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在这两起重特大突发事件中,民政部门承担了多项重要任务,其中一些工作是民政救灾部门首次承担。这对民政救灾部门来说,既是新任务,也是新挑战,更是新课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民政救灾在自然灾害之外的其他类型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立足国家总体安全大局和社会治理体系来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2.
<正>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座谈会河南片会于2017年7月13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陕西8个省份民政厅负责同志和各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组蹲点县(市)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工作进展,交流了蹲点推动工作的地区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詹成付在讲话中指出,上半年全国民政系统深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4,(12):F0003-F000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推进民政领域相关重大改革部署,科学解答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拓民政改革发展新思路,发布民政部2015年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指南。课题方向1."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战略研究2.社会治理背景下的民政改革发展研究3.民政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研究4.民政"大数据"开发利用研究5.现代民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法治民政是履行民政为民职责的重要根基是民政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示和公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方位描绘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决定》对法治建设的强调、法治理念的提升、法治精神的彰显,既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里程碑的确立,同时也预示着一场深刻影响中国社会革  相似文献   

5.
彭旻 《中国民政》2023,(13):26-2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是由民政部门承担主要供给责任,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公益性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补充供给,面向民政服务对象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近年来,贵州省民政系统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持续提升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成效显著。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民政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从各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居民收支、资金投入和人员机构投入五个方面出发可构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这些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各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出大致判断。数据分析表明:影响各地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四个主要因子;各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财政供给能力制约着一个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民间组织和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对提高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为实现各地区民政服务的均等化,建议从理念、政策、财力和制度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金秋八月,全国民政信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选择在建国50周年前夕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次会议时对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民政信访工作的成绩和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对96年以来民政信访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等108个先进集体和魏秀云等200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命名表彰;提出和部署了今后民政信访工作的任务。自1990年民政部召开十九省(区、市)民政信访工作座谈会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民政信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政…  相似文献   

8.
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对社会生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的危害。在此背景下的社会救助应该且能发挥稳定剂、压舱石的作用。在应对这次新冠疫情的应急社会救助工作中,武汉民政担当作为,全力做好疫情影响下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成绩卓著,但也暴露不少问题。本文在对这些成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社会救助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2007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未发生重大传染性疾病流行、未出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泸州市民政局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着力抓好民政专项资金制度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3年来,全市民政专项资金年比净增4000多万元,增幅达10以上,2010年全市民政系统到位省以上资金达4.298亿,均全部按时足额拨付发放到位,未出现一例挤占、挪用、贪污、截流等违纪违规事件。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民政部门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工作理念创新.树立四种观念,一是以民为本的观念,一切以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为依归,充分履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二是大民政的观念,把社会的广大人群纳入自己的视野,通盘考虑民政整体工作在社会构建中的地位,考虑如何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为民政所用;三是市场经济的观念,树立市场竞争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意识,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民政服务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领域,为社会提供充分服务;四是法制观念,以依法行政作为民政工作最基本的准则,以制定法规章程规范民政事务,以有效的行政执法实行社会监管.  相似文献   

12.
<正>近些年来,担负着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的民政部门,已被推到了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的聚光灯下,成为媒体集中关注的焦点和人民群众密切关心的热点部门。新媒体时代,如何看待媒体、应对媒体和运用媒体是民政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民政人要主动提升媒介素养,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把握和有效运用现代传媒,化被动为主动,更加从容应对媒体聚焦下的民政舆情事件。一要善对媒体,有"勇气"主动化  相似文献   

13.
益西达瓦 《中国民政》2021,(3):27-28,3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各级民政部门主动作为,集中体现了民政在应急保障中联系动员群众、兜牢基本民生、调动社会参与的"天然优势",切实彰显了民政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兜底性、基础性作用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4.
刘健 《中国民政》2009,(10):11-14
一、现代民政的基本内涵、特点与要求 (一)现代民政的基本内涵现代民政是基于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组织功能、体制特征、管理方法和总体运行机制等因素,相对于传统民政而言。传统民政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现代民政是与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2,(4):1-1
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一重大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进一步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是民政在社会管理中实施公共服务的载体,是民政为民服务、造福百姓的阵地,也是树立和提升民政为民形象的门面和窗口。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委、市政府把民政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把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摆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幸福指数的战略高度,把社区建设、养老体系建设等指标纳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十分重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档改造和扩充完善,为全市人民提供了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民政,由生态经济催生的一个概念,它是生态社会建设的"均衡机制"。本文从生态民政的社会角色出发,提出了建构生态民政的理念、内涵、机制三个理论维度:其理念在于降低生态经济的发展风险,维护社会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基本内涵是保护生态,满足、发展民政对象的社会需求;而运行机制不仅在于对传统民政工作观念与技术上的更新,而且更是民政管理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主线,积极创新民政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各项民政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一)救灾工作及时有效。进一步完菩救灾预案体系建设,兵、师、团三级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王庆玉 《政策》2013,(12):73-76
<正>在去年3月召开的第13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骨干作用的总动员令。一年多来,宜昌民政部门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特点、规律,按照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对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骨干作用的基本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推动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不断提升民政综合执法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有力推动首都民政法治工作创新发展。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区两级民政执法机构框架已基本建立;在全国率先制定《民政案件行政处罚简易程序规定》《当场取缔非法社会组织若干规定》和《公告取缔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