是科技新与安全性不容置疑,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正逐步向人们靠近。在其中,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观点此次评测的产品的确高出市面上同类产品一筹,英飞拓展现了技术领先的优势,从技术上看不论是超高清、超宽动态和智能视频分析都是为了保障人脸识别摄像机的精准识别,而深度学习又让该产品在智能化应用能力提升到新的应用高度。此外,英飞拓强大的研发能力,该机与后端智能人脸识别管理平台结合,相得益彰,将人脸识别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充分满足多场景、多领域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14,(23):54-59
由中国生物识别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主办,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协办,深圳市威富安防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首届生物识别技术创新应用论坛暨中国生物识别科技创新产业联盟理事会会议”于1 1月24日在深圳举行.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张效民、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负责人张忠孝、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中国生物识别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主席张少林、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晓飞、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处长齐力、中国科学院重庆分院所长助理匡金竣、武汉大学教授雷玉堂出席会议并作精彩演讲.来自全国各地一百多家安防监控摄像机、门禁产品厂商、楼宇对讲产品厂商、人脸识别产品应用商及系统集成商参加了会议.同时,中国生物识别科技创新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会一次会议召开,联盟主席张少林作工作报告并为联盟常务理事单位颁发了牌匾和证书.  相似文献   

20.
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生活便利,运用生物特征识别新技术解决了传统安全通道存在依赖肉眼个人主观判断出现误差、证件造假、携带不便、易遗失损坏、密码易忘记或被破解等问题。近来人脸识别在银行、证券、社保、高考、机场、地铁、电子商务等场景应用频频刷屏,热度居高不下,人脸特征识别技术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正逐步推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