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国外志愿者旅游研究成果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旅游认知心理的研究,探讨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认知、态度和意向等心理状况。研究结论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认知情况对其态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且在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旅游的态度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的主观规范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态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其行为知觉控制则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态度有显著影响;在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的主观规范和其行为知觉控制变量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均有显著影响,而主观行为规范变量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此,我们应从认知改变、公益组织和节假日制度改革三个方面来设法推动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旅游。  相似文献   

2.
姚薇 《中国青年研究》2015,(2):52-55,51
中西方青年志愿者参与大型活动具有不同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背景,具体的动机也有很大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方青年的价值追求与信仰不同,组织主体和参与形式不同,其产生的效益和社会各界对之期待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拒学现象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因此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西方学术界在拒学的定义、症状、成因和矫正策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也蕴涵了研究方法论的整体性冲突,即拒学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属性还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对于西方拒学研究成果的梳理,不但可以推动国内至今还没有进行现象分类的厌学研究,而且也能为我国的拒学矫正实践发挥重要且紧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语言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屏 《求索》2010,(8):74-75,97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伴随城市化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着既不同于城市居民又不同于留乡农民独特的群体特征。语言行为是农民工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农民工为适应城市生活环境所做出的语言行为调整及其进城务工期间语言行为上的种种表现,既是传统中国乡土文化的彰显,又是城市现代文明的映射。联系农民工社会行为的多方面表现,对农民工语言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认知农民工语言行为的特点,还可以揭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情境下,对于社会公共安全这一长期以来相对模糊的概念,要从相对狭义的范畴,基于犯罪预防与公众安全感提升的视角进行研究。中西方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研究有多维视角。西方的研究涉及多学科,主要以宏观社会冲突与社会秩序、国际关系及犯罪预防为主要研究路径,我国则更加注重从管理学层面的社会稳定、危机管理、社区安全、安全评估体系等的实践研究。目前的社会公共安全研究亟待系统化,应在中西方社会公共安全研究视角的比较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跨学科发展,扩展其研究的学理深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志愿者保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辰渊 《前沿》2008,(10):123-127
志愿者在社会事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现。上海2007年举办了特奥会,2008年北京即将召开奥运会,再到上海2010年世博会,这些重大的活动都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为志愿者提供保障,为其立法、提供保险,已成为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志愿者可谓是新时代下“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能够使他们在为社会无偿付出的同时得到相应的安全保障,社会、尤其是志愿者组织责无旁贷。而政府对志愿者事业的支持和鼓励应当体现为通过立法敦促志愿者组织为志愿者们提供充足的保险保障。在目前对志愿者保障认识尚比较模糊、志愿者权利保障常有缺位的情况下,笔者试图对实现志愿者保障的模式及主体进行探讨,并提出个人的建议与方案。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 ,西方传统哲学开始向语言学转向 ,形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热潮。日常分析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说 ,他的学生同为哲学家的塞尔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并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引起了语言学界、哲学界的普遍关注。言语行为理论因此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 ,言语行为理论也暴露了其不足与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言语行为理论 ,这些问题还亟待语言学家、哲学家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8.
法律行为理论是法理学基本范畴之一,随着行为法学传入中国,我国学者亦重视对法律行为理论的研究.为了避免重复性研究,笔者不揣法陋,对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理论从研究意义、法律行为释义、法律行为的结构、分类、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法律行为理论是法理学基本范畴之一,随着行为法学传入中国,我国学者亦重视对法律行为理论的研究。为了避免重复性研究,笔者不揣法陋,对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理论从研究意义、法律行为释义、法律行为的结构、分类、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宗教社会学一改长期与社会学理论发展脱节的弊端,同时,伴随着帕森斯功能论的衰落和西方宗教运动的兴起,诸多社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当代宗教现象进行探讨。其中影响较大,且较成体系的有贝拉及卢曼在功能论视角下延续的研究,贝格尔和卢克曼倡导的现象学研究视角,以及斯塔克等人提出的宗教理性选择理论,他们在方法论、研究取向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付鞍安 《桂海论丛》2006,22(4):12-15
文章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综述,由此把握住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给予较为全面的再认识,同时提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态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认同。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苗族对于母语的认知评价,情感态度及学习、保护母语的行为倾向,解释了不同社会变项对苗族语言态度的影响,并据此对在湘西地区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审视大调解     
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对人民调解理念进一步延伸的产物。它强调的是调解的多方参与、多种调解资源的整合,是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工作机制。在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具有正当性:它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解决复杂性和特殊性矛盾的需要;顺应了法治发展的需要;缓解了法院的压力;在我国有着深厚的调解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调解资源;它既符合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也符合利益诉求和正义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西方学者对公共治理理论的研究取得重大进步。理论研究涉及公共治理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核心理论、研究困境以及与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国家空洞化的现实背景成为公共治理的研究起点,公共治理的内涵界定并不明晰,至今仍未形成一致的概念,网络管理理论则成为公共治理的核心观点。公共治理同时面临治理失效、民主责任的研究困境,与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分,公共价值管理也成为公共治理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波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业波动实证研究以湖南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考察指标 ,按照“谷—谷”划分法 ,在 195 3— 2 0 0 0年的 48年中 ,湖南农业增长率呈现 11个周期 (其中第 11个周期还未结束 )。纵向上 ,1976年为界 ,改革前后湖南农业波动状态特征悬殊 ,波动是由剧烈转向平缓。横向上 ,湖南农业波动幅度大于湖南经济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陪审制度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二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两种制度形成了各自的运作规律.我国现阶段的陪审制度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缺陷,应该吸收西方陪审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对我国的陪审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刑法因其惩罚的严厉性要求刑法适用必须遵循谦抑性的原则。目前实务界在适用中存在违背谦抑性的种种表现:不考虑情节构罪即移送起诉、某些罪名过度适用、被问责主体扩大等。要实现刑法的谦抑性,不单要阐述刑法所具有的谦抑品格,更重要的任务应在实务层面将谦抑精神落到实处,在刑法适用者心中树立一个标杆,塑造谦抑刑法适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已历时近一个世纪 ,经历了利维斯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大众文化研究、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霍尔的“新霸权主义”和费斯克的“文化经济”四个阶段。近期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中又出现了一股新的“民粹主义”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警察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业是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职业,压力普遍较大。压力是外界要求与个体自身能力、或个体价值需求与外部条件不相匹配而产生的难以应付的身心紧张状态。通过对在职民警的警察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差异检验等实证的分析,进一步认清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晓珊  陈洪 《桂海论丛》2005,21(5):17-19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是中国的经济行为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立足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理论角度、分析并评述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并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情况与社会的现实需要,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学需要加强重视的几个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