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惠燕 《学理论》2023,(3):87-89
创意设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特色文旅纪念品产业作为创意设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高投入产出率的特点,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哈尔滨为例,阐述了发展特色文旅纪念品产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旅游文化市场中文旅纪念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提档升级哈尔滨市文旅纪念品产业发展,助力省会城市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龙江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2)
文旅融合是中国旅游业的大势所趋,对旅游领域治理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本文首先阐述了文旅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概述了哈尔滨文旅融合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提升哈尔滨旅游治理能力的对策: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诠释和推进文旅融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筑牢文旅发展的理论基础;深耕文化优势,做深文旅融合,同时实现哈尔滨特色文化的价值再造。  相似文献   

3.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乡村。乡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助于推进乡土文化活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有利于促进发展、促成共享,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邵阳市隆回县崇木凼村是虎形山花瑶同胞聚居区,也是花瑶民俗文化富集区。当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富足、精神富有、生态富美、共建共富四维目标的实现,走出一条乡村文旅赋能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之路。崇木凼村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下需要聚焦“谁来带富”“如何致富”“共富共享”“如何促富”四个问题,可以通过培育新动力、丰富新业态、明确新使命、激活新动能等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遵循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逐步由“四化协同”过渡到“数实孪生”,最终实现“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微观基础视角,财税激励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中观载体视角,财税激励通过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畅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宏观保障视角,“分权+考核”激励通过引导地方政府积极作为,营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财税政策应聚焦发展基础、应用场景和数字化转型,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财税支持力度;深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深化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财税政策,提高激励效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朱哲  陈诗 《理论探讨》2023,(1):156-161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商业和金融体系,是践行新金融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可助力高质量发展,如移动支付重构了商业形态,改善了产业结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区块链及大数据技术重构了信用体系,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快速的创新和发展也带来数据安全、头部企业数字权力膨胀、底层及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可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发挥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精准施策重点突破着力做好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深化对外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哈尔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建设工业强国的重要依托,是提升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产业基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顺应世界大势的战略遵循,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传统制造业受内外部环境约束明显、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视不够等主要问题。新时代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转换制造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完善质量为先崇尚实业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邵娜 《求知》2023,(9):53-5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是我们党在领导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思想结晶,也是对绿色低碳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判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经过十几年的低碳发展实践探索,积累了“技术—产业—品牌”齐头并进的发展成果,形成了“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园区示范”良性互动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数据有了新的时代使命,数字资源的资产属性和生产要素角色越发凸显。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近年来,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整体上成绩喜人,突出表现在: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支撑与技术服务展现新亮点、基础技术与场景应用催生新动能。但也存在顶层规划与政策激励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数据市场化存在瓶颈、垂直场景与横向耦合松散、人才队伍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要提升引领力,强化政府政策性激励的导向力;扩大影响力,强化企业原创性创新的内生力;提高保障力,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力;增大整合力,强化场景应用耦合力;增强吸引力,强化智力人才供给力。  相似文献   

10.
朱福林 《理论探索》2022,(4):108-114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中国服务贸易仍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高质量发展面临多种制约与挑战,主要有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不强,服务业开放水平仍无法有效支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动力机制受阻,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阻碍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治理水平不高导致服务贸易数字化水平偏低,全球服务贸易多边谈判进展不力等。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大力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开放,其次要全面深化国内服务业结构性改革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最后要优化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时空约束,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从历史逻辑出发,我国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低水平区域均衡到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再到区域统筹协调转向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价值分配环节赋能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价值实现环节赋能市场变革;通过价值创造环节赋能区域间分工协作,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基础条件,但仍面临“数字鸿沟”现象不断扩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地方数字治理方式单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难题。为此,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构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有利于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宁剑 《求知》2010,(4):30-31
<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创建以来,就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具有创新驱动、环境友好、融合发展等特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在“结构性陷阱”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等问题,应从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全域开放合作、促进成渝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科技创新理论是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法治建设、科技创新发展实践相结合,立足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以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法治和发展为总抓手,统筹国内国际科技发展和法治建设现状,协调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共同发力,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与转化,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和法治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业态创新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丰富发展内涵的关键所在。从新经济内涵嬗变视角,在明确业态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以创意产业为研究主体,全面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一些地区和省份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全面发展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的构想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业态创新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丰富发展内涵的关键所在。从新经济内涵嬗变视角,在明确业态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以创意产业为研究主体,全面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一些地区和省份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全面发展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的构想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1,(12):24-25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引领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创造"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核心竞争力,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虽然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大多为垄断行业,吸纳使用科技创新的应用技术远远多于其自身的技术创新,难以在科技创新上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18.
刘宾 《理论探讨》2024,(2):156-160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生相伴,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国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能加快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推手,数字中国与金融科技相互赋能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更广阔的金融创新空间,可从信用体系、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数字中国背景下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努力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30年后新的历史阶段,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要求改变原有低成本制造、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发展新的产业,采用新的产业战略。考察从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过程产业演变的发展规律,可认为金融、专业和科技服务、健康及社会救助、信息服务等知识型产业可以支撑我国新阶段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借鉴国际潮流并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采取合作(Cooperation)、诚信(Honesty)、创新(Innovation)、自然(Nature)和行动(Action)的CHINA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推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和创新群体等转变的目标。马克思的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等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制度要求,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之道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可以从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等方面,积极探索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