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大任务,标志着党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创先争优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以科学理论指导创先争优活动,以科学制度保障创先争优活动,以科学方法促进创先争优活动,从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科学社会主义的解读是深化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必然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视域,提高党的建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考察,不能为了科学化而将党建泛科学化;必须遵循辩证法,从宏观的视野分析处理相关要素间的关系;必须找准物质承担者和解决手段,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根本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们党在反思总结自身建设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党的建设现状后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要目标,是党的建设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新要求,建设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抉择。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实现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学科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学科的有力支撑,党建科学化难免会成为空中楼阁,离开了党建科学化,党建学科的发展也会迷失方向、后继乏力。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当前迫切需要推进党的建设学科的发展,其中包括要明确党建学科的独立地位,尽早使其从中共党史中独立出来;要提高党建学科的体系化水平,构建党的建设的规范学科体系;要创新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既要注意继承传统的方法,又要善于借鉴新的学科,尤其是运用多学科的方法;要进一步提升党建学科的服务能力,使党建学科为党的建设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明确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和把握规律,坚持理论武装、制度保证和方法支撑更好地结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向全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本文将尝试结合党的文献,着重从概念本义的角度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基本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建设在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基础上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它具有规律性、创新性、先进性、动态性、系统性、规范性、民主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是解决现阶段党的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注重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最后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建设学习型政党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努力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党员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来,始终坚持把先进性作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保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些都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次重大机遇,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本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全党上下先进性建设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深刻认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更好地带领人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15.
16.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意义重大,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建工作的复杂性,本文就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意义作简要阐述,并就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谈点儿认识。 相似文献
17.
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能力,增强反贫困的物质基础,使农村贫困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提高;较高劳动生产率在分配制度一定的前提下,将为劳动者个体带来较高的生产要素报酬,直接能缓解个体 相似文献
18.
尊重和提高党员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知识分子集聚地,确立和提高教师党员的主体地位,对于新时期探索党内民主建设和有效推进高校科学、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党员确立主体地位的现状,同时也对提高和巩固高校教师党员主体地位作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Anika Gauja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2015,54(2):232-248
While the collapse of party membership in the last half‐century has consumed much of the focus of party scholarship, the notion of membership itself is surprisingly under‐theorised.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ripartit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party membership as a constructed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ate, the individual and the political party. As organisational mediators and strategic electoral actors, political parties construct varying notions of membership in order to mobilise resources and gain legitimacy, while balancing the participatory demands of citizens with the legal and normative expectations imposed by the state. Using a number of illustrative examples from Europe and beyond,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ers' networks and the extension of participatory opportunities to non‐members. Designed in part to address this membership decline and to offer individuals a different way of engaging with political parties, these initiatives are seen as a crucial step i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parties towards looser, more individualised and amorphous networks of affiliation.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党的建设科学化",这是在新形势、新阶段条件下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思考。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日益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也多处指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等。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于规全面(全面性)、于事简便(操作性)、于法周延(系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