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舰上的洗衣工 王克昌和李、林二位朋友分手以后,生活又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在上海有金夫人及孩子,金夫人的母亲和妹妹,一家人都靠他挣钱生活。他在天津还有父母,正室夫人及两个孩子,一大家子人等着他寄钱过日子。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虽然都已成家,也都能赚一些钱孝敬父母。但他身为长兄一向是家庭的支柱,为人长子的责任一刻也未敢松懈。再说,一个曾经取得过成功的老板是不会甘心落魄的,总还要做生意,伺机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收到一封寄自英国剑桥的信,精美的信封上贴了四枚漂亮的纪念邮票,这是英国朋友沃尔夫从他的家乡寄来的,在打印信件的右下角沃尔夫一家四人都签了名。读着来信,沃尔夫一家人又都浮现在我脑海里,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温文尔雅的沃尔夫先生仪表端庄、举止稳重,一派儒者风度。他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机械制造学院并获博士学位,父母都在剑桥大学教书,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沃尔夫是家中独子,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四、五种语言,听说读写都过关,还有六、七种语言能够阅读,曾自修过中文,能够借助字典翻译。他还嗜棋如命,特别…  相似文献   

3.
刘宏 《新青年》2005,(7):36
2004年8月15日下午被我从大连星海湾海水浴场救起的溺水者直到现在连一点音讯都没有。尽管临走我给他留下了手机号,可当时他只低头轻轻说了声“谢谢”就走了。此后便无消息,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过。本来,如果不是我冒死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8月16日的《大连晚报》登出淹死的大学生应该是包括他在内的两位而不是一位!一想起在海上那随时都有坠入海底危险的惊心动魄的10分钟,我的心立刻就翻腾起来,有时半夜醒来,耳畔犹有细微的呼救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消瘦的脸庞和那双极度惊恐、露出强烈求生欲望的眼睛!那是惊人的一幕,那是令我终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4.
瀑瀑安 《新青年》2005,(5):11-12
1你就回去吧,妈她……”苏浓一路上都跟在我的后面。“少跟着我,别给我提这个人,你让我回去看她的脸色吗?”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终于,他站在了原地低着头不再看我,许久,我才听到他远去的脚步声。我叫苏琪,苏浓是我弟弟,我们在一所学校念高中,我比他高两个年级。我们的父母离婚了,在我12岁那年。我恨我的妈妈,从小到大,她对苏浓总比对我好。即使他们离婚了,仍是如此。她每个月会给苏浓带很多东西,却不会和我讲任何一句话。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的快,夏天刚过,似乎就有漫天的落叶了。我火红的头发在这个季节里像燃烧的树叶,耳朵上两只大耳环“…  相似文献   

5.
问:我于1992年定居国外,出国前我的一个朋友曾向我借了一万元人民币,并立下借据一份,写明借期半年,不计利息。当时,我把借据交给了国内的父母,并嘱咐这个朋友半年后将钱还给我的父母。最近我回国后才知道这个朋友至今也没有偿还这笔借款,而我的父母碍于面子也从未向他索要。我几次找到这个朋友索要借款,他虽口头答应尽快偿还,但我觉得他是在应付我。因此,我想通过诉讼的途径索要借款,可又听说法律上好象有“诉讼时效”的规定,不知道这笔借款是否过了诉讼时效。请问,我该怎样索回这笔借款?-读者答:所谓诉讼时效,是民事…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2003,(4)
这是一封从网上发来的E-mail,一个网名叫做“左右为难”的女孩子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细雨:你好!我是你的读者,我一直都很喜欢你的栏目。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男友,他对我很好,只是随着恋爱的不断深入,我对他也逐渐加深了了解。原来他是一个在社会上“混”的人。当初,我是因为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仗义、豪爽才跟他交往的。可是现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他的那些朋友动不动就动手打人,他做的许多事我也看不惯,尤其是我的父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女儿把这样一个男友带回家的。为此,我也曾经试图改变他,可半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3,(8)
细雨你好!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如果你有耐心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你也就明白我要向你求助什么事情了。我有两位从小就开始交往的好朋友,一个是男友,一个是女友。等我们都长大了以后,那个男友开始追我的女友。我本来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可是我慢慢被男友的那股执著劲儿给感动了,我竟喜欢上了那个男友。但我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天作之合,我是不会有希望的。我的女友一直没有答应他,而他也没有彻底放弃。就这样过了一年,女友去了北京,走前告诉男孩,他们是不可能的。男友很伤心,我就一直陪着他,开解他。慢慢地,我们有了爱的…  相似文献   

8.
薛峰 《新青年》2007,(8):27
在一次成功的实业家的聚会上,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助别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相似文献   

9.
王小船 《新青年》2004,(3):20-22
我都25岁了还在学校里泡着,美其名曰“读研”,实际上是实在没事儿坐在学校里混时间。有老爸赚钱,我可以逍遥自在地过我的日子,缩在父母和哥哥的保护伞里享乐,然后等父母转手把我放在另一个保护伞中继续我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几个80年代的人聚在一个70年代的大哥家里,说起各自的苦楚。驰说现在最怕见的,不是自己的领导,反而是年迈的父母。驰的父母都是再婚,近40岁时生了他,后半生所有的希望,便都寄托在了驰的身  相似文献   

