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月中下旬以来.各大国际投行纷纷看空中国下半年楼市。标准普尔预测未来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高盛则预计中国楼市将下降20%。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不会跌,房地产商也不认为会跌”,观点争锋相对。  相似文献   

2.
欧阳海燕 《小康》2010,(6):46-49
对政府调控楼市有信心者不过半;认为“在新政之下,中国楼市会出现大的拐点”的比例近四成,不过有近一半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相似文献   

3.
刘彦华 《小康》2015,(1):32-33
"稳",虽然对中国楼市只字未提,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如此定调来看,2015年房价是涨是跌,中国楼市何去何从,关键还在于,谁会先扛不住。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楼市在新常态下步入了"白银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该如何梳理总结2014年中国楼市发展态势?起落转折的中国楼市在2015年又将走向何方?政策、市场、房企……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担忧不等于看衰2014年的中国楼市降温明显,房  相似文献   

4.
易祥 《今日广西》2008,(7):44-45
近期,关于“中国房地产冬天的到来”和“中国楼市将出现拐点”的观点颇多,其中最关键、最敏感、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也就是房价问题。那么,2008年中国的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呢?  相似文献   

5.
楼市之惑     
《创造》2009,(8):76-81
年初尚且一片萧条的房地产市场短短数月就实现了成鱼翻身,房价上涨之快之猛令人瞠目结舌。疯狂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入迷惑有人愁。在经历一波全球金融危机;中击和洗礼后,其他行业和市场仍在调整中,一枝独秀的楼市健康吗?是良性发展还是为将来埋下了隐患?谁是高房价背后的推手7高房价将把中国楼市引向何处?楼市下半年是继续回暖还是再度调整?超常规发展的楼市,已经越来越让人难以看懂。  相似文献   

6.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0,(11):15-16
房价只涨不跌.仿佛成了中国楼市的“美丽神话”。美丽的神话为各地政府的政绩添上了浓墨重彩,GDP不断地被刷新,城市化进程在神话的美丽中变得几近疯狂……然而,越炒越高的房价.却成了中国广大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老百姓还未及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先尝到了高房价的苦果。投机炒房者的猖獗、部分开发商与官员利益的趋同,共同推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与思考》2008,(15):46-48
国际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似乎已经终结。有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全世界有21个国家的房价在下降。在中国,一些城市最近也频频爆出房屋滞销、房价暗降,甚至开发商退地、拖欠土地出让金的消息。这不禁让人担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泡沫聚集,不久就会出现破灭?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那些已走下坡路的欧美国家究竟又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楼市总是那么令人纠结,怕它涨太快,又怕它跌太快,分寸不知如何拿捏,时机不知如何把握。这不,持续一年半多的“史上最严调控”似乎又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此时,楼市“降价潮”在全国逐步蔓延,“限购”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李稻葵的观点是:“房价上涨不可能,那样是政府掮自己耳光,但房价大跌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  相似文献   

13.
林丰 《时事报告》2011,(4):46-47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表示:租金的调控也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有责任来重视这项调控工作。政府不但调控房价,还将调控房租,这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因为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部分城市房屋租金呈现出大幅上涨的态势,让许多租房者都感到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4.
<正>眼下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在这个时间点,购房者往往很纠结,他们既担心错过楼市阶段性调整的好时机,又害怕房价继续走低。正是在这个僵持时刻,预测房价走势成为热门话题。专家学者的观点也更容易左右持币待购者的心态。过去的案例表明,任何预测房价走势的行为都是一种冒险。一些学者长期看空中国楼市,主张不要买房产或者尽快将持有房产抛售,然而  相似文献   

15.
牛军 《前沿》2011,(18):103-106
房改以来,中国房价一路走高,高房价不但给百姓生活带来高负担,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先后出台多项举措,对楼市的降温作用凸显,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增多。当然,高房价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城市、政策背景等原因,涉及方方面面的变革,在我国一定发展阶段是难以避免的矛盾,需要综合治理和长期调整。本文仅就抑制我国高房价的法律路径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16.
伊文 《中国减灾》2011,(8):22-23
暴力驱动“填海造房热”随着近几年楼市价格的飙升,开发商也应市场信号伺机而动,各式楼盘层出不穷。这其中,应人们休闲度假需求的海景房也一时变得炙手可热,房价也随着投资客的轮番炒作水涨船高。在一轮轮的投资开发、炒房、再投资中,沿海土地开始变得稀缺,填海造地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在房价总体上还处于不断上涨的情形下"救市",那只能是帮开发商多赚钱,让购房者多掏钱。"楼市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搞不好就是第二个股市。"在上周六某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赵晓对于目前中国楼市给出最悲观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断供处理不得当的话,将会向二线城市延伸。不过,救市派目前势单力孤,更多学者相信深圳断供现象只是个别案例,房地产调控不能半途  相似文献   

18.
读一读关于中国房地产的报道,中国的房价似乎永远都在涨,涨声一片,还会再涨15年,中国的房地产业的空置率在不断下降,中国的房地产业的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这些永恒的报道还附有统计数字为证。可你稍用鼻子闻一闻,你就会闻到这些为房地产商们精心设计的数字中,那刺鼻的商业味道——  相似文献   

19.
吴栋 《现代领导》2006,(2):10-11
经历了2005年“房产新政”的洗礼,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虚高的房价导致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面是购房者持币观望.售楼处门可罗雀,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团退”风潮;另一面却是房地产商待价而沽.期待房市重新高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僵持局面。风雨兼程了卜余载的楼市正在上演一场角力赛,百姓、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博弈中互不退让.未见硝烟.却暗流汹涌。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8)
正买房买地加杠杆,造假炒作,导致了投资投机下的地产虚火。但是,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2016年中国楼市波澜让人印象深刻,背后的五光十色值得探究。对崇尚安居乐业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是梦系神萦的温暖目标,房子也日渐成为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在追踪楼市调控新政一个多月效果之时,人们同样追问,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轮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