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乡村治理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建立"三治结合"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村规民约重在通过道德教化规范社会行为实现对乡村的治理,它具有以传统家教文化形成家庭美德、以日常生活伦理培育个人品德、以扬善惩恶方式弘扬社会公德的德治功能特征。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村规民约中的道德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正确价值观支撑的乡村道德体系,发挥村规民约的德治功能在构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中重要作用。其具体路径包括:发挥村规民约民间组织作用,健全乡村道德教育组织体系;发掘村规民约现代价值,构建乡村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发挥村规民约道德教育作用,培育乡村民众道德文化素质;利用村规民约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乡村现代社会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2.
《创造》2020,(3)
以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政策为依据,秉持法治的理念,通过村民民主协商的自治过程,合理吸收当地优秀风俗习惯与道德风尚,而形成的"村规民约",是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基层群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宝贵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领导广大基层群众,在"村规民约"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与实践中的矛盾,阻碍了"村规民约"在推动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中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要深化"村规民约"建设,就必须树立对其系统科学的认识,增强其内容的适用性,保证其制订程序的正当性,提升其在村民自治中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正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推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基层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今年,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受区委委托,结合村居换届选举工作,突出以法治引领助推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更好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基层治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新年伊始,区人大常委会为推进全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召开"村规民约"工作启动会,召集  相似文献   

4.
以村规民约促“三治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健忠 《今日浙江》2014,(23):50-50
正今年以来,龙游县把规范完善村规民约作为突破口,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符合农村基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的路子。依法制规按照部门指导、乡镇引导、村级主导、村民参与原则,龙游县以合法性、规范性、操作性为基本要求,制定村规民约,延伸法治触角,弥补法律局限。今年年初,龙游县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组成工作组,深入乡村收集汇总"旧版"村规民约21个,三上三下  相似文献   

5.
被纳入习惯法范畴的村规民约,作为中华民族多元规范体系中的规范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社会治理和构建乡村社会秩序的纽带。基于此,官方对村规民约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寄予理想化的评价与期待。坚持问题导向从法治层面反思,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对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两方面进行法治思维的学理形塑,为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村规民约日益成为构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性因素。村规民约来源于传统中国文化,已经被我国的法律政策所明确,且对乡村社会的综合治理作用巨大。但是,部分村规民约也存在规约内容违反法律、制定程序不规范和实施不顺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村规民约效能的发挥。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手段对村规民约进行引导、提炼与完善,更新和调适其内容、规范其制定程序、保障其实施,真正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为切实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约束作用,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序良俗,推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日,由青海省民政厅牵头,联合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强调,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创新基层  相似文献   

8.
村规民约作为一种以村民自愿合意为基础的民间规范,既发挥着以道德教化为手段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作用,又具有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作用. 最近,省综治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司法厅联合部署开展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活动.制定修订村规民约,需坚持法治思维,群众路线、问题导向,确保制定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具有合法性、广泛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正Q中国民政:在中等寨成立议事小组、制定《寨民公约》过程中沉淀了哪些基层治理经验?A江晓军:第一,村规民约有着"土宪法"的作用,是推进乡村治理一张王牌。村规民约要简单实用,具有操作性和约束性,才不至于成为墙上的一纸空文。比如第一条:一家有难,全寨帮扶。寨子统一进行房屋修缮时,有一两户房子太破了,单户资金投入超标,有引起群众相互攀比的风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浙江省安吉县作为"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坚持将民政工作作为"两山"实践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立足县域实际,紧紧依托《村规民约》修订,突出重点,强化党员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村务监督和民主管理,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众人事情众人商量"的民主商议、评议办法,切实构建起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民族文化丰富多元,民族特色多姿多彩.少数民族村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承载了民族发展变迁、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了民族团结发展、脱贫攻坚的历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键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对中国乡村治理提出了重要方向.2018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第六章提出要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由此可见,乡村治理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2.
在由"传统"向"现代"村规民约的变迁过程中,乡村社会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认同缺失,这必然会影响现代村规民约实效性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强基层政府和农民的双向互动,积极构建农民的内在认同与政府的外在引导机制,形成"内生"与"外导"的有效结合,让现代村规民约成为乡村社会自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垃圾分类已经推行一段时间了,我们的村规民约中也要更新这块内容。""‘意见逐级提,不闹又规矩’这句话用词上可以再商量一下,要突出依法合法知法。"这样热烈讨论的场景,发生在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里,村民代表围坐一团,围绕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各抒己见。在昆山的乡村、社区,"有事好商量"越来越成为一种新风尚,大事共议,实事共商,好事共办,文明乡风蔚然成风。"这既是推进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重塑村规民约之于乡村法治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挖掘村规民约的独特价值、实现村规民约与国家制定法的融合互动,是推进我国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保村规民约的内容符合国家制定法的规定;发挥村规民约在司法审判中的价值衡量功能;鼓励乡民积极维权,培育乡民法治信仰;推动村规民约本质特征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给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镇星光村位于全国一类红色革命老区重庆市城口县西北方向,属工与农、城与乡的结合部,乡村社会治理成了星光村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和痛点。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针对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创办“星光夜校”,让十八平方公里的星光村成为教室,实践成为教科书,人人都是老师,个个都是学生。搭建“星光夜话、星光试验田、星光手艺台、星光图书角、星光志愿服务队和星光夜校公众号”六个共建共治共享平台,让村民充分参与星光村的社会治理,共画乡村社会治理“同心圆”,在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方面,做了积极、有效地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钟山县同古镇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两手抓,深入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建立河长制,转化升级清洁乡村活动成果,发挥村规民约、农村保洁员及群众主体作用,完善垃圾清运处理长效机制,壮大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据了解,同古镇2014年获贺州市"清洁乡村"十佳乡镇称号,2015年实施村屯绿化有2个自治区示范村屯、26个一般村屯,全镇82个自然村实现保洁员  相似文献   

17.
大美大伍屯     
正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八桥村大伍屯依托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七十二道门"古建筑群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开展村屯环境卫生、污水治理,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保洁队伍管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发展具有浓郁壮乡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使得村屯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该屯先后获广西  相似文献   

18.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基于乡村振兴调查数据与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村规民约在实行中存在不足,将村规民约视为管理乡村的制度,忽视了村规民约的社会组织功能;村规民约在实践中受到行政力量的较大干预;契约性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比较分析了“乡约”与村规民约存在的一些共同的特征,基层性、政府的干预、村民的教化及遵从,构成了村规民约实践的先天缺陷。基于“三角模型”对实践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可以从村民、村民自治组织以及政府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村规民约的实行。  相似文献   

19.
汪香元 《群众》2023,(11):60-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太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上级关于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注重多元参与、坚持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太仓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太仓是江苏首获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的县级市,连续三年位列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连续七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行为准则,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自我协调机制。建设"强富美高"新高淳,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治理。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各行政村陆续制定了村规民约,但实用性不强,许多矛盾纠纷难以在基层组织通过自我协调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