11.
周筱和陆刚的分手绝对算意外,本来两个人已经顺利的从恋爱进阶到谈婚论嫁.陆刚先拜望周筱的父母,两位家长对这个长相中上,性情憨厚的男人十分满意.于是,周筱选在全市最贵的馆子请陆刚的母亲吃饭.陆刚是单亲,父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因公殉职,母亲独自抚养他,并始终为丈夫守节,就凭这一点,让周筱打心里佩服.  相似文献   

12.
高考之前,他是父母眼中的骄傲,乡里乡亲都知道他成绩斐然.可是,恰恰在人生最紧要的隘口,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高考成绩出来了,他的分数只能上个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3.
终极追问     
那一天,妻子过生日,向来不会做饭的丈夫决定给妻子炒一个菜。菜炒到一半的时候,3岁的儿子跑过来捣乱,妻子赶紧追上去抱孩子,孩子拼命挣扎,大家都手忙脚乱,结果把锅从煤油炉上碰下来,孩子的下巴上溅了一些滚烫的油,落下一个触目惊心的伤疤。若干年后,孩子上了小学和中学,在学校里常常受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再后来,孩子上了大学,追了很多女朋友,人家都嫌他脸上有一个伤疤。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接着,孩子大学毕业了,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的专业是英语,可是与外国人打交道,形象很重要,他无法埋怨接收单位,于是把责任追到父母身上。如果父母当…  相似文献   

14.
麦淇琳 《新青年》2021,(2):28-29
一、出道之前,他是"劈腿"达人 王泷正19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大杂院里,小时候被选进天津少年宫练习体操,因为成绩优异顺利进入专业队,成为一名专业的体操运动员.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过得很简单,日复一日训练馆、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  相似文献   

15.
烟雨 《新青年》2005,(8):18-19
2002年3月,我接到电话,是木水打来的,他说因为工作原因,要来通县活动两个月。你得告诉我是什么活动,倒卖毒品还是搞军事机密?我笑着问。两个任务,他顿了顿,第一给公司赚钱,第二邂逅N个美女。你做梦的本领是越来越不一般了。我在电话里对着他“呸”了一声。第二天去车站接他,他见到我摘掉墨镜,笑得很夸张,我像触电一样大声喊起来,木水,这么多年没见,你怎么一点进步没有,眼睛还这么小呀。他摸了摸我头发,丫头,你这么尖酸刻薄,是不打算嫁人了吧。木水是我家前院的男孩,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本来是高我两届的,接二连三的留级后便和我成了同桌。…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0月19日晚 ,我正坐在泰国芭提雅国宾大酒店的大会堂里 ,此刻 ,泰国潮人团体正在尽地主之仪 ,举行晚宴 ,欢送世界各地来参加第十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乡亲们。舞台上 ,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 ,正在唱潮剧。他唱的是《莲香戏鞋》。这一段潮剧 ,戏文长 ,咿咿呀呀唱了好半天 ,但大家都盯着前面的大屏幕(为了让大厅里几百桌的乡亲都能看得真切主人特意安上了像国内演露天电影时用的那类大屏幕) ,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我对潮剧实在是缺乏父母那种热情。但我记得小时候 ,爹妈总是顽固的 ,只要有潮剧来京演出 ,必定会拖着我们孩子一起…  相似文献   

17.
游子的女儿     
金色的童年 我父亲祖籍是广东梅县,早年举家漂洋过海谋生。我出生于马宋西亚,六岁时随父母迁到泰国合艾小城,在那里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生活。 家父是位高级工程师,他是搞建筑的。泰国的许多高楼大厦大部分是他亲手设计的。丰厚的收入,父母的娇宠,使我每日都  相似文献   

18.
正我出生在日本,11岁时,由于生活艰难,父母带我回国,住进北京一个胡同。1948年,15岁的我喜欢逛东安市场的旧书摊,看到沈从文、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的书,就买回家细细读;还喜欢到天桥看京剧,听相声,看宝三、沈三摔交,看拉洋片、杂耍。我喜欢的是那个时代的青年都可能喜欢的东西,他们大多与这些东西擦肩而过,而我却在心中埋下了热爱艺术  相似文献   

19.
爱就是希望     
他爱上了她。她是小镇里的小学教师。她没了主意。回家告诉了父母。她父亲摇头说:你是教师,他是农工,你们之间差距太大。她母亲也反对地说:他与你根本就不在一个起点上。她看着父母更没了主意。她也认为他缺少点什么。他在那个迷人的黄昏,在小学校的树林边等她。他想要个结果。她下班和上班时都要经过这片树林。她看到他脸红了,有点不知说什么才好。她知道他在这里的意思,可还是问了句: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他说:等你。  相似文献   

20.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农村女孩,3年前,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他对我也很好,他曾经对我说:“我就喜欢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没有压力,说起话来自在。”就这样,我们总在一起无拘无束地闲聊。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很美好,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每天都在偷偷地编织着自己的梦。然而快乐总是不长久,就在我们相识的第二年,他喜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