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4):68
壮族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55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及滇、粤等省。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壮。  相似文献   

2.
李温 《共产党人》2008,(17):55-58
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同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回、汉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建设成绩巨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取得历史性进步。其中民族立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在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导向、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针对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探索做好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奋力创建文明富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边境名城奋斗目标深入人心,全县已形成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周旭 《实践》2009,(9):34-35
举国共庆新中国诞辰60周年之际,迎来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成功实践的第62个年头。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历程,内蒙古蒙汉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了蒙汉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1,(1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成立9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深刻把握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对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保证、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制度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6.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新疆取得的辉煌成就1、全面确立了"三个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逐渐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为本质特征的"三个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政治权利大大增强目前,党政机关省级、地厅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占总数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1,(1):66
开栏语: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贵州贵阳隆重举行。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体育局和本刊共同开设民族和谐栏目,展示贵州和谐多彩的民族文化,介绍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运动,传播知识、促进团结,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7):5-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  相似文献   

9.
王有星 《实践》2007,(8):18-19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民族的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内蒙古的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曾被敬爱的周恩来誉为“模范自治区”。深入探讨内蒙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原因,对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三大功能: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艾尔登花 《实践》2007,(10):14-15
我国的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盟人口21万余人,有蒙、回、藏、满、汉等28个少数民族55379人,占全盟总人口的29.2%。其中蒙古族4.5万人,占总人口23.4%。民族宗教工作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4.
阿迪雅 《实践》2007,(7):10-12
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大多数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92.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15.8万人,占总人口的21.6%,其中蒙古族人口为423.83万,占总人口的17.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蒙古民族和其他民族一道于1947年5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自治政府,获得了民族解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又先后建立了鄂伦春族、鄂温  相似文献   

15.
16.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的生命线.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即"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理论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我国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深刻认识并践行"三个离不开"思想,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好文化生态,对于西部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宁夏的民族区域自治历程,充分证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深受各族人民拥护,是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是继续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更加有效地开展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活动,争取实现五连冠。二是通过多种渠  相似文献   

20.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省会西宁市的市辖县。全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总人口49.24万人,其中回、藏、土、蒙等少数民族13个,人口1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55%。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诞生在这里,由此而修建的塔尔寺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的藏族群众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每年有几十万佛教信徒到塔尔寺朝拜,有上百万的游客参观、游览塔尔寺。因此,湟中县的民族团结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县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